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伤皮:一个警示舍本逐末的成语
读音
fǎn qiú shāng pí
含义
- 反:翻转,倒置。
- 裘:毛皮大衣,古代指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
- 伤:损害,破坏。
- 皮:动物的皮毛,引申为根本或基础。
整体含义:字面意思是翻转皮衣(毛朝内)穿,结果磨损了珍贵的皮毛。比喻做事本末倒置,因小失大,最终损害了根本利益。
典故
1. 《左传·僖公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因小失大时,提到“反裘而负薪”,即穿着毛朝内的皮衣背柴,结果皮毛被磨坏。这个典故后来演变为“反裘伤皮”,警示人们要分清主次。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人为了节省,把皮衣反穿(毛朝内)去干活,结果皮毛磨损严重。旁人嘲笑他:“你爱惜皮衣的里子,却毁了更珍贵的毛皮!”
3. 民间寓言
古代民间流传类似故事:一个富人把昂贵的狐裘反穿,怕弄脏外表,结果内层的毛被磨秃,狐裘彻底报废。
近义词
-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弄颠倒了。
- 因小失大:因为贪图小利而损失了更大的利益。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反而损害根本。
反义词
- 纲举目张:抓住关键环节,带动其他部分。
- 主次分明:清楚区分事情的主要和次要方面。
- 权衡轻重:比较事物的主次得失,做出合理选择。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 小明为了省作业本的钱,用橡皮擦得太用力,结果把纸擦破了,真是反裘伤皮!
- 妈妈告诉我,不吃早饭省钱买玩具是反裘伤皮,因为身体更重要。
小学阶段(4-6年级)
- 为了赶时间不检查作业,结果错题更多被罚重写,简直是反裘伤皮。
- 过度砍伐树木赚钱,最终导致水土流失,这就是反裘伤皮的做法。
初中阶段
- 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裁员,结果核心人才流失,业绩下滑,完全是反裘伤皮。
- 熬夜玩游戏,白天上课睡觉,成绩一落千丈,真是反裘伤皮的行为。
高中阶段
- 地方政府为短期GDP增长放任污染,长远损害生态环境,实属反裘伤皮。
- 为了追求高分死记硬背,忽视思维训练,这种学习方式无异于反裘伤皮。
大学及成人阶段
- 企业为压缩研发投入抄袭他人技术,最终失去创新能力,这是典型的反裘伤皮。
- 牺牲健康拼命赚钱,晚年耗尽积蓄治病,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反裘伤皮。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节俭”:
- 错误:他总反穿衣服,真是反裘伤皮(想表达“节俭”)。
- 正确:应形容因小失大,而非单纯节俭。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他做事反裘伤皮,总是犹豫不决(误用为“优柔寡断”)。
- 正确:应指“本末倒置”,而非性格问题。
-
脱离语境滥用:
- 错误:今天下雨没带伞,真是反裘伤皮(与成语无关)。
- 正确:需用于因错误选择导致根本受损的场景。
-
字面直译:
- 错误:这件皮衣反裘伤皮了(误作描述衣物破损)。
- 正确:成语为比喻义,不用于具体物品。
“反裘伤皮”不仅是语言精华,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它提醒我们:追求表面利益时,永远别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皮毛”。
你可能感兴趣
爱毛反裘
本文介绍了成语“爱毛反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做事不按逻辑顺序,颠倒黑白,本末倒置的行为。文章指出其出自《庄子·外物》,并给出了一系列例句以解释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本末倒置的情况、使用场合不当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提醒读者在生活中不应爱毛反裘地追求表面上的快乐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成长。
反裘负刍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颠倒次序,本末倒置,指做事违背常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次序。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合理性。
本同末异
本同末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ěn tóng mò yì,意指表面上看起来相似或相同的事物,实质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强调不同事物间表面与内在本质的差异。其近义词有形似神异、貌合神离等,反义词有一致无异、异曲同工等。运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与误解,如区分其与“貌似神似”的不同之处。在实际语境中,这个成语可用于描述不同事物间微妙的差异。
倒持手板
“倒持手板”是一个源自古代官场文化的成语,含义为颠倒错乱、上下颠倒、本末倒置等,形容做事不合常规、颠倒黑白、违背常规的行为。该成语的典故与古代官员使用手板有关,认为将手板倒拿是对官场规矩的蔑视。文章同时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场景。
抱枝拾叶
抱枝拾叶的读音为bào zhī shí yè,其含义为对细小事物的过分关注或对细节的过分挑剔,常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过于拘泥于琐碎细节而忽略整体。该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带有贬义。近义词有斤斤计较、琐碎无谓、吹毛求疵,反义词包括举重若轻、顾全大局等。在使用中需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错误使用。文章解释了抱枝拾叶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崇本抑末
本文介绍了成语“崇本抑末”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等基本生产活动,抑制商业等次要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商业的态度和看法。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并且给出了一些常见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历史背景和现实应用的结合,深入剖析了这一思想的启示意义和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体现。
本末源流
本末源流是一个成语,指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其读音为本末源流的正确读音为běn mò yuán liú。本末源流强调了事物的根本和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在处理问题时,应从本末源流的角度去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基础,并考虑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中,与“源远流长”有联系但更侧重于全面考虑事物的发展和影响。错误用法包括混淆概念、使用不当场合和滥用词语等。在理解本末源流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反裘负薪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做事方法、次序错误,事与愿违,常用来形容处理事情顺序或方式颠倒,结果反而会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其来源于《庄子·让王》中的故事。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意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顺序或主次关系。本末倒置源自《诗经》中的典故,强调先建立根本的道德原则,再去处理具体事情。文章还介绍了本末倒置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场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用法情况。
不识马肝
"不识马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mǎ gān。它用来形容人缺乏识别事物真伪的能力或对某事物缺乏了解或理解。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迷信观念,认为马肝有毒。典故包括相马专家伯乐的故事和医学书籍中的记载。不识马肝的近义词有不知好歹、不知深浅等。反义词包括洞若观火、知根知底等。文章同时提到了不识马肝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误解含义和滥用成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习、决策和生活中要有足够的了解,避免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