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马肝

不识马肝

读音

bù shí mǎ gān

含义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知道”。
  • :认识、了解。
  • 马肝:字面意思是马的肝脏,但在成语中比喻无关紧要的事物或琐碎的知识。

整体含义:形容人见识短浅,不懂得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纠结于无关紧要的细节。

典故

  1. 《韩非子·喻老》
    故事讲述一个人看到千里马,却只关注马肝是否好吃,而忽略了马本身的珍贵。比喻人分不清主次,因小失大。
  2. 《吕氏春秋·察今》
    提到有人争论马肝是否有毒,却不去研究如何养好马匹,讽刺那些舍本逐末的行为。
  3.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书生,别人送他一匹骏马,他却只关心马肝能不能入药,结果错过了骑乘良马的机会。

近义词

  1.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细枝末节。
  2.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3. 因小失大:因为小事而损失了更大的利益。
  4. 目光短浅:形容人缺乏远见。

反义词

  1. 高瞻远瞩:形容人眼光长远。
  2. 明察秋毫:比喻观察细致,能看清关键问题。
  3. 识大体:懂得把握大局,不拘泥于小事。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整天研究铅笔的颜色,却不认真写字,真是不识马肝。
    • 小明只关心玩具的包装,却不喜欢玩玩具,真是有点不识马肝。
  2. 小学高年级

    • 老师教我们读书要理解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否则就是不识马肝。
    • 有些人只关注衣服的牌子,却不在乎质量,这就是不识马肝。
  3. 初中

    • 在历史课上,他只记年份,却不理解事件的意义,简直不识马肝。
    • 公司里有人整天计较加班费,却不想办法提高效率,真是典型的不识马肝。
  4. 高中及以上

    • 研究科学不能只关注实验数据,而忽略理论依据,否则就是不识马肝。
    • 在商业谈判中,过分纠结于合同细节而忽视整体利益,就是典型的不识马肝。

错误用法

  1. 误解为“不认识马的肝脏”

    • ❌ 错误例句:他第一次见到马,连马肝都不认识,真是不识马肝。
    • ✅ 正确理解:成语并非指真的不认识马肝,而是比喻分不清主次。
  2. 用于形容“不懂美食”

    • ❌ 错误例句:他连马肝都没吃过,真是不识马肝。
    • ✅ 正确用法:成语与饮食无关,而是指见识短浅。
  3. 误用为“不关心马的健康”

    • ❌ 错误例句:兽医不检查马肝,真是不识马肝。
    • ✅ 正确理解:成语并非指医学检查,而是比喻不懂重点。
  4. 用于形容“胆小”

    • ❌ 错误例句:他连马都不敢靠近,真是不识马肝。
    • ✅ 正确用法:成语与勇气无关,而是指缺乏见识。

总结:“不识马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我们要分清主次,不要因小失大。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生动,表达更精准!

不识马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不食马肝

“不食马肝”是一个成语,原意指不食用马的肝脏,因古代文化认为肝脏不洁而避免食。后来引申为不愿接受某种事物或人的帮助建议,并对人或事物持有警惕和排斥的态度。其典故有多种说法,出自《左传》或与马肝有毒的观念有关。近义词有拒绝排斥等,反义词为接受欢迎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误解为完全拒绝和滥用形容性格特点的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反映了对某种事物或人的排斥态度。

反裘负刍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颠倒次序,本末倒置,指做事违背常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次序。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合理性。

一马一鞍是什么意思

一马一鞍的读音一马一鞍的读音为: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的含义一马一鞍的含义是指一匹好马配备一具好鞍,形容战马和马鞍的搭配非常合适,也常用来比喻一对恋人或夫妻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一马一鞍的典故一马一鞍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马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好的马鞍则能够保护马匹免受伤害,提高其战斗力和速度。因此,在战争中,人们常常会为战马配备最好的马鞍,以示尊重和珍视。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比喻一对恋人或夫妻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有一位将军,他的战马和他形影不离,每次出征都骑着这匹马。这匹马的马鞍也非常好,能够保护它免受敌人的攻击。这位将军和

当着不着

“当着不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g zháo bù zháo,形容面对困难或问题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的态度,也可指人说话含糊其辞。其典故源于古代“当面错过”的说法。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等,反义词为果断决绝、积极进取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描述积极行动或果断决策的场合使用。错误用法是在不需要表达犹豫不决的场合误用。

马齿徒增是什么意思

马齿徒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ǎ chǐ tú zēng。它的含义是年纪增长了,但能力、成就等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或提升。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和《左传》。马齿徒增的近义词包括年长无成、虚度光阴、徒劳无功等,反义词则是年富力强、功成名就、有所作为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积极心态或无关场合混淆。文章还列举了一些马齿徒增的例句以作解释。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蚌鹬相争

本文介绍了成语“蚌鹬相持”的读音、含义、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典故,以及与该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和反义词。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双方在争执或冲突中互相对峙、僵持不下的局面,势均力敌。在国际政治、商业竞争或辩论等场合都有可能出现蚌鹬相持的局面。但需注意,该成语不适合用于描述非对峙或冲突的情况,或在轻松幽默的场合使用,且需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的成语混淆使用。

箪豆见色

“箪豆见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 dòu jiàn s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从微小的事物中也能看出明显的差别或色彩,形容人的观察力敏锐。其典故源于古代一位精明的商人通过辨别箪豆的细微差别赚取利润。近义词有“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纤毫毕现”,反义词包括“视而不见”、“粗心大意”、“懵懂无知”。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需根据语境恰当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敏锐观察力及细微差别辨识上非常有用。

长江后浪推前浪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句成语,读音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意指新一代胜过旧一代,表达新老交替、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源于长江的自然景象,也常用来比喻人才的辈出和社会的进步。其近义词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起之秀等,都表达新的一代更优秀的含义。反义词则描述缺乏进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成语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如科技、学术、体育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消极负面现象的描述,以及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

不识局面

不识局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jú miàn,表示对当前的形势或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无法应对或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背景,用来形容面对复杂或陌生局面时,因缺乏经验、知识或判断力而无法有效应对。其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不识局面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反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见机行事、应付自如等。在使用不识局面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场景的错误。例如,他在新的项目中表现出的无知和不熟悉状况,可以用不识局面来形容,但错误地将其用于吃饭等日常场景是不恰当的。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