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知其详”详解
读音
bù zhī qí xiáng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未”。
- 知:知道,了解。
- 其: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情况。
- 详:详细,具体的情况。
整体含义:不知道某件事的具体细节或来龙去脉,表示对情况了解不全面或不清楚。
典故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原文:”吾不知其详,请闻其略。”
- 背景: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向人请教某件事的具体情况,表示自己只知道大概,不清楚细节。
-
《史记·项羽本纪》
- 原文:”项王使人问之,汉王曰:’吾不知其详。'”
- 背景:刘邦在鸿门宴后,项羽派人询问他的意图,刘邦以”不知其详”搪塞,避免直接冲突。
-
《红楼梦》
- 原文:”宝玉听了,也不知其详,只得点头答应。”
- 背景:贾宝玉对某些事情一知半解,只能含糊应对。
近义词
- 一知半解:只知道一部分,不完全理解。
- 雾里看花:形容对事物看不清楚,模模糊糊。
- 不甚了了:不太明白,不太清楚。
- 茫然不解:完全不知道,毫无头绪。
反义词
- 了如指掌:对情况非常清楚,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明白。
-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透彻,像看火一样清晰。
-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微的事物都能看清楚。
- 心知肚明:心里非常清楚,只是不说出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问小明为什么没交作业,小明低着头说:”我不知其详。”
- 小红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妈妈说:”我也不知其详。”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关于这次考试的难度,班长说:”老师还没通知,我们都不知其详。”
- 小华看到新闻里说有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但具体伤亡人数还不知其详。
-
初中
- 历史课上,老师问:”谁能详细说说这个事件?”同学们面面相觑,纷纷表示不知其详。
- 关于新校规的具体内容,学生会主席说:”目前学校还在讨论,我们也不知其详。”
-
高中
- 对于这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导师说:”数据还在分析,暂时不知其详。”
- 记者追问事故细节,负责人回答:”调查仍在进行,目前不知其详。”
-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提问:”这个理论的具体推导过程是怎样的?”主讲人坦言:”这部分研究尚不完善,我们也不知其详。”
- 公司高层会议上,CEO说:”关于市场变化的趋势,目前数据不足,我们不知其详。”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完全不知道”
- 错误例句:”我不知其详这个单词的意思。”(应改为”我完全不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
- 解析:”不知其详”强调知道一部分但不清楚细节,不能用于完全无知的情况。
-
误用为”不关心”
- 错误例句:”他对这件事不知其详,因为他根本不感兴趣。”
- 解析:”不知其详”是客观描述不了解细节,不能用来表达主观上的不关心。
-
误用为”不确定”
- 错误例句:”明天的会议时间还不知其详。”(应改为”明天的会议时间还不确定。”)
- 解析:”不知其详”指对已知事物的细节不清楚,不能用于尚未确定的事情。
-
误用为”不理解”
- 错误例句:”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不知其详。”(应改为”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不理解。”)
- 解析:”不知其详”指对情况了解不全面,不能用于表达对知识的理解困难。
-
误用为”不记得”
- 错误例句:”他问我昨天的会议内容,我说不知其详。”(应改为”他问我昨天的会议内容,我说不记得了。”)
- 解析:”不知其详”强调从未了解过细节,不能用于忘记的情况。
总结:”不知其详”是一个常用的成语,适用于表达对某件事的细节不清楚的情况,但不能滥用或误用。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才能让语言表达更准确生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小的古诗词
关于小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小的古诗词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小”这一主题,时常被诗人们以不同的角度和情感来诠释。从自然之小到社会之小,从个体之小到情感之小,皆为诗人笔下的主题。以下是根据“关于小的古诗词”这一主题所挑选的几首经典古诗词,以及对应的全文、作者、朝代与解析。一、《夜上西山望秋月有感》朝代:宋 作者:寇准水潭一望绿阴头,水面清波望似绸。落日低衔残角鸟,轻云浅漾小鱼钩。碧溪流尽人声小,白鸟飞来树影幽。独坐西山观月色,此情此景似仙游。解析:此诗以自然之小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夜上西山望秋月的情景。诗中通过“水潭”、“落日”、“轻云”等小物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幽美。“人声小”这一细节,更
屯毛不辨是什么意思
屯毛不辨的读音拼音:tún máo bù biàn标注:屯(tún)毛(máo)不(bù)辨(biàn)屯毛不辨的含义“屯毛不辨”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意思是形容人对于细微的事物难以分辨清楚,尤其是对于那些看似相似但实则有本质区别的事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眼力差,或者是对事物缺乏敏感和判断力。屯毛不辨的典故“屯毛不辨”这个成语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是可以联想到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例如,在古代社会,由于物资匮乏和信息不发达,人们对于细微的差别可能难以察觉,因此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当时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分辨能力。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军事、农业等有关,因为“屯”字常与
生死未卜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生死未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某人的命运或某事情的发展情况未知,无法预料其结果。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使用语境。
掌握"了"字的2种读音和10种用法 汉字"了"的拼音笔顺与组词全解析
这篇文章详细解析了“了”字的含义和用法。这个字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也可以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此外,“了”还有其他含义,如表示完毕、结束,和“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以及表示明白、懂得等。文章全面介绍了“了”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不知头脑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成语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不知头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tóu nǎo,用于形容人对某事或某物感到困惑、迷茫,无法理解或把握其本质。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由古代文人根据经验总结而来。其近义词包括茫然不解、混沌不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等,反义词有洞若观火、明明白白、心知肚明、心中有数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以及在合适场合使用,还需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一长半短是什么意思
一长半短的读音一长半短(yī cháng bàn duǎn)一长半短的含义“一长半短”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消息的多少、长短、大小等不完整或不确定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消息的细节或具体情况尚未完全明了或确定。一长半短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一长半短”来形容事情的进展或消息的详细情况尚未完全明了。这个成语的使用比较灵活,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不同的情况。一长半短的近义词长短不一细节未明具体情况待定尚有未尽之处一长半短的反义词一切明了毫无遗漏完整无缺一长半短的例句他在电话里只说了些一长半短的事情,让我无法了解具体情况。这份
疑似之间是什么意思
疑似之间的读音疑似之间的读音为sì yí zhī jiān,其中“似”字读作sì,表示相似、类似的意思;“间”字读作jiān,表示时间、空间或两者之间的意思。疑似之间的含义“疑似之间”是一个成语,表示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或相近的迹象或关系,但还不能确定其真实情况或性质。疑似之间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没有具体的典故。它主要用来描述在事物表面相似但实际存在差异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难以判断或确定的情况。疑似之间的近义词难以确定:表示情况不明确,难以判断或确定。模棱两可:形容事情或情况含糊不清,不能明确判断。似是而非: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的,但实际上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原意形容事情进展缓慢或轮廓尚不清晰。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古代书法或婚俗有关。其近义词为“尚无头绪、毫无进展、进展缓慢、才刚刚开始、尚未着手”,反义词为“一帆风顺、势如破竹、迅速完成、进展神速、圆满成功”。该成语用于描述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进展情况缓慢或计划刚刚开始的情况。然而,需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特别是在描述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事情时,以及在不适合的语境中轻率使用。
隔山买老牛是什么意思
隔山买老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é shān mǎi lǎo ni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在情况未明或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行动,导致决策失误。典故源于古代购买牛只时因信息不畅而做出错误决策的情况。近义词包括盲目行动、草率从事、鲁莽从事等。反义词则是深思熟虑、审时度势、明察秋毫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人们在做出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
半间半界
半间半界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事物处于中间状态,界限模糊的情况。其拼音是bàn jiān bàn ji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用于形容事物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半间半界的近义词包括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和似是而非,反义词有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和泾渭分明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状态的不确定性,例如人的态度、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不要在明确、严肃的场合使用,以免给人留下模糊、不负责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