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一个形容文盲的成语
读音
bù shí yī dīng
含义
“不识一丁”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 识:认识、知道
- 一:数字”1″
- 丁:古代指最简单的汉字之一,也指”人”或”成年男子”
整体含义是指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形容人完全不识字,是个文盲。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或批评一个人文化水平极低。
典故
- 《旧唐书·张弘靖传》:最早记载这个成语的出处。唐朝张弘靖在幽州做官时,当地士兵多不识字,张弘靖说他们”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意思是说他们力气大但没文化。后来演变为”不识一丁”。
- 宋代笔记: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有人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之误,因为”丁”与”个”字形相近,但这一说法未被广泛接受。
- 明代小说:在《醒世恒言》等明代小说中,常用”不识一丁”来形容那些不读书的粗人。
近义词
- 目不识丁:意思完全相同,可以互换使用。
-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一点学问。
-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 愚昧无知:强调因缺乏知识而显得愚蠢。
- 白丁俗客:指没有功名的平民或没有文化的人。
反义词
-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 满腹经纶:形容人极有学问和才能。
- 博古通今:对古代和现代的事情都知道很多。
- 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
- 识文断字:指有文化,能读书写字。
例句
小学低年级适用:
- 那个老爷爷从小没上过学,是个不识一丁的人。
- 在古代,很多农民都不识一丁。
-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做不识一丁的人。
- 他虽然力气大,但不识一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 妈妈告诉我,不识一丁的人找工作很困难。
小学高年级适用:
- 在偏远山区,仍有一些老人不识一丁。
-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做不识一丁的人。
- 他虽然是富豪,但因为小时候没读书,至今不识一丁。
- 现代社会,不识一丁的人越来越少了。
- 政府开展了扫盲运动,帮助那些不识一丁的成年人识字。
初中适用:
- 在封建社会,女性大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很多人都不识一丁。
-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不甘于不识一丁的现状,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
- 现代文盲不仅指那些不识一丁的人,还包括不会使用现代科技的人。
- 这个地区的文盲率很高,许多中年人都还不识一丁。
- 教育普及后,新一代年轻人中不识一丁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高中及以上适用:
-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识一丁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 扫除文盲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帮助那些不识一丁的成年人掌握基本读写能力。
- 从”不识一丁”到”学富五车”,他走过了艰难的自学之路。
-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揭示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 在数字化时代,”不识一丁”有了新的含义,包括不会使用基本的数字工具。
错误用法
- 形容外语不好:错误地说”他英语不识一丁”,这个成语特指不识字,不适用于外语能力。
- 形容专业技能不足:如”他对电脑不识一丁”,这是错误用法,应该用”一窍不通”更合适。
- 形容数学不好:说”他数学不识一丁”是错误的,因为成语特指文字能力。
- 形容艺术鉴赏力差:如”他对绘画不识一丁”,这是不恰当的用法。
- 形容记忆力差:说”他连家人的生日都不识一丁”,这是完全错误的用法。
- 形容不熟悉某个地方:如”他对这个城市不识一丁”,应该用”一无所知”更准确。
- 形容不懂某种情感:说”他对爱情不识一丁”,这是感情领域的错误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不学无识是什么意思 解析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20个实用例句
“不学无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xué wú shí,意为不学习就没有知识或见识。这个成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加知识和见识,否则可能变得无知。其根源可追溯到古代教育观念和儒家思想。该成语的近义词为无知无识、不学而愚,反义词为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将“不学”与“无识”割裂理解以及用于自嘲或攻击他人。该成语是对人们不断学习提高的一种提醒和鞭策。
尺二秀才是什么意思
尺二秀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èr xiù cái",形容身材矮小但才华出众的人。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选拔制度,流传至今。尺二秀才的近义词有才子佳人、出类拔萃、英才俊杰等。反义词包括平庸之辈、碌碌无为、庸才俗子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原意和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在学术、文学等领域有才华的人。
长材茂学是什么意思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
草满囹圄是什么意思
草满囹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mǎn lín yǔ,形容监狱里长满草,引申为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极低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治安良好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秩序井然、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等,反义词包括社会动荡、犯罪猖獗、民不聊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用于描述其他场所或场合,以及在严肃或正式的场合使用需要谨慎。例如,描述乡村治安良好或国家社会稳定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卷帙浩繁是什么意思
卷帙浩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籍、文献等资料数量繁多、丰富浩瀚。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源于对古代书籍和文献的描述。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等,反义词包括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等。卷帙浩繁常用来形容图书馆、古籍等文献资源丰富的地方,也用于形容一部作品的背景设定庞大或内容极为丰富。然而,使用卷帙浩繁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不应滥用该成语。
才贯二酉是什么意思 揭秘古代学识渊博的5个关键特征与20个实用例句
"才贯二酉"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该成语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故事,典故中的王僧绰因学识贯通大酉山和小酉山而得名。其近义词包括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等。使用"才贯二酉"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或误用为其他含义相近但并不准确的成语。该成语应正确使用在形容人学识广博、才华横溢的场合。
草衣木食是什么意思
草衣木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yī mù shí。它描述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指人以草衣和树果为食,形容生活简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个成语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他们远离尘世,过着朴素无华的生活。草衣木食的近义词有粗茶淡饭、布衣蔬食等,反义词包括锦衣玉食等。在使用草衣木食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滥用搭配以及不考虑语境等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人心生敬仰。
白丁俗客
白丁俗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文化、没有教养、平凡无奇的人,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文化程度的重视和鄙视,用来形容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除了近义词如草根平民、凡夫俗子等,还有反义词如才子佳人、士人君子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与其他类似含义的词语混淆使用,以免造成误解。该成语提醒人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避免成为被淘汰的白丁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