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好歹
读音
bù zhī hǎo dǎi
含义
“不知好歹”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好坏、不懂得感恩或不知轻重。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能”。
- 知:知道、明白。
- 好:好的、善意的。
- 歹:坏的、恶意的。
整体意思是:不懂得分辨好坏,不识抬举,不知感恩。
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那些不识好歹、不懂感恩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在许多古典小说和戏曲中都有类似表达。
- 《水浒传》:李逵性格鲁莽,有时被人说“不知好歹”,因为他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打人。
- 《红楼梦》:贾宝玉被贾政责骂时,旁人有时会说他“不知好歹”,因为他不懂父亲的苦心。
- 民间故事:有人救了落水的孩子,孩子却反咬一口,被骂“不知好歹”。
近义词
- 不识抬举:不接受别人的好意,反而辜负对方。
- 恩将仇报:得到帮助后反而伤害恩人。
- 狼心狗肺:形容人忘恩负义,心肠狠毒。
-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对方的事。
反义词
- 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报别人的恩情。
-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懂得感恩。
- 投桃报李:别人对自己好,自己也回报对方。
- 感恩戴德:深深感激别人的恩惠。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把妈妈给的糖果扔了,真是不知好歹!
- 小学高年级:老师好心提醒他认真写作业,他却嫌烦,真是不知好歹。
- 初中:朋友借钱帮他渡过难关,他却背后说坏话,太不知好歹了。
- 高中:公司给他升职机会,他却抱怨工作太多,简直是不知好歹。
- 大学:导师熬夜帮他改论文,他却连句谢谢都不说,真是不知好歹。
- 职场:老板给他加薪,他反而嫌钱少,这种不知好歹的人迟早被开除。
- 家庭:父母辛苦供他读书,他却整天玩游戏,太不知好歹了。
- 友情:朋友请他吃饭,他反而挑剔菜不好吃,真是不知好歹。
- 社会:志愿者免费帮忙,有人却嫌他们碍事,真是不知好歹。
- 历史故事:古代有些臣子对皇帝的赏赐不满,被骂不知好歹。
- 寓言故事:农夫救了蛇,蛇却咬他,真是不知好歹。
- 影视剧: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关心毫不在意,观众骂她不知好歹。
- 网络用语:“给你机会你不珍惜,不知好歹!”
- 讽刺用法:“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当总统?不知好歹!”
- 劝诫用法:“别人对你好,你要懂得感恩,别不知好歹。”
- 批评用法:“他帮了你那么多,你还骂他,太不知好歹了!”
- 自嘲用法:“我当初不知好歹,现在后悔也晚了。”
- 教育孩子:“别人送你礼物要说谢谢,不能不知好歹。”
- 职场劝告:“领导给你机会要珍惜,别不知好歹。”
- 社会评论:“有些人得到帮助还抱怨,真是不知好歹。”
错误用法
-
用错对象:
- ❌ “这只猫不知好歹,总是不吃我给的鱼。”(动物没有主观意识,不能用“不知好歹”)
- ✅ 正确用法:“这个人不知好歹,别人帮他他还骂人。”
-
过度使用:
- ❌ “他今天迟到了,真是不知好歹。”(迟到和“不知好歹”无关)
- ✅ 正确用法:“他拒绝别人的帮助还嘲笑对方,真是不知好歹。”
-
褒义误用:
- ❌ “他不知好歹地拒绝了贿赂,真是个正直的人。”(“不知好歹”是贬义词,这里应该用“坚持原则”)
- ✅ 正确用法:“他不知好歹地骂了帮助他的人。”
-
语法错误:
- ❌ “他不知好歹得很。”(语法不通顺)
- ✅ 正确用法:“他真是不知好歹。”
-
混淆近义词:
- ❌ “他不知好歹地背叛了朋友。”(这里更适合用“恩将仇报”)
- ✅ 正确用法:“他不知好歹,别人对他好他还不领情。”
“不知好歹”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起倒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和20个例句教你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不知起倒"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没有分寸、不明事理或缺乏判断力。其含义指的是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没有清晰的认识。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近义词包括糊涂、懵懂、鲁莽等,反义词为精明、明智、稳重等。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误解和混用。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误解含义乱用以及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如总是做事不知起倒,让人无法放心交予重要任务。
不识好歹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识好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是非、善恶等缺乏判断力或辨别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此外,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用法。
作嫁衣裳是什么意思
作嫁衣裳的读音作嫁衣裳的拼音是:zuò jià yī shang。作嫁衣裳的含义“作嫁衣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为别人去缝制嫁衣,暗指为他人做准备或努力工作,而自己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为他人付出很多,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或者是在别人的事情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自己的事情却一无所获。作嫁衣裳的典故“作嫁衣裳”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传说中有一个女子为别人缝制嫁衣,但最终自己却未能穿上美丽的嫁衣。这个典故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为他人付出很多,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这个典故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要总是为他人忙碌而忘记了自己的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事后诸葛亮的读音拼音:shì hòu zhǔ gē liàng标注:事(shì)后(hòu)诸(zhǔ)葛(liàng)事后诸葛亮的含义“事后诸葛亮”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事情已经发生并无法改变之后才提出建议或意见的人。这些人往往在事情发生之前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或提出任何建议,而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开始发表意见,似乎显得聪明或高明。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事后诸葛亮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的故事。据说,诸葛亮是蜀汉的谋士,他常常在战争中为蜀汉出谋划策,帮助蜀汉取得胜利。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发现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有人开始发表高见,于是就用“事
狗咬吕洞宾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狗咬吕洞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因误解而错怪了人,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善意行为误解为恶意的人。文章详细解释了其背景、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识抬举
不识抬举是一个用来形容别人不珍惜机会或不领情的成语。它源自古代戏曲故事,最早出自关汉卿的《望江亭》。不识抬举的人对于他人的好意或明显的暗示常常不理解、不领情,甚至表现出傲慢或无礼的态度。该成语也有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等近义词。使用不识抬举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避免给人带来误解或不适感。文章中提供了多个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帮助理解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从井救人是什么意思
从井救人的读音为cóng jǐng jiù rén,该成语比喻冒着危险,舍己为人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传说或故事,强调为了救助他人而甘愿冒险的勇敢和无私精神。其近义词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表示为了救助他人或维护正义而勇于付出和冒险的精神。反义词为见死不救等,表示不关心他人安危或逃避责任的行为。使用从井救人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和混淆。在实际应用中,从井救人的例子包括救小孩、救落水老人、救被困同伴等英勇行为。
落阱下石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落阱下石”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落阱下石”指的是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不仅不提供帮助,反而加以陷害的行为。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此成语的常见错误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句。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落阱下石”这一成语。
背恩负义
本文介绍了背恩负义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背恩负义指的是违背恩情、忘恩负义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那些忘恩负义、不念旧情的人或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包括知恩图报、忠诚守信等。文章还列举了关于背恩负义的例句,同时指出不应错误地滥用该成语,应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使用。
出丑扬疾是什么意思
“出丑扬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chǒu yáng j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场合中的笨拙表现或错误暴露。其典故源于古代故事或历史事件。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丢人现眼、自取其辱等,反义词则是得体大方、举止得宜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滥用,不应随意用于他人身上,并且不应过度解释或夸大事实。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