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雪履穿

步雪履穿:一个形容贫困潦倒的成语

读音

bù xuě lǚ chuān

含义

“步雪履穿”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行走
  • :下雪天气
  • :鞋子
  • 穿:破洞

整体意思是:在下雪天行走,鞋子都磨破了。用来形容人生活极度贫困,连基本的鞋子都买不起,只能穿着破鞋在雪地里行走。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中关于东郭先生的故事:

东郭先生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隐士,家境贫寒。冬天时,他穿着破旧的鞋子在雪地里行走,鞋子破得连脚趾都露出来了。有人看见后问他:”先生怎么不买双新鞋呢?”东郭先生回答说:”我宁愿让脚趾露在外面,也不愿意让它们被束缚。”这个故事表现了东郭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另一个相关典故来自《后汉书·范冉传》: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家贫,常步行,履穿雪中。人问之,曰:”吾欲使足知地之寒温也。”这也表现了一位清贫自守的士人形象。

近义词

  1. 家徒四壁:形容家里空无一物,极其贫困
  2. 一贫如洗:穷得像被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
  3. 囊空如洗:口袋里空空的,形容身无分文
  4. 贫无立锥: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5. 饥寒交迫:饥饿和寒冷同时袭来,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反义词

  1. 富可敌国:财富多得可以与国家相匹敌
  2. 腰缠万贯:形容非常富有
  3. 锦衣玉食:穿华丽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形容生活奢侈
  4.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5. 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富足,形容生活富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东郭先生步雪履穿,却依然快乐地读书。
  2. 小学低年级:冬天来了,我们不能让步雪履穿的小狗挨冻。
  3. 小学高年级:看到那位步雪履穿的老人,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
  4. 小学高年级:虽然家境贫寒,步雪履穿,但他依然坚持上学。
  5. 初中: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生活困顿,常有步雪履穿之叹。
  6. 初中:现代社会不应该再有步雪履穿的贫困现象。
  7. 初中:这位科学家年轻时曾步雪履穿,却从未放弃研究。
  8. 初中:扶贫政策让许多步雪履穿的贫困家庭过上了好日子。
  9. 高中:古代文人安贫乐道,步雪履穿而不改其志。
  10. 高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超越了个人步雪履穿的困境。
  11. 高中: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步雪履穿的弱势群体。
  12. 高中:陶渊明宁可步雪履穿,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3. 大学:东郭先生步雪履穿的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
  14. 大学:从步雪履穿到全面小康,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5. 大学:研究古代步雪履穿现象,有助于理解传统社会的阶层分化。
  16. 文学创作:北风呼啸中,他步雪履穿地走在回家路上,每一步都留下带血的脚印。
  17. 文学创作:老教授回忆起年轻时步雪履穿求学的日子,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18. 新闻报道:爱心企业为步雪履穿的山区儿童送去了冬衣和棉鞋。
  19. 演讲用语:让我们携手努力,消除步雪履穿的贫困现象。
  20. 议论文:步雪履穿的困境磨练了人的意志,但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错误用法

  1. 形容天气寒冷:错误例句:”今天真冷,简直是步雪履穿的天气。”(成语形容人的贫困状态,不能用来形容天气)
  2. 形容鞋子质量差:错误例句:”这双鞋才穿一个月就破了,真是步雪履穿。”(成语指因贫困而穿破鞋,不是单纯指鞋子易破)
  3. 形容走路艰难:错误例句:”山路崎岖,走得我步雪履穿。”(成语不用于形容行走困难,而是特指因贫困穿破鞋)
  4. 形容运动量大:错误例句:”每天跑十公里,鞋子都步雪履穿了。”(误将成语理解为单纯鞋子磨损)
  5. 形容时尚破洞鞋:错误例句:”今年流行步雪履穿风格的鞋子。”(完全曲解成语原意)
  6. 形容节约:错误例句:”他非常节俭,衣服都步雪履穿了还舍不得换。”(成语强调被迫的贫困状态,不是主动的节俭行为)
  7. 形容历史悠久:错误例句:”这座步雪履穿的古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完全偏离成语本义)

“步雪履穿”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古代贫困文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安贫乐道精神的推崇。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步雪履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短褐穿结

"短褐穿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穿着粗陋朴素的衣服,因年久失修而磨损、打结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生活简朴、清贫的状态。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和《左传》。近义词包括衣衫褴褛、破旧不堪等,反义词则是华服丽裳、锦衣玉食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描述的长期生活状态或人的外在形象,而非简单描述某一天的穿着。

等米下锅

等米下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ěng mǐ xià guō。它用来比喻生活或经济状况困难,缺乏资金或资源,需要等待某种条件或机会到来才能解决问题。该成语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强调等待和缺乏资源之间的矛盾。其近义词包括待时之机、捉襟见肘、束手无策、望眼欲穿等。反义词包括应付自如、绰绰有余、轻而易举等。文章还介绍了等米下锅的错误用法。

朝趁暮食

朝趁暮食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们为了生计而勤劳工作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人们为了谋生而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朝趁暮食的读音中,“趁”为多音字,读chèn。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晨昏劳作、昼夜劳心等,反义词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浪漫或悠闲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混用。文章提供了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和含义。

短吃少穿

短吃少读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生活贫困的状态,形容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和食物。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成语的读音为duǎn chī shǎo chuān。其含义强调了人们在物质上的匮乏和困难。其近义词有生活困苦、衣食无着等,反义词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搭配不当以及滥用乱用等错误用法。

啮雪吞毡是什么意思

“啮雪吞毡”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极度困苦或危难时为了生存而忍受极大的痛苦和艰难。其来源于古代的匈奴人,在恶劣环境下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忍受饥寒。该成语的典故包括苏武在荒原上啮雪吞毡以求生存的故事。近义词为忍饥受冻、艰苦卓绝、饱经风霜,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养尊处优、享乐无忧。在造句中,常用于描述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情况。不当使用场合是在轻松愉快的聚会或误解词义为仅形容贫困状态,忽略了其表达人在困境中的坚韧精神。

顿足捩耳

顿足捩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zú liè ěr】,形容人因焦急、愤怒或忧虑而坐立不安、无法静心的状态。其含义是表示因某种事情或情况而感到极度焦虑、烦躁或不安。该成语来源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及民间故事。近义词包括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镇定自若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其他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根据具体语境来使用。

被发缨冠

“被发缨冠”是一个成语,形容极度匆忙、慌张或忘乎所以的状态。源自古代服饰习惯,用来描述连帽子上的带子都来不及系上的匆忙情景。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淳于髡故事。近义词包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手忙脚乱、急急忙忙等。反义词则为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心安理得等。在使用时需谨慎,避免描述轻松愉快的情境,并需区分与其他成语的混淆。滥用会导致成语意义曲解或淡化。

短褐不完

短褐不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衣服简陋破旧,不完整,比喻生活贫困。典故源于古代文献,也有文人用其自喻表达生活清贫但志向高远。近义词有衣衫褴褛等,反义词有锦衣玉食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准确性,避免与其他词语混用或误用。

弊衣蔬食

本文介绍了成语“弊衣蔬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弊衣蔬食形容生活简朴,强调节俭和清贫生活的追求和坚持,源于古代儒家文化。其近义词包括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等,反义词为奢侈浪费、锦衣玉食等。文章同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弊衣蔬食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的合适性,避免误用。

歠菽饮水

文章介绍了“歠菽饮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生活清苦简朴或节俭自守,源于古代隐士或贫苦人士的生活方式。近义词有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安贫乐道等,反义词有奢侈浪费、锦衣玉食、贪图享乐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避免误用的重要性。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