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趁暮食
读音
zhāo chèn mù shí
含义
“朝趁暮食”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朝(zhāo):早晨。
- 趁(chèn):抓紧时间、赶着做某事。
- 暮(mù):傍晚。
- 食(shí):吃饭。
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早晨抓紧时间干活,傍晚才能吃上饭”,引申为形容生活贫困,只能靠辛勤劳动勉强维持生计。
典故
- 《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范冉(字史云)的隐士,家境贫寒,常常“朝趁暮食”,即每天清晨就开始劳作,直到傍晚才能吃上饭。即便如此,他依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 - 《晋书·隐逸传》:
晋代隐士孙登生活清苦,靠采药为生,常常“朝趁暮食”,但他淡泊名利,甘于清贫。 - 民间俗语:
在古代农耕社会,许多贫苦百姓为了糊口,不得不“朝趁暮食”,形容他们终日劳作却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近义词
- 朝不保夕:形容生活艰难,连一天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 饥寒交迫:既饥饿又寒冷,形容生活极度贫困。
- 捉襟见肘:衣服破烂,生活窘迫,比喻经济困难。
-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墙,形容极其贫穷。
- 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困苦。
反义词
-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衣食无忧。
- 锦衣玉食:穿华美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形容生活奢华。
-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无忧无虑。
- 富可敌国:财富多得可以与国家相比,形容极其富有。
- 钟鸣鼎食: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爷爷每天天不亮就去干活,真是“朝趁暮食”啊!
- 他家很穷,只能“朝趁暮食”地过日子。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在古代,许多农民“朝趁暮食”,辛苦一年却仍然吃不饱。
- 他从小家境贫寒,过着“朝趁暮食”的生活,但他依然努力学习。
-
初中(7-9年级):
- 范冉虽然“朝趁暮食”,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
- 在那个战乱年代,百姓们“朝趁暮食”,生活极其艰难。
-
高中及以上:
- 古代许多隐士甘愿“朝趁暮食”,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 他早年“朝趁暮食”,后来凭借努力终于改变了命运。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勤劳”:
- ❌ 他每天“朝趁暮食”地工作,终于升职加薪。(错误:成语强调贫困,而非单纯勤劳。)
- ❌ 我们要学习古人“朝趁暮食”的精神。(错误:成语并非褒义,不宜用于鼓励勤奋。)
-
误用为“节俭”:
- ❌ 她“朝趁暮食”,从不乱花钱。(错误:成语与节俭无关,而是形容贫困。)
-
误用为“忙碌”:
- ❌ 最近工作太忙,简直是“朝趁暮食”。(错误:成语不适用于形容忙碌,而是指贫困。)
-
误用为“早起晚归”:
- ❌ 他“朝趁暮食”,每天早出晚归。(错误:成语强调贫困,而非单纯时间安排。)
-
误用为“生活规律”:
- ❌ 他“朝趁暮食”,作息很健康。(错误:成语与生活规律无关。)
“朝趁暮食”是一个带有悲悯色彩的成语,使用时应注意其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汇。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块贫的诗词
关于块贫的诗词(第1篇)关于"块贫"的诗词及其解析在中华诗词的海洋中,描写"块贫"主题的作品虽不如其他主题广泛,但也不乏其辞。以下是我根据"块贫"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贫士吟》 宋·邵雍块贫无地种桑麻,箪食瓢饮乐自涯。清夜读书明月照,白云深处是吾家。解析:此诗描述了贫士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贫苦,但自得其乐。作者在月光下读书,清白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淡泊明志的品行显而易见。二、《陋巷》 唐·杜荀鹤块土狭径无人至,窄室颓墙共岁寒。须知万乘尊无贵,贫贱由来亦自安。解析:此诗描绘了贫民居住的简陋环境,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也认为贫贱自有其安定的道理,
歠菽饮水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歠菽饮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生活清苦简朴或节俭自守,源于古代隐士或贫苦人士的生活方式。近义词有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安贫乐道等,反义词有奢侈浪费、锦衣玉食、贪图享乐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避免误用的重要性。
弊衣疏食
弊衣疏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yī shū shí,形容破旧的衣服和粗糙的食物,用来描述生活简朴、节俭或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清官廉吏的节俭生活方式。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等,反义词为锦衣玉食、丰衣足食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弊衣疏食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和语境。需要注意的是,弊衣疏食并非贬义词,而是用来赞扬那些节俭、朴素生活方式的人。
朝穿暮塞是什么意思
“朝穿暮塞”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变化迅速或工程进度极快。其含义是早晨开始,晚上就能完成并投入使用的状态,强调高效率。典故源于古代建筑工程的迅速完成。近义词有瞬息万变、日新月异、速战速决等。反义词包括旷日持久、慢条斯理、拖泥带水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正确运用,不适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无关紧要的事情的快速变化。
百结悬鹑
文章介绍了成语“百结悬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衣服破烂。典故源自《南齐书·谢超宗传》,描述谢超宗因家境贫寒,衣服破旧如悬鹑之尾。文章还提到了与贫穷书生相关的传说。使用不当场合或与其它成语混淆是常见错误用法。
淡泊明志
本文介绍了成语“布衣蔬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生活简朴,穿布衣,吃素食,强调简朴清贫的生活方式。其源于古代追求道义和理想的人,后来也用来形容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修养的人。使用时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
缺吃短穿是什么意思
“缺吃短穿”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食物和衣物。它源于古代社会中对贫困生活的描述。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衣食不济、生活困顿、贫苦无依等,反义词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富足有余等。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
啜菽饮水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啜菽饮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的使用例句与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生活清苦俭朴,反映了一种人生态度。通过对其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
食不兼肉是什么意思
食不兼肉的读音食不兼肉的拼音是:shí bù jiān ròu。食不兼肉的含义“食不兼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饮食简朴,连两样荤菜都没有。形容生活贫困或饮食俭朴到极点。食不兼肉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故事中,齐国的相国孟尝君曾经问他的门客们:“你们每天的饮食都吃什么?”有的门客回答:“每天都是粗茶淡饭,连肉都没有。”孟尝君便问:“为什么不吃肉呢?”门客回答说:“因为家中贫困,不能经常买肉吃。”孟尝君听了很感动,于是他开始注意门客的饮食情况,时常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吃得更好。后来,人们便用“食不兼肉”来形容生活俭朴,没有奢侈浪费的饮食习惯。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解释这
餐松饮涧
“餐松饮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隐逸生活或自然风光的清静无为、超脱尘世的境界。其典故源于古代隐士生活,出自《后汉书》等古籍。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隐居山林、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尘世纷扰、繁华喧嚣等。该成语的例句常用于描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羡慕。然而,错误地将“餐松饮涧”用于形容食物或饮料的丰盛和美味,或在语境中误用该成语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用来形容一种追求自然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远离尘世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