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不着

成语「当着不着」详解

读音

当着不着:dāng zhuó bù zhuó

含义

  • :应当、应该
  • :做、行动
  • :否定
  • :做、行动

整体含义:指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形容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或者行为不合时宜。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人让仆人砍柴,仆人却去钓鱼,主人责备他“当着不着”,该砍柴的时候不去砍,反而去做无关的事。
  2. 《史记·滑稽列传》
    记载了淳于髡劝谏齐威王的故事,其中提到“当务之急不务,而务不急之务”,即“当着不着”的类似表达。
  3.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懒汉,该种地的时候睡觉,该休息的时候却去修房子,邻居笑他“当着不着”,最终荒废了庄稼。

近义词

  1. 本末倒置:指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
  2. 轻重倒置:指把重要的事情和次要的事情搞反了。
  3. 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追求次要的。
  4. 不分主次:指做事没有条理,分不清重点。

反义词

  1.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有条理,不混乱。
  2. 主次分明:指做事能分清轻重缓急。
  3. 当务之急:指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4. 轻重有序:指做事能按照重要性合理安排。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该写作业的时候去玩,真是“当着不着”。
  2. 小学高年级:老师让复习数学,他却一直在画画,真是“当着不着”。
  3. 初中:考试前不复习,反而去打游戏,这不是“当着不着”吗?
  4. 高中:高考在即,他却沉迷于无关的课外活动,典型的“当着不着”。
  5. 大学:毕业论文还没写完,他却整天研究无关的课题,真是“当着不着”。
  6. 职场:老板让他整理报表,他却去刷短视频,真是“当着不着”。
  7. 家庭:该做饭的时候看电视,该休息的时候又忙家务,真是“当着不着”。
  8. 社会:政府该解决民生问题,却把钱花在形象工程上,这不是“当着不着”吗?
  9. 历史:明朝末年,朝廷不整顿军备,反而大兴土木,真是“当着不着”。
  10. 寓言:寓言里的懒驴,该拉磨的时候睡觉,不该拉的时候却乱跑,真是“当着不着”。

错误用法

  1. 误用场景:形容一个人做事很慢。

    • ❌ 错误例句:他做事总是慢吞吞的,真是“当着不着”。
    • ✅ 正确表达:他做事不分轻重,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真是“当着不着”。
  2. 误用场景:形容一个人很懒惰。

    • ❌ 错误例句:他整天躺着不动,真是“当着不着”。
    • ✅ 正确表达:他该学习的时候睡觉,该休息的时候又瞎忙,真是“当着不着”。
  3. 误用场景:形容一个人很固执。

    • ❌ 错误例句:他坚持己见,不听劝告,真是“当着不着”。
    • ✅ 正确表达:他该听建议的时候不听,不该坚持的时候却固执,真是“当着不着”。
  4. 误用场景:形容一个人很粗心。

    • ❌ 错误例句:他总丢三落四,真是“当着不着”。
    • ✅ 正确表达:他该检查作业的时候不检查,不该纠结的小事却反复琢磨,真是“当着不着”。
  5. 误用场景:形容一个人很冲动。

    • ❌ 错误例句:他做事不经思考,真是“当着不着”。
    • ✅ 正确表达:他该冷静的时候冲动,该果断的时候犹豫,真是“当着不着”。

总结:“当着不着”强调做事不合时宜、不分主次,而不是单纯形容慢、懒、固执等行为,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适当其时是什么意思

适当其时的读音拼音:shì dàng qí shí适当其时的含义"适当其时" 是一个成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恰到好处,非常合适。其中,"适当" 意为合适、恰当,"其时" 则指那个时候。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某事的发生或某个行为的进行非常合适和得体。适当其时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一些类似的表达方式,比如《诗经》中的"时之舞兮,适我愿兮",意思是"恰逢其时,正合我意"。此外,在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中,也可以找到类似"适当其时"的情节,如某人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或行动。适当其时的近义词恰到好处适时其时及时得宜时机适宜恰如

恩同父母

“恩同父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深厚的恩情,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怀,强调恩情之重超越了普通的亲情关系。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包括孟母三迁等故事。近义词有“恩重如山”、“深情厚意”、“慈爱无边”等。反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薄情寡义”、“六亲不认”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专指那种极其深厚、无私的恩情。

年该月值是什么意思

“年该月值”是一个成语,意为恰逢其时,形容事情或人物在时间上非常合适。其读音nián gāi yuè zhí,源于对时间和机遇的感慨和领悟。该成语表示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有着深刻的含义和智慧。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近义词包括适逢其会、恰到好处等,反义词为时运不济或错过时机。文章还列举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然而,错误使用“年该月值”可能会让人听起来过于夸张或不恰当。总之,这个成语对于表达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事物有着重要意义。

不识马肝

"不识马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mǎ gān。它用来形容人缺乏识别事物真伪的能力或对某事物缺乏了解或理解。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迷信观念,认为马肝有毒。典故包括相马专家伯乐的故事和医学书籍中的记载。不识马肝的近义词有不知好歹、不知深浅等。反义词包括洞若观火、知根知底等。文章同时提到了不识马肝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误解含义和滥用成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习、决策和生活中要有足够的了解,避免盲目行动。

好心做了驴肝肺

“好心做了驴肝肺”是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出于好意却反被误解或遭受不公正待遇。该成语源自古代民间故事或某些历史事件,表示善良行为未得到应有回报或被误解。近义词包括“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等,反义词有“得心应手”、“善有善报”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消极解释和不适用场合。该成语用于描述付出努力却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遭遇误解的情况。例如,某人为了帮助他人却遭到误解或不领情,即可使用该成语来形容。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难以想象、难以理解或难以置信的事情。它来源于佛教经典,形容佛法深奥超出凡人想象。在日常使用中,形容令人惊讶、难以理解的事情或现象。其近义词有匪夷所思、莫可名状、难以置信、令人费解等。反义词包括轻而易举、司空见惯、意料之中、通俗易懂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用词不当、与“不可能”混淆及过于夸张的错误用法。

不识起倒

不识起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qǐ dǎo。该成语指人不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或如何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也可形容人缺乏判断力。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礼仪和故事。出处常见于《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近义词包括轻重不分、不知轻重缓急等。反义词为精明能干、知轻知重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的判断力和理解力不足,不能随意替换或滥用。

不识局面

不识局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jú miàn,表示对当前的形势或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无法应对或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背景,用来形容面对复杂或陌生局面时,因缺乏经验、知识或判断力而无法有效应对。其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不识局面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反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见机行事、应付自如等。在使用不识局面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场景的错误。例如,他在新的项目中表现出的无知和不熟悉状况,可以用不识局面来形容,但错误地将其用于吃饭等日常场景是不恰当的。

狗咬吕洞宾

文章介绍了“狗咬吕洞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因误解而错怪了人,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善意行为误解为恶意的人。文章详细解释了其背景、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知好歹

本文介绍了“不知好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源自古代故事和《史记》。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糊涂透顶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聪明伶俐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