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薄能鲜:谦辞中的自省与警示
读音
德薄能鲜:dé bó néng xiǎn
含义
- 德:品德、德行
- 薄:浅薄、不足
- 能:才能、能力
- 鲜:少、缺乏
整体含义:形容品德不高,才能有限,多用作自谦之辞。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评价自己“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虽未直接使用“德薄能鲜”,但思想一脉相承,成为后世成语的雏形。 - 宋代欧阳修《泷冈阡表》: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这是欧阳修在祭文中谦称自己德行不足、才能有限,却侥幸身居高位。 - 明代归有光《与沈敬甫书》:
“仆德薄能鲜,不足为门下师。”归有光以此自谦,表达自己不足以担任他人老师的谦逊态度。
近义词
- 才疏学浅:学问浅薄,才能不足。
- 力不胜任:能力不足以承担某项任务。
- 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胜任重大任务(源自《庄子·至乐》)。
反义词
- 德才兼备:品德高尚,才能出众。
- 才高八斗:形容才华极高(典出谢灵运称赞曹植)。
-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形容卓越不凡。
- 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语境)
- 老师让我当班长,但我觉得自己德薄能鲜,恐怕做不好。
- 小明在班会上红着脸说:“我德薄能鲜,这次比赛还是让更厉害的同学参加吧。”
初中阶段(基础运用)
- 竞选学生会主席时,王同学谦虚道:“我德薄能鲜,但愿意为大家服务。”
- 这本历史书的序言中,作者自称“德薄能鲜”,只是尽力整理史料。
- 张教授在讲座开场白中说:“今日谈论量子物理,实感德薄能鲜,请各位指正。”
高中阶段(复杂语境)
- 面对国家级科研项目,李院士坦言:“如此重任,恐我德薄能鲜,难当大任。”
- 在《申报》副刊的创刊词里,主编以“德薄能鲜”自况,却展现出海纳百川的胸怀。
- 苏轼在《谢馆职启》中写道:“臣轼德薄能鲜,误蒙圣恩”,体现古代文人的谦逊传统。
大学及以上(专业运用)
- 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自传开篇就写道:“回顾一生成就,仍觉德薄能鲜,唯勤奋而已。”
- 公司CEO在年度报告中引用“德薄能鲜”,警示管理层要保持谦卑。
- 外交场合中,中方代表以“德薄能鲜”自谦,实则彰显了礼仪之邦的风范。
文学化表达
- 青砖黛瓦的老宅门前,那块“德薄能鲜”的匾额,诉说着家族百年的谦逊家风。
- 他总以德薄能鲜自嘲,却在每个深夜伏案疾书,稿纸堆成生命的厚度。
- 现代社会的浮躁里,“德薄能鲜”的自觉恰似一剂清醒药。
特殊场景
- (求职信):“虽自觉德薄能鲜,仍愿以赤诚之心投身贵司发展。”
- (学术答辩):“本研究尚有诸多不足,学生德薄能鲜,恳请各位教授批评。”
- (就职演说):“以德薄能鲜之身接此重任,必当夙夜匪懈。”
错误用法
- 误作褒义:
ד张总德薄能鲜,带领公司上市。”(应改用“德才兼备”) - 对象错用:
ד这个贪污犯德薄能鲜。”(用于自谦,不适用于批评他人) - 语义矛盾:
ד他虽然德薄能鲜,却获得诺贝尔奖。”(若真能力不足,不可能获奖) - 现代语境滥用:
ד我王者荣耀段位低,真是德薄能鲜。”(网络游戏场景不适用此成语) - 程度不当:
ד小学生背不出课文就自称德薄能鲜。”(过度夸张,不符实际)
这个承载千年文人风骨的成语,在当代依然闪烁着智慧光芒——它既是清醒的自我认知,也是对“德”“能”永恒追求的见证。当人们说出“德薄能鲜”时,往往正开启着一段超越自我的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
德薄才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的不足,源自古代文人自谦之语。其近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则为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用于轻视他人以及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
才轻德薄
才轻德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含义是才能不够出众,品德也不够深厚。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评价,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的双重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德薄能鲜、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高行厚、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
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shū dé bó,意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典故源于古代学者孟轲的故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才能和品德方面的不足。然而,该成语并没有贬义色彩,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也不能与其他词语混淆。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乱用场合不当等。
材轻德薄
本文介绍了“材轻德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也阐述了其用法及错误使用的情况。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德行浅薄。在阅读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泛化以及与负面词语的连用等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才薄智浅
“才薄智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qiǎn,用于描述人的才能和智慧有限。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交流,反映人们面对自身能力不足时的自谦态度。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如“才华横溢”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夸赞、描述成就或过度批评他人时使用。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并持续学习和提升。
材薄质衰
材薄质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shuāi,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品质、质地等逐渐衰退或变差。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质逐渐变差,或者事物逐渐衰退变弱。常见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或事物品质逐渐衰退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语境。
得薄能鲜
“得薄能鲜”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é bó néng xiā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虽然得到的东西不多,但是能让人满意或感到有新鲜感,形容东西虽少但质量高。其典故源于《诗经》中的描述,也用来形容某些地方物产虽少但品质上乘。此外,“得薄能鲜”的近义词有弥足珍贵、精妙绝伦、虽少胜多等,反义词有多而杂乱、滥竽充数、不足为道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解为只表示数量少的意思,要理解其包含的高质量含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德薄才疏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疏”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不够高尚,才能也有限。典故源于《汉书·贾谊传》。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用法注意事项,提醒读者在使用时不能随意滥用,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和误解。
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指人的学识不广,才学不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以形容一个人学识有限,能力不足。其近义词包括见闻寡陋、孤陋寡闻、才疏德薄、才疏智浅等,反义词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等。使用时应避免带有贬低意味,正确用法是表达自我反思或描述他人对自身知识或能力的认识不足和谦虚态度。
才疏计拙
才疏计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能不足,计谋不妙。其发音为cái shū jì zhuō,源自古代文献。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智浅才疏、才疏智薄等,反义词则是才华横溢、聪明伶俐等。使用才疏计拙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冒犯他人。例句中的使用展示了该成语在描述自身或他人能力不足的情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