羝羊触藩
读音
羝羊触藩:dī yáng chù fān
含义
- 羝:公羊。
- 羊:此处特指公羊。
- 触:碰撞、抵触。
- 藩:篱笆、屏障。
整体含义:公羊用角顶撞篱笆,结果角被卡住,进退两难。比喻人因鲁莽行事而陷入困境,进退不得。
典故
- 《周易·大壮》:
“羝羊触藩,羸其角。”意思是公羊顶撞篱笆,角被卡住,无法挣脱。古人以此象征行事过于刚猛反而招致困境。 -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士人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诬陷为“党人”,许多人因此遭难。史家以“羝羊触藩”形容他们因刚直而陷入政治漩涡。 - 民间故事:
传说一只公羊因争强好胜,不断顶撞篱笆,最终角被卡住,无法脱身,被牧人捉住。故事告诫人们遇事不可冲动。
近义词
- 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进行到一半,难以中止。
- 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
- 自投罗网:因鲁莽行事而陷入危险。
反义词
-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松自如。
-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顺利,处处得心应手。
- 进退自如:能灵活应对,不受束缚。
- 如鱼得水:形容处境顺利,毫无阻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不听劝告,硬要爬树,结果卡在树枝上下不来,真是“羝羊触藩”。
- 小华和同学吵架,越吵越凶,最后被老师批评,真是“羝羊触藩”。
-
小学高年级:
- 他因为冲动和同学打架,结果被记过,真是“羝羊触藩”。
- 小张不听父母劝告,乱花钱买游戏装备,最后没钱吃饭,真是“羝羊触藩”。
-
初中:
- 他为了逞强,答应了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结果无法完成,陷入“羝羊触藩”的境地。
- 公司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如今“羝羊触藩”,难以挽回。
-
高中:
- 他因一时意气与人争执,最终惹上官司,真是“羝羊触藩”。
- 政府推行政策时未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民怨沸腾,如今“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
大学及以上:
- 该企业因决策失误,陷入债务危机,如今“羝羊触藩”,难以脱身。
- 外交政策过于强硬,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如今“羝羊触藩”,难以调整。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勇敢无畏”:
- ❌ 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真是“羝羊触藩”。(正确应为“勇往直前”)
- ❌ 战士们在战场上“羝羊触藩”,奋勇杀敌。(错误,该成语含贬义)
-
误用为“坚持不懈”:
- ❌ 他“羝羊触藩”地追求梦想,终于成功。(正确应为“锲而不舍”)
- ❌ 科学家们“羝羊触藩”地研究,最终取得突破。(错误,该成语指鲁莽导致的困境)
-
误用为“灵活应对”:
- ❌ 他“羝羊触藩”地解决了所有问题。(正确应为“随机应变”)
- ❌ 面对突发情况,他“羝羊触藩”地调整策略。(错误,该成语指进退两难)
-
误用为“成功突破”:
- ❌ 经过努力,他终于“羝羊触藩”,实现了目标。(正确应为“突破重围”)
- ❌ 公司“羝羊触藩”,成功上市。(错误,该成语指陷入困境)
总结:“羝羊触藩”强调因鲁莽或固执导致进退两难,不可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汉字"藩"的正确读音与18画笔顺详解 从篱笆到藩国的3重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藩”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等详细信息。该字有篱笆、屏障等含义,也可指代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此外,“藩”还可作动词,表示护卫、遮蔽等动作。本文提供了全面的“藩”字解析。
跋前踕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前踕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做事有头无尾,只顾眼前而不考虑后果。典故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做事不周全、不仔细的人。近义词包括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等。反义词包括善始善终、始终如一等。文章还通过示例解释了不同语境下“跋前踕后”的应用,并指出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玩火自焚是什么意思
玩火自焚的读音拼音:wán huǒ zì fén玩火自焚的含义“玩火自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轻率、鲁莽或心存侥幸,去触碰危险的事物,最终导致自食其果、自取灭亡的后果。其中“玩火”象征着冒险或轻视规则,“自焚”则表示自取灭亡的严重后果。玩火自焚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火来照明或取暖,但如果不注意安全,就很容易引发火灾。有些人轻视火灾的危险,喜欢玩火取乐,结果导致自己或他人的财产遭受损失,甚至因此丧命。因此,“玩火自焚”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这种轻率冒险、自取灭亡的行为。玩火自焚的近义词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惹火烧身弄巧成拙自食恶果以上这些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胆大心小
胆大心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dà xīn xiǎo。它描述一个既勇敢又有胆识的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的思维方式,同时展现出足够的勇气和胆量。这个成语强调在冒险与谨慎之间取得平衡。它源自古代勇士的故事,强调在行动前仔细思考、权衡利弊。近义词如胆识过人、审慎周密等,都表达类似含义。使用时需避免误解为贬义,并注意不要与反义词如胆小如鼠等混淆。在实际应用中,胆大心小的态度对于面对挑战和追求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蚌鹬相争
本文介绍了成语“蚌鹬相持”的读音、含义、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典故,以及与该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和反义词。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双方在争执或冲突中互相对峙、僵持不下的局面,势均力敌。在国际政治、商业竞争或辩论等场合都有可能出现蚌鹬相持的局面。但需注意,该成语不适合用于描述非对峙或冲突的情况,或在轻松幽默的场合使用,且需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的成语混淆使用。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什么意思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读音拼音: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含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是一句中国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形容某样东西或某件事情虽然难以寻找或达成,但最终却意外地、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或实现了。具体来说,这句话强调了某种结果与努力并不成正比,有时候看似艰难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的结果,而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或者没有过多付出的情况下,却能轻易地获得成功或实现目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有一种说法是源自于古代的武侠小说。在武
避溺山隅
本文介绍了成语“避溺山隅”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引申为逃避困难、灾祸时选择偏僻之地或寻求隐匿、退避之处的含义。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面对困难时不能一味选择避溺山隅,而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刺虎持鹬
刺虎持鹬的读音为“cì hǔ chí yù”,源自古代战争和狩猎,形容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勇敢地面对,不退缩。这个成语包括勇敢面对猛虎和用计谋捕捉鹬鸟的含义。其典故源自勇士狩猎时面对危险动物不退缩的故事。近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为畏首畏尾、懦弱无能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应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在困难时,我们要有刺虎持鹬的精神,勇往直前。
今是昔非
今是昔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 shì xī fēi。它表示现在认为正确的,过去却认为是错误的,用来形容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看法和评价。这个成语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差异。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有关。近义词有时移事改、事过境迁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用于描述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情况,也不要与“过河拆桥”等成语混淆使用。例如,在讨论历史事件或人物时,今是昔非强调的是对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看法和评价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