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
读音
fáng móu dù duàn
含义
- 房:指唐朝名相房玄龄。
- 谋:谋划、计策。
- 杜:指唐朝名相杜如晦。
- 断:决断、判断。
整体含义:形容人才智互补,善于谋划和决断,配合默契。常用来赞美团队合作或领导者之间的互补关系。
典故
-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
唐太宗时期,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配合默契,共同辅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太宗曾说:“非如晦不能断玄龄之谋。”后人遂以“房谋杜断”形容二人合作无间。 - 《资治通鉴》:
记载房玄龄常提出多种策略,而杜如晦能迅速选择最优方案,二人相辅相成,成为唐朝治国的重要支柱。 - 民间传说:
相传房玄龄性格谨慎,常反复推敲政策;杜如晦则果断明快,能迅速拍板。二人互补,使朝廷决策既周全又高效。
近义词
-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 相得益彰:指互相配合,使双方的长处更加突出。
-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 默契配合:形容双方合作时心意相通,行动一致。
反义词
- 各自为政:指各人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
- 独断专行:指独自决断,不听取他人意见。
- 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缺乏协作。
- 意见相左:指双方观点不一致,难以达成共识。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们班的小明和小红就像“房谋杜断”,一个出主意,一个做决定,合作得真好!
- 爸爸和妈妈商量事情时,一个想得多,一个决定快,真是“房谋杜断”。
-
小学高年级:
- 在小组讨论中,小华负责提建议,小刚负责做选择,他们真是“房谋杜断”的好搭档。
- 老师夸我们班的班长和学习委员像“房谋杜断”,一个善于规划,一个善于执行。
-
初中:
- 历史上,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房谋杜断”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 在团队项目中,我们需要“房谋杜断”的精神,既要有创意,又要有决断力。
-
高中:
- 企业管理中,领导层的“房谋杜断”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虽非“房谋杜断”,但也是君臣合作的典范。
-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究中,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有时也体现“房谋杜断”的特点,导师提供方向,学生负责落实。
- 政治决策中,“房谋杜断”的模式能有效避免优柔寡断或鲁莽行事的问题。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个人能力:
- ❌ 错误:他一个人就能“房谋杜断”,真是厉害!
- ✅ 正确:“房谋杜断”是形容两个人互补合作,不能用于个人。
-
用于描述对立关系:
- ❌ 错误:他们俩总是吵架,简直是“房谋杜断”。
- ✅ 正确:“房谋杜断”形容和谐互补,而非矛盾对立。
-
用于贬义:
- ❌ 错误:他们一个优柔寡断,一个鲁莽冲动,真是“房谋杜断”。
- ✅ 正确:“房谋杜断”是褒义词,形容配合默契,不能用于贬义。
-
用于单方面决策:
- ❌ 错误:老板一个人“房谋杜断”,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
- ✅ 正确:“房谋杜断”必须涉及两个人的合作,不能用于单方面决策。
“房谋杜断”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智慧体现。正确使用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
杜断房谋
“杜断房谋”是一个成语,源自唐朝名相杜如晦和房玄龄的合作。它形容两人或团体在某方面合作默契,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杜如晦和房玄龄共同谋划国家大事,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巨大贡献。此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协力同心、齐心协力和配合默契,反义词则为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和貌合神离。在正确使用语境下,如描述多人深度合作、默契配合的场合,该成语能够准确表达合作双方的高度默契与协作。避免误用该成语于个人独断独行、不恰当的语境或误写谐音、形近字等情况。
相得益章是什么意思
相得益章的读音相得益章的拼音是: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章的含义相得益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上是指互相配合或补充,更加显得完美或出色。具体来说,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互相衬托、互相促进,使得各自的优势更加明显,整体效果更佳。相得益章的典故相得益章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并从历史典故中找到相关用法。古代文献中常有描述不同事物或人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描述,如《周易》中的“天地相合,万物生长”,以及《左传》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典故都表达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道理,与相得益章的含义相通。相得益章的近义词协同效应互补性强互
一双两好是什么意思
一双两好的读音拼音:yī shuāng liǎng hǎo一双两好的含义"一双两好" 是一个成语,原意指的是一双鞋子和两只脚都很合适、舒适。现在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物之间的配合默契、相互协调、互有好处的关系。具体来说,"一双"指的是两个人或物相互匹配,"两好"则表示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或满意的结果。一双两好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人们对鞋子的需求和观察。在古代,鞋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一双合适的鞋子对于脚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常常用"一双两好"来形容鞋子的合适和舒适,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双两好的近义词配合默契协调一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情
如埙如箎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如埙如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形容两个人或事物之间配合默契,如同古代乐器埙和箎的合奏一样和谐。使用“如埙如箎”时需要注意其适用的语境和情境,避免错误使用。
一吹一唱是什么意思
一吹一唱的读音一吹一唱的读音为:yī chuī yī chàng。一吹一唱的含义一吹一唱指的是一种相互配合、协调行动的情景,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一组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时,彼此之间的默契与协作。具体来说,“一吹”可以指吹奏乐器,如笛子、箫等,而“一唱”则是指歌唱。因此,一吹一唱常用来形容在音乐演奏或演唱中,吹奏乐器和歌唱之间的默契配合。一吹一唱的典故一吹一唱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舞表演。在古代,乐舞表演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中吹奏乐器和歌唱是常见的表演内容。由于在表演中需要吹奏者和歌唱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因此逐渐形成了一吹一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协作与
相得益彰是什么意思
相得益彰的读音拼音: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彰的含义“相得益彰”是一个褒义词,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或人互相配合、互相衬托,各自的长处更加显露,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和效果。相得益彰的典故“相得益彰”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伯夷列传》。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成功复仇。在这个过程中,文种、范蠡等人出谋划策,相互配合,各显其能,越国的国力因此日益强盛。而吴国在夫差统治时期,虽然兵强马壮,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走向了衰落。因此,“相得益彰”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衬托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个典
盐梅相成是什么意思
盐梅相成的读音盐梅相成的读音为:yán méi xiāng chéng,其中yán的声调为一声,méi的声调为二声,xiāng的声调为一声,chéng的声调为二声。盐梅相成的含义盐梅相成是一个成语,意为盐和梅子相互补充,比喻和谐共处,相辅相成。其中,“盐”和“梅”分别代表不同的特质或元素,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盐梅相成的典故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曾用盐和梅子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君臣之间应该像盐和梅子一样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共同治理好国家。此外,还有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医,用盐和梅子调和药方,治疗疾病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典故都表达了盐
雄唱雌和是什么意思
雄唱雌和的读音雄唱雌和的读音为:xióng chàng cí hé。雄唱雌和的含义雄唱雌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男女在唱歌或吟咏时,男性高亢激昂地唱,女性柔和和谐地和,互相配合默契,形成一种优美的和谐之音。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夫妻、伴侣或朋友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雄唱雌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和音乐文化。在古代,男女常常一起唱歌或吟咏诗歌,男性通常以高亢激昂的声音领唱,而女性则以柔和和谐的声音和声。这种配合默契的演唱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艺术表现,因此逐渐形成了“雄唱雌和”这个成语。雄唱雌和的近义词夫唱妇随:形容夫妻之间相互配合默契,一方做另一方支持。协奏共
彼倡此和
彼倡此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ǐ chàng cǐ hé。它指的是双方之间互相呼应、配合默契,一方倡导,另一方随即响应,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源于古代乐舞中的“倡”和“和”之分,用来形容合作默契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相互呼应、协同合作等,反义词为各执己见、互不配合等。在合适语境下使用,需注意避免用于不相关或冲突的场合,谨慎使用以避免滥用。文章还提供了彼倡此和的多个例句以供参考。
一倡一和是什么意思
一倡一和的读音一倡一和的拼音是yī chàng yī hé。一倡一和的含义“一倡一和”原意是指一个人先唱,另一个人应和,用来形容彼此配合默契,互相呼应。现在也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互动中,一方发起,另一方或多方随即响应,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一倡一和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乐舞或诗歌朗诵,古人常以歌声和乐声来互相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表演形式。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就有关于“一倡一和”的描述。此外,该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祭祀、庆典等活动中的乐舞有关,表达了古人对和谐、协调之美的追求。一倡一和的近义词交相呼应:形容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呼应。相互唱和:指两个人或多人互相配合、互相唱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