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材轻德薄”详解
读音
材轻德薄:cái qīng dé bó
含义
- 材:才能、能力
- 轻:轻微、不足
- 德:品德、道德
- 薄:浅薄、不深厚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品德也不够高尚,多用于自谦或评价他人能力与德行均不出众。
典故
- 《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评价某些官员时曾说:”材轻德薄,不足任重。”意指这些人能力与品德都不足以担当重任。 - 《宋史·列传》:
宋代名臣范仲淹在奏折中自谦道:”臣材轻德薄,恐负圣恩。”表达自己能力有限,德行浅薄,担心辜负皇帝的信任。 - 明代笔记《菽园杂记》:
记载某地方官因政绩平平被调职,同僚评价其”材轻德薄,难堪大任”,最终被贬至闲职。
近义词
- 才疏学浅: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能力低下。
- 碌碌无能:平庸无特长。
- 不堪重任:无法承担重要责任。
反义词
- 德才兼备:品德和才能都很优秀。
- 才高德厚:才能高超,品德深厚。
-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非常杰出。
- 栋梁之材: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例句
-
小学生例句:
- 老师说我写字不好,数学也一般,真是材轻德薄啊!(自谦)
- 他虽然跑步快,但经常欺负同学,有点材轻德薄。(评价他人)
-
中学生例句:
- 班长竞选时,他自嘲”材轻德薄”,但还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 这部小说的反派角色材轻德薄,最终一事无成。
-
高中生例句:
- 历史上许多昏君材轻德薄,导致国家衰败。
- 他虽有抱负,但材轻德薄,难以服众。
-
成人例句:
- 在职场中,材轻德薄的人往往难以晋升。
- 他总以”材轻德薄”推辞重任,实则是缺乏自信。
错误用法
-
误用于褒义:
- ❌ “这位科学家材轻德薄,却取得了重大突破。”(矛盾,科学家通常德才兼备)
- ❌ “她材轻德薄,深受大家爱戴。”(逻辑不通)
-
对象错误:
- ❌ “这座桥材轻德薄,很快塌了。”(用于人,非物体)
- ❌ “小狗材轻德薄,不会看家。”(用于人类评价)
-
过度自谦:
- ❌ “我材轻德薄,不配呼吸空气。”(夸张失实)
-
混淆近义词:
- ❌ “他材轻德薄,所以知识渊博。”(与”才疏学浅”混淆)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材轻德薄”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德薄能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能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自谦之词,意指品德浅薄,能力有限。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贬低他人、自夸炫耀等不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得薄能鲜
“得薄能鲜”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é bó néng xiā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虽然得到的东西不多,但是能让人满意或感到有新鲜感,形容东西虽少但质量高。其典故源于《诗经》中的描述,也用来形容某些地方物产虽少但品质上乘。此外,“得薄能鲜”的近义词有弥足珍贵、精妙绝伦、虽少胜多等,反义词有多而杂乱、滥竽充数、不足为道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解为只表示数量少的意思,要理解其包含的高质量含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才轻德薄
才轻德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含义是才能不够出众,品德也不够深厚。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评价,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的双重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德薄能鲜、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高行厚、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
材薄质衰
材薄质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shuāi,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品质、质地等逐渐衰退或变差。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质逐渐变差,或者事物逐渐衰退变弱。常见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或事物品质逐渐衰退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语境。
才疏德薄
才疏德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shū dé bó,意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典故源于古代学者孟轲的故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才能和品德方面的不足。然而,该成语并没有贬义色彩,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也不能与其他词语混淆。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乱用场合不当等。
德薄才疏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疏”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不够高尚,才能也有限。典故源于《汉书·贾谊传》。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用法注意事项,提醒读者在使用时不能随意滥用,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和误解。
才蔽识浅
“才蔽识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ì shí qiǎn,指由于才能和见识有限而无法完全理解和处理事物。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用于形容学识有限、缺乏深度理解和全面认识的人。其近义词有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才疏学浅等,反义词有学富五车、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用于贬低他人而非表达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态度。文章通过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德薄才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才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的不足,源自古代文人自谦之语。其近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则为才高八斗、德艺双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用于轻视他人以及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
才薄智浅
“才薄智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qiǎn,用于描述人的才能和智慧有限。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交流,反映人们面对自身能力不足时的自谦态度。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如“才华横溢”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夸赞、描述成就或过度批评他人时使用。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并持续学习和提升。
凡才浅识
凡才浅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 cái qiǎn shí,意指人的才能平庸,见识浅薄。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凡才浅识的近义词有平庸之辈、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见识不足,但需要注意避免用于自嘲或贬低他人的场合,同时也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