得薄能鲜:浅谈一个谦逊自省的成语
读音
得薄能鲜:dé bó néng xiǎn
含义
- 得:德行、品德
- 薄:浅薄、不足
- 能:才能、能力
- 鲜:少、缺乏
整体含义:形容自己德行浅薄、才能不足,是一种谦逊的自谦之词,常用于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或不敢当重任。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评价自己时说:“得薄能鲜,不足以当大事。”表达了自己德行和才能都不足以承担重任的谦逊态度。 -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名臣杨震在推辞官职时曾用“得薄能鲜”自谦,表示自己能力有限,不宜担任要职。 - 宋代文人的使用
宋代文人常以“得薄能鲜”自谦,如苏轼在书信中曾以此表达自己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
近义词
- 才疏学浅:形容学识浅薄,能力不足。
- 德薄才疏:德行不高,才能有限。
- 力不胜任:能力不足以承担某项任务。
-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小,难以胜任重大任务。
反义词
- 德才兼备:既有高尚的品德,又有卓越的才能。
- 才高八斗:形容才华极高。
-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形容才能卓越。
- 胜任愉快:能力足以轻松完成任务。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让我当班长,但我觉得自己得薄能鲜,怕做不好。
- 爸爸说:“虽然你觉得自己得薄能鲜,但只要努力就能进步。”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在竞选班干部时,小明谦虚地说:“我得薄能鲜,可能不适合当班长。”
- 虽然老师推荐我参加比赛,但我总觉得自己得薄能鲜,不敢轻易答应。
-
初中
- 面对同学们的信任,他坦言:“我得薄能鲜,恐怕难以胜任学生会主席一职。”
- 古人常用“得薄能鲜”表达谦逊,我们也应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
高中
- 在学术研讨会上,他谦虚地表示:“本人得薄能鲜,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 古人云“得薄能鲜”,这是一种自省的态度,而非妄自菲薄。
-
大学及以上
- 在论文答辩中,他开场便说:“学生得薄能鲜,研究尚浅,恳请各位教授批评指正。”
- 职场中,适度的“得薄能鲜”可以体现谦逊,但过度自贬反而显得不自信。
错误用法
-
用于贬低他人
- ❌ 错误:“他得薄能鲜,根本不适合这个职位。”(该成语只能用于自谦,不可评价他人。)
- ✅ 正确:“他能力有限”或“他经验不足”。
-
过度自贬
- ❌ 错误:“我得薄能鲜,什么都做不了。”(过度使用会显得缺乏自信。)
- ✅ 正确:“我得薄能鲜,但愿意努力学习。”
-
与褒义词混用
- ❌ 错误:“他虽然得薄能鲜,但才华横溢。”(矛盾表述。)
- ✅ 正确:“他虽然谦虚自谓得薄能鲜,实则能力出众。”
-
用于正式场合的客套话
- ❌ 错误:“感谢领导提拔,但我得薄能鲜,恐怕难以服众。”(过于直白,可能显得推脱责任。)
- ✅ 正确:“感谢领导信任,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得薄能鲜”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谦逊自省的态度。正确使用它,既能体现修养,又能避免过度自贬,是中华语言文化中智慧的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
德薄才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的不足,源自古代文人自谦之语。其近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则为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用于轻视他人以及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
才薄智浅
“才薄智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qiǎn,用于描述人的才能和智慧有限。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交流,反映人们面对自身能力不足时的自谦态度。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如“才华横溢”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夸赞、描述成就或过度批评他人时使用。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并持续学习和提升。
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指人的学识不广,才学不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以形容一个人学识有限,能力不足。其近义词包括见闻寡陋、孤陋寡闻、才疏德薄、才疏智浅等,反义词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等。使用时应避免带有贬低意味,正确用法是表达自我反思或描述他人对自身知识或能力的认识不足和谦虚态度。
才疏计拙
才疏计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能不足,计谋不妙。其发音为cái shū jì zhuō,源自古代文献。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智浅才疏、才疏智薄等,反义词则是才华横溢、聪明伶俐等。使用才疏计拙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冒犯他人。例句中的使用展示了该成语在描述自身或他人能力不足的情境中的应用。
材薄质衰
材薄质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shuāi,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品质、质地等逐渐衰退或变差。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质逐渐变差,或者事物逐渐衰退变弱。常见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或事物品质逐渐衰退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语境。
才轻德薄
才轻德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含义是才能不够出众,品德也不够深厚。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评价,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的双重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德薄能鲜、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高行厚、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
才蔽识浅
“才蔽识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ì shí qiǎn,指由于才能和见识有限而无法完全理解和处理事物。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用于形容学识有限、缺乏深度理解和全面认识的人。其近义词有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才疏学浅等,反义词有学富五车、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用于贬低他人而非表达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态度。文章通过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shū dé bó,意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典故源于古代学者孟轲的故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才能和品德方面的不足。然而,该成语并没有贬义色彩,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也不能与其他词语混淆。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乱用场合不当等。
材轻德薄
本文介绍了“材轻德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也阐述了其用法及错误使用的情况。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德行浅薄。在阅读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泛化以及与负面词语的连用等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德薄能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能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自谦之词,意指品德浅薄,能力有限。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贬低他人、自夸炫耀等不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