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起倒:一个警示人们认清形势的成语
读音
bù shí qǐ dǎo
含义
“不识起倒”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能”。
- 识:认识、辨别。
- 起倒:本义指“起立”和“倒下”,引申为“形势的变化”或“事情的轻重缓急”。
整体含义指不能正确判断形势,不懂得权衡轻重,缺乏应变能力。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对局势变化毫无察觉。
典故
- 《韩非子·喻老》
故事讲述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最终导致失败。韩非子借此批评那些“不识起倒”的人,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性。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因刚愎自用,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兵败自刎。司马迁评价他“不识起倒”,未能认清局势变化。 - 《资治通鉴》
唐玄宗晚年宠信杨国忠,不听忠言,导致安史之乱。司马光评其“不识起倒”,未能察觉国家危机。
近义词
- 不识时务——不能认清当前形势。
- 不知进退——不懂得审时度势,盲目行动。
- 固执己见——坚持错误观点,不愿改变。
-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听劝告。
反义词
- 审时度势——能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正确决策。
- 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 通权达变——不拘泥于常规,善于变通。
- 见机行事——抓住时机,灵活应对。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不听老师的话,非要玩火,真是不识起倒。
- 小学高年级:他明明知道考试要复习,却只顾着打游戏,真是不识起倒。
- 初中:公司面临危机,经理却坚持错误决策,真是“不识起倒”。
- 高中:历史上许多失败者,往往因“不识起倒”而错失良机。
- 大学及以上:在商业竞争中,若“不识起倒”,企业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 日常口语:你明知道老板心情不好,还去顶撞他,真是不识起倒!
- 职场场景:他拒绝学习新技能,最终被裁员,真是“不识起倒”。
- 历史评论:崇祯皇帝刚愎自用,不识起倒,加速了明朝灭亡。
- 寓言故事:那只不听劝告的乌鸦,最终被狐狸骗走食物,真是不识起倒。
- 家庭教育:孩子不听父母劝告,执意熬夜打游戏,真是不识起倒。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识好歹”
- ❌ 错误例句:他帮了你,你还骂他,真是不识起倒。
- ✅ 正确表达:他帮了你,你还骂他,真是不识好歹。
-
误用为“不知轻重”
- ❌ 错误例句:他连这么重要的事都忘了,真是不识起倒。
- ✅ 正确表达:他连这么重要的事都忘了,真是不知轻重。
-
误用为“固执”
- ❌ 错误例句:他就是不识起倒,非要穿短袖出门。
- ✅ 正确表达:他就是固执,非要穿短袖出门。
-
误用为“反应迟钝”
- ❌ 错误例句:他半天才听懂笑话,真是不识起倒。
- ✅ 正确表达:他半天才听懂笑话,真是反应迟钝。
-
误用为“不懂礼貌”
- ❌ 错误例句:他对长辈不敬,真是不识起倒。
- ✅ 正确表达:他对长辈不敬,真是不懂礼貌。
“不识起倒”强调对形势的判断能力,而非单纯的道德或智力问题,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不识局面
不识局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jú miàn,表示对当前的形势或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无法应对或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背景,用来形容面对复杂或陌生局面时,因缺乏经验、知识或判断力而无法有效应对。其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不识局面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反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见机行事、应付自如等。在使用不识局面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场景的错误。例如,他在新的项目中表现出的无知和不熟悉状况,可以用不识局面来形容,但错误地将其用于吃饭等日常场景是不恰当的。
不知起倒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和20个例句教你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不知起倒"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没有分寸、不明事理或缺乏判断力。其含义指的是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没有清晰的认识。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近义词包括糊涂、懵懂、鲁莽等,反义词为精明、明智、稳重等。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误解和混用。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误解含义乱用以及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如总是做事不知起倒,让人无法放心交予重要任务。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一个中国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有强烈的决心和毅力。典故来源于古代民间故事,形容人们坚持寻找生命意义和目标的精神。近义词包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反义词有半途而废、知难而退、轻言放弃。错误用法包括被误解为顽固不化或在不相关情境中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们的毅力与决心时十分贴切。
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 解析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10个实用例句
本文介绍了“不识时务”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不识时务指的是不能认识当前形势或时代潮流的客观需要,或不能跟上时代发展。该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不知时变、不知世事等,反义词为洞若观火、知机识变等。在正确使用上,需要注意场合、搭配以及避免过于贬义。同时,文章还给出了一些例句来更好地说明这个成语的用法。
丛雀渊鱼是什么意思
丛雀渊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què yuān yú,表示形容人善于利用环境或条件吸引他人。该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用来描述通过提供利益或满足他人喜好来吸引聚集人才或资源的行为。丛雀渊鱼也有近义词如诱之以利、投其所好等,反义词包括拒人千里、冷若冰霜等。使用丛雀渊鱼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错误使用会导致失去成语的本意。丛雀渊鱼在实际应用中被用来描述吸引客户和粉丝、演讲吸引听众等情形。
变故易常
“变故易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àn ɡù yì cháng,表示事情发生了变化,与以往不同。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出处,但与事物发展和变化无常有关。它的近义词有变幻莫测、时移俗易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亘古不变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社会、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变迁,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不需要强调变化的语境中过度使用,也要避免与其他表示变化的词语混淆使用。提供的例句展示了“变故易常”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
尺有所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尺有所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无缺的。文章通过示例阐述了正确的使用语境,提醒读者注意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误解和误用。同时强调了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的重要性。
大敌当前是什么意思
大敌当前的读音为dà dí dāng qián,意味着面临强大的敌人或严峻形势,需要全力应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故事,用于形容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激励人们奋勇面对。其近义词有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等,反义词为平安无事、毫无压力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语境,避免误用。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松懈,团结应对挑战。
怙终不悛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怙终不悛”的读音、含义、出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一个人在犯错后仍然坚持错误行为,不肯悔改。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语境、语气和含义的恰当性,避免误用和过度使用。
大错特错是什么意思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