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一个形容文盲的成语
读音
bù shí zhī wú
含义
“不识之无”字面意思是连最简单的“之”和“无”两个字都不认识,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极低,甚至完全不识字。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能”。
- 识:认识、懂得。
- 之: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也指代简单字。
- 无:表示“没有”,也是一个基础汉字。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常用于讽刺或形容文盲。
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其中提到: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白居易自述幼年时,乳母曾指着“无”和“之”两个字教他,他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心里已经记住了这两个字。后来人们用“不识之无”反其意而用之,形容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的人。
近义词
- 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都不认识。
- 胸无点墨:指没有学问,连一点墨水(知识)都没有。
- 文盲:现代用语,指不识字的人。
- 白丁:古代指没有功名或文化的人。
反义词
- 学富五车:形容学问渊博,知识丰富。
- 满腹经纶:指人学识深厚,才华横溢。
- 博学多才:知识广博,才能出众。
- 识文断字:能够读写,有一定文化水平。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真是不识之无。
- 小学高年级:在古代,不识之无的人很难找到好工作。
- 初中:虽然现代社会文盲减少,但仍有少数人不识之无。
- 高中:他从小没上过学,至今仍不识之无,生活多有不便。
- 大学及以上:在信息时代,不识之无的人更容易被社会边缘化。
- 文学创作:那个山村里的老人,一生不识之无,却懂得许多人生智慧。
- 口语表达:你连这么简单的字都不认识?简直不识之无!
- 历史描述:古代农民大多不识之无,只能靠口耳相传学习知识。
- 社会评论:政府应加强教育,减少不识之无的现象。
- 讽刺用法:他自称学者,却连基础文献都看不懂,真是不识之无。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认识事物”:
❌ 错误例句:他对现代科技不识之无。
✅ 正确用法:这个成语仅用于形容不识字,不能泛指“不了解事物”。 - 误用为“无知”:
❌ 错误例句:他不识之无,连基本常识都不懂。
✅ 正确用法:成语特指不识字,不能等同于“缺乏常识”。 - 误用于形容外语文盲:
❌ 错误例句:他不懂英语,真是不识之无。
✅ 正确用法:成语仅适用于母语文字,不能用于外语。 - 误用于形容专业术语不懂:
❌ 错误例句:他对医学术语不识之无。
✅ 正确用法:成语指基础文字,不适用于专业领域。
“不识之无”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冒犯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
粗通文墨
本文介绍了成语“粗通文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文字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精通。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例句来进一步说明该成语的用法。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和搭配,避免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或语境不适用等错误用法。
用来描写诗词的成语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用来描写诗词的成语,通过多篇诗文描述展示了古诗词与成语融合如何丰富语言表达力,让诗句更具魅力和深度,同时更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文章分别介绍了五篇与诗词相关的成语,包括“春色满园”、“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天动地”、“千山鸟飞绝”、“金戈铁马”等,并详细解析了这些成语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成语与诗文的结合,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与深度。文章旨在探索诗词与成语的融合如何为语言艺术带来新的表达方式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笃学不倦
“笃学不倦”的拼音是dǔ xué bù juàn,意味着专心好学,从不感到疲倦。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学者孙康的故事,形容对学习的极高热情和毅力。近义词包括勤学不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反义词为游手好闲、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懒惰成性。该成语应特定用于描述学习场合,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正确的用法是描述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长材茂学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
丁是丁,卯是卯
“丁是丁,卯是卯”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做事准确、明确、不模糊、不敷衍了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农事活动,强调精确性和严谨性。它的近义词有精确无误、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包括模棱两可、马马虎虎等。在运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通过这个成语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大含细入
“大含细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hán xì rù”,意为大智慧和大德行能够包容细微的事物,以宏大的视野观察并理解细微之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具备广阔的胸怀和洞察细微的能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等,反义词为目光如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其用法。
步雪履穿
步雪履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xuě lǚ chuān,形容不畏严寒困苦,顶着大雪行走,表达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其典故源自《诗经》等古代文献,形容古代士兵在严寒中行军的艰苦情景。近义词包括冒雪顶风、逆风冒雪等,反义词为畏缩不前、贪图安逸等。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描述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勇气。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舒适环境或轻易放弃的情况。
冲州撞府
冲州撞府的读音为chōng zhōu zhuàng fǔ,含义为到处奔走、活动于各州府,常用来形容人奔波忙碌、到处游历或办事。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和社会风俗,典故中包括官场奔波和江湖游历。其近义词有奔波劳碌、辗转各地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注意搭配和避免误解。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