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遗患
读音
fàng hǔ yí huàn
含义
- 放:释放,放走。
- 虎:老虎,比喻强大的敌人或祸害。
- 遗:留下。
- 患:祸患,灾难。
整体含义:放走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敌人或祸害,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范增曾劝项羽杀掉刘邦,否则后患无穷。项羽不听,最终刘邦壮大,项羽兵败自刎。后人用“放虎遗患”形容项羽的优柔寡断导致失败。
2. 《三国演义》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夺取荆州。曹操曾感叹:“吾早知刘备非池中之物,今放虎归山,必成大患!”后来刘备果然建立蜀汉,与曹操抗衡。
3.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曾犹豫是否要彻底铲除政敌的残余势力。魏征劝谏:“除恶务尽,否则放虎遗患。”李世民采纳建议,巩固了政权。
近义词
-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最终害了自己。
- 纵虎归山:放走敌人,使其有机会卷土重来。
- 姑息养奸:过分宽容坏人,助长其作恶。
- 养痈成患:比喻对错误或祸害不及时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反义词
- 斩草除根:彻底铲除祸害,不留后患。
- 除恶务尽:彻底消灭坏人,不让他们有机会作恶。
- 防微杜渐:在祸患刚出现时就加以制止,防止扩大。
- 先发制人:提前行动,不给敌人机会。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偷懒不写作业,妈妈说:“现在不努力,以后会后悔,这叫‘放虎遗患’。”
- 小学高年级:老师教育我们:“考试作弊虽然一时轻松,但‘放虎遗患’,最终害的是自己。”
- 初中:历史上很多战争失败,都是因为将领优柔寡断,“放虎遗患”,让敌人有了喘息的机会。
- 高中: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对违规行为不严惩,就是“放虎遗患”,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 大学:国际关系中,某些国家纵容恐怖组织,最终“放虎遗患”,导致全球安全局势恶化。
- 职场:老板发现员工贪污却不处理,结果“放虎遗患”,公司损失惨重。
- 家庭:父母溺爱孩子,不纠正坏习惯,将来“放虎遗患”,孩子可能走上歧途。
- 社会:政府如果不严厉打击犯罪,就是“放虎遗患”,社会治安会越来越差。
- 历史:清朝闭关锁国,不学习西方科技,最终“放虎遗患”,导致落后挨打。
- 寓言:农夫救了受伤的狼,结果狼恢复后咬死了农夫,这就是“放虎遗患”。
- 军事:战争中,不彻底消灭敌军主力,就是“放虎遗患”,可能被反扑。
- 法律:法官轻判罪犯,导致其再次犯罪,这就是“放虎遗患”。
- 环保:不治理污染,就是“放虎遗患”,未来环境会更恶劣。
- 教育:学校不重视品德教育,将来“放虎遗患”,学生可能成为社会问题。
- 科技:不重视网络安全,黑客攻击会“放虎遗患”,造成巨大损失。
- 经济:金融监管不严,放任泡沫增长,最终“放虎遗患”,引发金融危机。
- 医学:不彻底治疗疾病,可能“放虎遗患”,病情恶化。
- 体育:教练对队员的懈怠不纠正,比赛时“放虎遗患”,导致失败。
- 文学:小说中,主角放过反派,结果“放虎遗患”,反派卷土重来。
- 日常生活:不及时修理漏水的管道,就是“放虎遗患”,可能引发更大问题。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我昨天没复习,今天考试‘放虎遗患’了。”(错误:形容个人行为不适用)
- ✅ 正确用法应指纵容敌人或祸害。
-
混淆近义词:
- ❌ “他总是不按时交作业,真是‘放虎遗患’。”(错误:应使用“养痈成患”或“姑息养奸”)
-
字面理解:
- ❌ “动物园把老虎放回山林,这叫‘放虎遗患’。”(错误:成语是比喻,不能按字面解释)
-
滥用场景:
- ❌ “我忘记带伞,结果下雨了,真是‘放虎遗患’。”(错误:与成语含义无关)
-
褒义误用:
- ❌ “他宽宏大量,放过了对手,真是‘放虎遗患’。”(错误:成语是贬义,不能用于褒扬)
总结:“放虎遗患”强调因纵容而留下祸害,使用时要注意对象和语境,避免望文生义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敌不可假
敌不可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bù kě jiǎ,意味着不能轻易信任敌人,也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欺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强调面对敌人时需保持警惕。其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均有明确的表述。在商业交易、战争等场合,需牢记敌不可假的原则,警惕敌人的欺骗和诡计。错误用法包括轻信敌人言论、忽视敌人行为及过于信任他人。因此,在面对敌人或做出决策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
乘胜逐北
乘胜逐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shèng zhú běi,表示在取得胜利后继续追击敌人或对手,以扩大战果或优势。其典故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乘胜逐北的近义词有乘胜追击、乘势追击等,反义词有败退不前、放弃追击等。在战争、竞赛等场合中,正确的运用乘胜逐北的成语,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利用胜利时机继续追击敌人或对手的情况。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使用方式。
除狼得虎
本文介绍了成语“除狼得虎”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解决一个难题后却出现更严重或难以解决的新问题。文章还分析了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错误用法,包括用词不当、乱用成语、不分场合以及混淆概念。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敌不可纵
敌不可纵是一个成语,意为对敌人不能放任其肆意发展,以避免给自身带来灾难或损失。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该成语强调了对待敌人应警惕和谨慎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放虎归山、养虎自遗和姑息养奸。反义词包括宽大为怀、姑息养德和放任自流。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该原则,避免错误场景如过于警惕友军合作伙伴、对小矛盾过度反应以及忽视实际情况盲目应用。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
养虎贻患是什么意思
养虎贻患的读音养虎贻患的读音为: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贻患的含义养虎贻患,指养育了老虎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其中,“养虎”表示养育、纵容强大的敌人或危险因素,“贻患”则表示遗留祸患。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纵容、姑息养奸,最终导致后患无穷。养虎贻患的典故养虎贻患的典故源于古代。相传,在古代某个时期,有人养了一只老虎,以为可以驯服它,结果却因为过于放纵而最终被老虎所害。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纵容、姑息养奸的行为,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养虎贻患的近义词纵虎归山:指放走老虎回到山里,比喻放走敌人或坏人,留下祸根。姑息养奸:指无原则地宽容,使坏人坏事任意妄为。遗祸无穷:指留下祸患,使无穷无尽地
养虎遗患是什么意思
养虎遗患的读音养虎遗患的拼音是: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遗患的含义养虎遗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养虎自遗其患,指养育或纵容坏人或恶势力,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患或灾难。这个成语中的“养虎”指的是养育或纵容,而“遗患”则是指留下祸患。养虎遗患的典故养虎遗患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小国被一个大国所包围。小国国王为了自保,收留了一个被大国追杀的猛虎。他以为这样能保护自己,但最终这只猛虎却给小国带来了灾难。因为这只猛虎的存在,引来了大国的注意和攻击,最终小国被大国所灭。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纵容或养育坏人或恶势力,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也与养虎遗患有关。据传,在
反戈一击
反戈一击是一个成语,形容在敌对或冲突中突然转向攻击敌人。其含义是原本敌对的一方突然改变立场,攻击原先的敌人,常用来描述战争或斗争中的劣势方突然采取行动扭转局势。该成语的典故最早源于古代战争故事。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反戈一击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但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毒蛇猛兽
本文介绍了成语“毒蛇猛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该成语用来形容具有极大危害性或恶劣性质的事物或人,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其近义词包括凶恶、狠毒等词语,反义词则为和平、安宁的词汇。文章还提供了毒蛇猛兽的错误用法示例,如不当场合使用和滥用成语。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