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自卫

放虎自卫

读音

fàng hǔ zì wèi

含义

“放虎自卫”由“放”“虎”“自”“卫”四个字组成:

  • :释放、放出。
  • :老虎,象征凶猛、危险。
  • :自己。
  • :防卫、保护。

整体含义:比喻为了自保而采取极端手段,结果反而招致更大的危险或祸患。类似于“饮鸩止渴”,指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害了自己。

典故

  1. 《后汉书·崔骃传》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残暴不仁。有人建议崔骃投靠董卓以保全自己,崔骃拒绝说:“譬犹放虎自卫,未得其利,反受其害。”意思是依附董卓就像放出老虎来保护自己,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会被老虎吃掉。
  2. 《资治通鉴》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朝廷为了对抗叛乱势力,不得不依赖其他军阀,结果导致军阀坐大,最终唐朝灭亡。史学家评论:“此乃放虎自卫,终为虎噬。”
  3.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财主,家里闹贼,他听说老虎能驱邪镇宅,就抓了一只老虎养在家里。结果老虎不仅没吓跑贼,反而咬死了财主一家。

近义词

  1.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
  2. 引狼入室:把狼引进家里,比喻招来坏人害自己。
  3. 抱薪救火:抱着柴火去灭火,反而使火势更大。
  4. 剜肉补疮:挖肉补伤口,比喻用有害的方式解决问题。

反义词

  1.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防微杜渐:在问题刚出现时就及时制止。
  3.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危险。
  4. 以逸待劳:用稳妥的方式应对危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为了赶走欺负他的同学,请了一个高年级的坏学生帮忙,结果那个坏学生反而天天找他要钱,真是放虎自卫啊!
  2. 小学高年级:有些国家为了对抗敌人,扶持恐怖组织,结果恐怖组织反过来攻击他们,这就是放虎自卫的后果。
  3. 初中:公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故意散布谣言,结果导致市场混乱,自己也损失惨重,简直是放虎自卫。
  4. 高中:历史上许多王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不得不依赖地方军阀,最终却被军阀反噬,这正是放虎自卫的典型案例。
  5. 大学及以上:某些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不惜挑起贸易战,最终却损害了本国经济,这种策略无异于放虎自卫。
  6. 日常口语:你为了防小偷养了条藏獒,结果它连主人都咬,这不是放虎自卫吗?
  7. 商业案例:某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疯狂降价促销,结果资金链断裂破产,真是放虎自卫的典型。
  8. 历史评论:南宋联合蒙古灭金,结果蒙古灭金后立刻攻打南宋,这就是放虎自卫的惨痛教训。
  9. 寓言故事:狐狸为了对付猎人,请狼来保护自己,结果狼把狐狸的窝占了,这就是放虎自卫的下场。
  10. 政治分析:某些国家为了对抗恐怖主义,扶持极端势力,最终导致恐怖主义蔓延全球,这是典型的放虎自卫。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勇敢自卫”
    ❌ 错误例句:“面对歹徒,他放虎自卫,勇敢地冲了上去。”
    ✅ 正确理解:“放虎自卫”是贬义词,指错误的自保方式,不能用来形容正当防卫。
  2. 误用为“借助外力”
    ❌ 错误例句:“公司请了专家来帮忙,这是放虎自卫的好办法。”
    ✅ 正确理解:请专家是合理求助,不是“放虎自卫”。
  3. 误用为“威慑敌人”
    ❌ 错误例句:“军队展示新型武器,这是放虎自卫的策略。”
    ✅ 正确理解:展示武力是威慑,不是“放虎自卫”。
  4. 误用为“冒险行动”
    ❌ 错误例句:“他放虎自卫,独自去探险。”
    ✅ 正确理解:独自探险是冒险行为,与“放虎自卫”无关。
  5. 误用为“以毒攻毒”
    ❌ 错误例句:“医生用病毒治疗癌症,这是放虎自卫的方法。”
    ✅ 正确理解:“以毒攻毒”是医学手段,而“放虎自卫”是错误策略。

总结:“放虎自卫”强调用错误方式自保,结果适得其反,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放虎自卫.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引狼自卫是什么意思

引狼自卫的读音读音:yǐn láng zì wèi引狼自卫的含义“引狼自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引来狼来保卫自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错误的策略或行为,即为了应对某种威胁而采取的行动反而招致更大的危险或损失。它比喻招来强敌或恶人,反而给自己带来祸患。引狼自卫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军事故事。在古代,有些人在面对敌人时,为了寻求帮助或保护,会选择与更强大的敌人结盟。然而,这种结盟往往会导致他们被更强大的敌人所利用,最终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引狼自卫”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愚蠢的行为。引狼自卫的近义词招祸遗殃:指招来祸患,留下灾难。引虎自卫:与“引狼自卫”类似,指为了自卫而招

引虎自卫是什么意思

引虎自卫的读音引虎自卫,读作:yǐn hǔ zì wèi。其中,每个字都是四声调。引虎自卫的含义引虎自卫的含义是引来老虎以保护自己。具体来说,它常用来比喻做出可能带来危险的举动,反而招致更大的祸患。引虎自卫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军事故事。在古代,有些人在面对敌人时,会故意放出一些诱饵来吸引敌人,然后利用这些敌人来保护自己。其中,“引虎”就是放出诱饵吸引老虎(即敌人),“自卫”则是利用这些敌人来保护自己。虽然这种做法有时能暂时取得一些优势,但往往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典故一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会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以吸引敌人的攻击。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保护自己的主力部

开门揖盗

本文介绍了成语“开门揖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主动邀请或不加防备地接纳敌人或坏人,可能导致灾祸。文章还提醒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解或误导他人。

卫怎么读 3分钟掌握wèi的正确发音与汉字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卫”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含义。包括保护、防守的含义,如在生活和某些球类比赛中的应用;周朝国名,“卫”古国名,历史上曾在现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存在;“卫”也指卫士、保镖等职业;“卫”还作为卫生和姓名的简称等。文章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

避阱入坑

避阱入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jǐng rù kēng。这个成语比喻人虽然想避免困难或危险,但最终陷入困境或危险之中。它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和民间传说。避阱入坑的近义词包括身陷囹圄、误入歧途等,反义词有逢凶化吉、安然无恙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成语的准确用法和语境。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人们如何因疏忽大意或经验不足而陷入困境。因此,人们应该谨慎行事,避免避阱入坑的情况发生。

寸进尺退

“寸进尺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jìn chǐ tuì,用来形容做事或学习上取得一点进展后,又出现退步或倒退的情况,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源于古代典籍和战争战术,用以形象地描绘进展缓慢且时进时退的状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踌躇不前、步履维艰等,反义词为稳步前进、一帆风顺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与“进步”等词混用或在不适用的场合使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寸进尺退”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什么意思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读音读音:tó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含义“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想占小便宜,结果却损失更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偷鸡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自己的米。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图小利,却最终因小失大的人或行为。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人想偷鸡,但没成功,反而被鸡啄了一下。他为了报复,就顺手拿了一把米去引诱鸡,但最终不但没有得到鸡,还把米给弄丢了。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贪图小利反而损失更多的情形。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近义词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反义词一举两得互利共赢

刺虎持鹬

刺虎持鹬的读音为“cì hǔ chí yù”,源自古代战争和狩猎,形容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勇敢地面对,不退缩。这个成语包括勇敢面对猛虎和用计谋捕捉鹬鸟的含义。其典故源自勇士狩猎时面对危险动物不退缩的故事。近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为畏首畏尾、懦弱无能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应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在困难时,我们要有刺虎持鹬的精神,勇往直前。

画虎类犬

“画虎类犬”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画虎却像狗,用来形容模仿或学习某事物却不得其法,结果失真变形。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表示模仿别人却不得要领。其近义词如“邯郸学步”、“刻舟求剑”等,都表示模仿不当。反义词如“神形兼备”等则表示模仿得非常好。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滥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用法包括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或过度使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