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抬举

不识抬举

读音

bù shí tái jǔ

含义

“不识抬举”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能”。
  • :认识、懂得。
  • :抬高、举高。
  • :推举、提拔。

整体含义:指某人不明白或不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好意、提拔或帮助,甚至拒绝或轻视他人的善意。

典故

  1. 《后汉书·张衡传》:东汉时期,张衡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不愿迎合权贵。有人举荐他做官,他却拒绝,因此被批评“不识抬举”。
  2. 《红楼梦》:贾宝玉不愿走科举仕途之路,贾政认为他“不识抬举”,辜负了家族的期望。
  3. 民间故事:古代有个穷书生,被富商看中,想招他为婿,但书生嫌弃商人出身低微,拒绝提亲,被人嘲笑“不识抬举”。

近义词

  1. 不知好歹:不懂得分辨好坏,不领情。
  2. 不知进退:不懂得把握分寸,该接受时不接受。
  3. 辜负好意:不珍惜别人的善意或帮助。
  4. 敬酒不吃吃罚酒:比喻不接受友好的劝告,反而自讨苦吃。

反义词

  1. 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并回报别人的恩情。
  2. 感恩戴德:对别人的恩惠心怀感激。
  3. 受宠若惊:因得到赏识或优待而感到惊喜。
  4. 领情识趣:明白并接受别人的好意。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表扬小明,他却说“我不稀罕”,真是不识抬举
  2. 小学高年级:班长主动帮他补习功课,他却嫌麻烦,真是不识抬举
  3. 初中:老板给他升职加薪,他却嫌工作太累,同事们都说他不识抬举
  4. 高中:导师推荐他参加国际比赛,他却推辞说没兴趣,被批评不识抬举
  5. 大学:教授想推荐他读研,他却说“读书没用”,简直是不识抬举
  6. 职场:领导给他重要项目,他却抱怨任务太重,真是不识抬举
  7. 家庭:父母给他买新手机,他却嫌弃款式不好,太不识抬举了。
  8. 友情:朋友请他吃饭,他却挑三拣四,显得很不识抬举
  9. 恋爱:女友精心准备礼物,他却说“浪费钱”,真是不识抬举
  10. 社交:长辈给他红包,他直接拒绝,显得很不识抬举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识台举”:有人误写成“台举”,但“抬举”才是正确写法。
  2. 误用于客观事物:如“这朵花不识抬举,总是不开花”,错误,只能用于人。
  3. 误用于自谦:如“我不识抬举,不敢接受您的邀请”,错误,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他人。
  4. 误用于褒义:如“他不识抬举,坚持自己的原则”,错误,该成语带有贬义。
  5. 误用于动物:如“我家猫不识抬举,不吃高级猫粮”,错误,只能形容人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不识高低

不识高低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或说话不知深浅缓急、缺乏判断力。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常用来形容对形势缺乏正确认识和判断的行为。不识高低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深浅、盲目冒进等,反义词为明察秋毫、精明能干等。在使用不识高低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搭配的词语,避免滥用和误用。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贬义词语搭配使用。

死皮赖脸是什么意思

死皮赖脸的读音死皮赖脸的拼音是:sǐ pí lài liǎn。死皮赖脸的含义“死皮赖脸”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厚颜无耻、不讲理、不识抬举、纠缠不休等行为。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顾及他人感受,一再纠缠、无理取闹的人。死皮赖脸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民间俚语或俗语,后来逐渐被正式收录到汉语成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讲理、无赖的行为,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些人过于执着或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死皮赖脸的近义词无赖厚颜无耻蛮横无理纠缠不休厚脸皮以上都是与“死皮赖脸”相近的词语,都用来形容那些不讲理、不识抬举、纠缠不休的行为。死皮赖脸的反义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礼貌待人通情达理谦逊

不知好歹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成语的10个经典用法和5个常见错误

本文介绍了“不知好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源自古代故事和《史记》。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糊涂透顶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聪明伶俐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却之不恭是什么意思

"却之不恭"是一个成语,意为拒绝别人的好意或邀请时,如果不接受会显得不恭敬。其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表示在接受或拒绝时应有谦虚恭敬的态度。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谦逊有礼、虚心接受、婉言谢绝等,反义词为傲慢无礼、断然拒绝等。使用却之不恭时需注意语境,不应在不需要拒绝或贬低他人的情况下使用,同时考虑具体情况,避免随意使用。

负固不宾是什么意思

负固不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gù bù bīn。其含义是依仗强固而不服从,不接受别人的好意或邀请。典故源自古代一个故事,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顺从他人或接受好意。近义词包括桀骜不驯、顽固不化、刚愎自用等。反义词有恭敬顺从、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不识好歹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识好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是非、善恶等缺乏判断力或辨别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此外,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用法。

趁火抢劫是什么意思

趁火抢劫是一种成语,指在别人遭遇困难或灾难时,乘机以非法手段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的不良现象。趁火抢劫的拼音为chèn huǒ qiǎng jié,其含义是形容某些人趁机谋取私利,不顾他人安危和损失。趁火抢劫的近义词有趁机揩油、趁势勒索等,反义词则包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在现实生活中,该成语常被误用为描述正当竞争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应仅限于形容非法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步人后尘是什么意思 详解这个成语的5种正确用法和7个常见错误

步人后尘是一个成语,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或创新,只是模仿或重复别人的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尘土比喻过去的足迹。近义词包括亦步亦趋、随波逐流等,反义词则是独辟蹊径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地用于正面行为的描述,不要与其他相近词语混淆使用,且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句子啰嗦。

从井救人是什么意思

从井救人的读音为cóng jǐng jiù rén,该成语比喻冒着危险,舍己为人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传说或故事,强调为了救助他人而甘愿冒险的勇敢和无私精神。其近义词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表示为了救助他人或维护正义而勇于付出和冒险的精神。反义词为见死不救等,表示不关心他人安危或逃避责任的行为。使用从井救人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和混淆。在实际应用中,从井救人的例子包括救小孩、救落水老人、救被困同伴等英勇行为。

不识时务

本文介绍了“不识时务”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不识时务指的是不能认识当前形势或时代潮流的客观需要,或不能跟上时代发展。该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不知时变、不知世事等,反义词为洞若观火、知机识变等。在正确使用上,需要注意场合、搭配以及避免过于贬义。同时,文章还给出了一些例句来更好地说明这个成语的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