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起倒
读音
bù zhī qǐ dǎo
含义
“不知起倒”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不知”“起”“倒”三个部分组成。
- 不知:不了解、不懂得。
- 起:本义为“站立”“兴起”,此处引申为“开始”“行动”。
- 倒:本义为“倒下”“失败”,此处引申为“停止”“退缩”。
整体含义:形容人不明事理,不懂得审时度势,不知道何时该行动、何时该停止,做事缺乏分寸。
典故
-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曾以“不知起倒”形容那些不懂得顺应时势的人,比如商纣王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亡国。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未能果断除掉刘邦,最终导致失败,被后人评价为“不知起倒”。 -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书生,读书时过于专注,连房子着火都不知道逃跑,被邻居嘲笑“不知起倒”。
近义词
- 不识时务:不懂得顺应形势,固执己见。
- 不知进退:不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 冥顽不灵:形容人愚钝固执,难以开导。
-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反义词
- 审时度势:能够观察时机,做出正确判断。
- 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 通权达变:不拘泥于常规,懂得变通。
- 见机行事:善于抓住机会,灵活应对。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上课时一直说话,老师批评他“不知起倒”。
- 小学高年级:他在比赛中不顾队友提醒,一味猛冲,真是“不知起倒”。
- 初中:公司面临危机,经理却坚持错误决策,被董事会批评“不知起倒”。
- 高中:历史上许多失败者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不知起倒”,错失良机。
- 大学及以上:在商业竞争中,若“不知起倒”,盲目扩张,很可能导致破产。
- 日常对话:你明知道老板心情不好,还去提加薪,真是“不知起倒”。
- 文学作品:他性格固执,做事“不知起倒”,最终众叛亲离。
- 职场场景:新员工不懂职场规则,开会时随意打断领导发言,显得“不知起倒”。
- 历史评论:南宋朝廷“不知起倒”,错失抗金良机,最终灭亡。
- 家庭教育:孩子玩游戏到深夜,父母说他“不知起倒”。
- 体育竞技:运动员在体力不支时仍强行比赛,教练怒斥他“不知起倒”。
- 商业谈判:对方已经明确拒绝,他还继续纠缠,真是“不知起倒”。
- 影视台词:“你这人怎么‘不知起倒’?再这样下去会吃大亏!”
- 社交场合:朋友失恋了,他还不停提对方前任,被骂“不知起倒”。
-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驴子“不知起倒”,非要过河,结果被冲走。
- 政治评论:某些政客“不知起倒”,坚持错误政策,导致民怨沸腾。
- 学术讨论:研究课题时若“不知起倒”,可能浪费大量时间却无成果。
- 军事策略:将领若“不知起倒”,盲目进攻,可能全军覆没。
- 投资理财:股市大跌时仍不肯止损,就是“不知起倒”。
- 寓言新编:现代版“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因“不知起倒”而饿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知好歹”:
- 错误例句:他送我礼物,我却“不知起倒”地拒绝了。
- 正确用法:“不知好歹”指不懂感恩,而“不知起倒”强调不懂时机。
-
误用为“不知轻重”:
- 错误例句:他说话“不知起倒”,得罪了很多人。
- 正确用法:“不知轻重”指言行失当,而“不知起倒”侧重时机判断。
-
误用为褒义词:
- 错误例句:他“不知起倒”地坚持理想,最终成功。
- 正确用法:成语本身含贬义,不能用于赞美。
-
误用于客观描述:
- 错误例句:天气“不知起倒”,突然下雨了。
- 正确用法:只能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能用于自然现象。
-
误用于动物行为:
- 错误例句:这只猫“不知起倒”,总在半夜叫。
- 正确用法:通常用于人类,动物行为一般不用此成语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
乘势使气是什么意思
乘势使气的正确读音为chéng shì shǐ qì,意指利用有利形势或机会,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或气势。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有利时机下,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能力和优势,取得更好的成果。乘势使气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利用有利时机和形势取得胜利的含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顺势而为、借势发挥等,反义词则是逆势而行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滥用,以及在不适宜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例如,在足球比赛或商业竞争中,可以利用乘势使气的理念来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
出口伤人是什么意思
出口伤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kǒu shāng rén,意指言语不当,说话过于直接或刻薄,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或自尊。该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但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辞。其近义词包括恶语伤人、出口成章等,反义词为善言宽语、温言软语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语气和态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出口伤人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言辞不当的行为,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不辞而别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辞而别”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等。该成语指未经过适当的告别就离开的行为。其典故可追溯到古代社交礼仪,强调告别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悄然而去、突然离去等。反义词为依依不舍、告辞而去等。文章还提供了几个例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某些正式场合或需要尊重他人的情况下,使用不辞而别可能被认为不礼貌或不得体。因此,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选择是否使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迟疑不决是什么意思
成语“迟疑不决”形容人对于某件事情犹豫不决,无法果断做出决定。典故源自《史记·吴太伯世家》中的故事。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举棋不定等。反义词为果断、坚决、决断、爽快。文章还介绍了错误用法及示例。希望对您理解这个成语有所帮助。
不识起倒
不识起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qǐ dǎo。该成语指人不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或如何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也可形容人缺乏判断力。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礼仪和故事。出处常见于《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近义词包括轻重不分、不知轻重缓急等。反义词为精明能干、知轻知重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的判断力和理解力不足,不能随意替换或滥用。
从善如流是什么意思
从善如流是一种形容人易于接受并实践他人良好建议的成语。其拼音是cóng shàn rú liú,源自《左传》和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的对话。该成语意味着听从好的建议如同流水般自然流畅。典故中子皮听从善言的实践展现了从善如流的真谛。其近义词包括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等,反义词则是固执己见、拒谏饰非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其真正含义,即不仅要听从意见,更要迅速付诸实践。
拒谏饰非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拒谏饰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或劝告,同时掩饰自己的错误。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在日常使用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成语时需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误解和误用。
秕言谬说
本文介绍了成语“秕言谬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秕言谬说指的是无根据、不合情理的言语和说法,源于古代文献中对荒诞无稽、不合常理的言论的批判和警示。本文还列举了一些秕言谬说的例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同时,也提醒读者要保持警惕,避免相信无根据、不合逻辑的言论,尤其是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中。
不甘后人
“不甘后人”是一个成语,意为不愿落后于他人,具有进取心,追求卓越。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名次和排名的重要性。该成语的典故以《史记》中项羽与刘邦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此外,“不甘后人”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等,反义词为自暴自弃、甘居人后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正确使用该成语,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用词不当、误用对象、搭配不当和语境不符。该成语充分表达了人们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