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藏厚亡

多藏厚亡

读音

duō cáng hòu wáng

含义

  • 多藏:指积累过多的财富或资源。
  • 厚亡:指最终遭受巨大的损失或灾祸。
    整体含义:指过度积累财富或资源,反而会招致更大的损失或灾祸。

这个成语强调贪得无厌、过度敛财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可能因贪婪而自食其果。

典故

  1. 《老子》第四十四章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认为,过分追求财富和占有,最终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2.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梁鸿因家贫而清贫自守,拒绝权贵的拉拢,最终安贫乐道。后人以此说明“多藏厚亡”的道理。
  3. 《晋书·石崇传》
    西晋富豪石崇富可敌国,但因炫富招致杀身之祸,最终被抄家灭族,印证了“多藏厚亡”的哲理。

近义词

  1. 贪多务得:贪求过多,反而难以真正得到。
  2. 欲壑难填:欲望像深谷一样难以填满,形容贪心不足。
  3. 因小失大:因贪图小利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4.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反义词

  1. 知足常乐:懂得满足,才能长久快乐。
  2. 适可而止:做事有分寸,不过度追求。
  3.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情况决定支出,避免过度消耗。
  4. 淡泊明志:不追求物质财富,保持高尚的志向。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把所有的糖果都藏起来,结果被蚂蚁吃光了,真是“多藏厚亡”啊!
    • 小华抢了所有玩具,最后没人愿意和他玩,这就是“多藏厚亡”。
  2. 小学高年级

    • 他拼命赚钱却不注意健康,最后生病住院,真是“多藏厚亡”。
    • 有些人囤积粮食,结果发霉了,反而浪费更多,这就是“多藏厚亡”。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贪官敛财无数,最终身败名裂,印证了“多藏厚亡”的道理。
    • 企业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正是“多藏厚亡”的典型例子。
  4. 高中及以上

    • 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最终引发社会动荡,可谓“多藏厚亡”。
    • 某些国家掠夺他国资源,最终引发战争,正是“多藏厚亡”的体现。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积累越多越好”

    • ❌ “他拼命存钱,真是多藏厚亡。”(正确应为“他拼命存钱,结果遭遇诈骗,真是多藏厚亡。”)
  2. 误用为“节俭导致贫穷”

    • ❌ “他太节省了,最后没钱看病,真是多藏厚亡。”(正确应为“他贪财吝啬,最后众叛亲离,才是多藏厚亡。”)
  3. 误用为“努力就有回报”

    • ❌ “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好大学,真是多藏厚亡。”(完全错误,成语与努力无关。)
  4. 误用为“财富带来幸福”

    • ❌ “他赚了很多钱,生活很幸福,真是多藏厚亡。”(成语强调负面结果,此处逻辑相反。)

总结:“多藏厚亡”强调贪婪导致的恶果,不能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符合“因贪致祸”的核心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人财两空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人财两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在某件事情中既没有得到财富,也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或收获,甚至可能损失了某些东西。文章还列举了“人财两空”的多个典故,并说明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含义。同时,本文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和场景,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选择是否使用。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财两空”这一成语。

贪多嚼不烂是什么意思

贪多嚼不烂的读音读音:tān duō jiáo bù làn拼音标注为:tān/dōu/jiáo/bù/làn,其中“tān”表示贪心,“duō”表示多,“jiáo”表示咀嚼,“bù làn”表示不烂。贪多嚼不烂的含义“贪多嚼不烂”是一句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贪求过多、贪得无厌,结果反而无法消化、无法吸收,甚至会因为贪多而造成浪费或损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心不足,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贪多嚼不烂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故事,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关于一位贪吃的驴子因吃多了而无法咀嚼消化,最终被活活饿死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贪心不足的后果,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不要贪多嚼不烂。此外

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什么意思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读音读音:tó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含义“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想占小便宜,结果却损失更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偷鸡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自己的米。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图小利,却最终因小失大的人或行为。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人想偷鸡,但没成功,反而被鸡啄了一下。他为了报复,就顺手拿了一把米去引诱鸡,但最终不但没有得到鸡,还把米给弄丢了。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贪图小利反而损失更多的情形。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近义词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反义词一举两得互利共赢

东量西折

东量西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liàng xī zhé】,意为在衡量、估量时结果不如预期,甚至完全相反,最终徒劳无功或损失惨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民间故事,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要审时度势,不可轻率行事。其含义包括事与愿违、徒劳无功、得不偿失和枉费心机等近义词。反义词有一举两得、成功在望和事半功倍等。在使用东量西折时,需避免盲目乐观、缺乏经验和知识以及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计划等错误用法场景,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蚌鹬相争

本文介绍了成语“蚌鹬相持”的读音、含义、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典故,以及与该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和反义词。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双方在争执或冲突中互相对峙、僵持不下的局面,势均力敌。在国际政治、商业竞争或辩论等场合都有可能出现蚌鹬相持的局面。但需注意,该成语不适合用于描述非对峙或冲突的情况,或在轻松幽默的场合使用,且需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的成语混淆使用。

作嫁衣裳是什么意思

作嫁衣裳的读音作嫁衣裳的拼音是:zuò jià yī shang。作嫁衣裳的含义“作嫁衣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为别人去缝制嫁衣,暗指为他人做准备或努力工作,而自己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为他人付出很多,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或者是在别人的事情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自己的事情却一无所获。作嫁衣裳的典故“作嫁衣裳”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传说中有一个女子为别人缝制嫁衣,但最终自己却未能穿上美丽的嫁衣。这个典故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为他人付出很多,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这个典故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要总是为他人忙碌而忘记了自己的

强得易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强得易贫”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得到某种力量或资源后,因过于依赖或滥用而导致贫困或损失的情况。文章还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其使用的恰当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以避免误解和滥用。

亡羊得牛是什么意思

亡羊得牛的读音读音:wáng yáng dé niú拼音注音:wáng yáng /de/ niú亡羊得牛的含义含义:指在失去羊之后,反而得到了牛。形容损失与收获不成比例,或者先失后得,最终结果比预期好。解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经历一些损失或挫折后,最终却得到了更大的好处或回报。它传达了一种积极的心态,即即使遭遇了不幸或损失,也不应灰心丧气,因为更好的结果可能正在等待着我们。亡羊得牛的典故典故: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古代,羊是常见的家畜之一,而牛则更为珍贵。因此,当人们失去一只羊后,如果能够得到一头牛,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成语可能源自于民间流

火中取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火中取栗”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火中取栗”比喻甘冒风险、不计代价追求某种利益,最终却得不到好处的行为。同时,提供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例子,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用法,以避免对成语的误解和误用。

自作自受是什么意思

自作自受的读音自作自受的拼音是:zì zuò zì shòu。自作自受的含义自作自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食其果,自取其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做了错事或坏事,最终导致自己受到应有的惩罚或损失。自作自受的典故自作自受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因为不听劝告而做了错事,最终导致自己受到了惩罚。另一个典故则是出自《左传》,描述了郑国公子段因为自作聪明而最终自食其果的故事。这些典故都表达了自作自受的含义,即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遭受了应有的后果。自作自受的近义词自食其果自讨苦吃咎由自取玩火自焚以上这些词语都和自作自受意思相近,都表示一个人因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