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东家

不识东家:一个关于无知与傲慢的成语

读音

bù shí dōng jiā

含义

“不识东家”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知道”
  • :认识、了解
  • :东方,这里指”东家”即主人、雇主
  • :家庭、主人

整体含义是指不认识自己的主人或雇主,比喻不知好歹、不识抬举,也用来形容对重要人物或事物缺乏基本认识的愚昧无知状态。

典故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故事:

  1.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晋国,晋国大夫叔向问他:”齐国的东郭氏如何?”晏婴回答:”不识东家。”意思是东郭氏连自己的主君都不认识,暗指其不忠。
  2.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有人向魏文侯推荐一个贤士,文侯问:”他认识我吗?”推荐人回答:”不识东家。”文侯因此不任用此人,认为连君主都不认识的人,难堪大用。
  3.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东汉隐士严光与光武帝刘秀曾是同学,后来刘秀当了皇帝,派人寻找严光。找到后,使者问:”你认识当今皇上吗?”严光故意回答:”不识东家。”表达了自己不愿出仕的态度。

近义词

  1.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识浅陋,认不出有地位或有能耐的人。
  2. 不识抬举: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或重视。
  3. 目中无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4. 不知好歹:分不清好坏,不懂得感恩。
  5. 眼高手低:眼界很高但实际能力不足,常导致轻视他人。

反义词

  1. 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使用人才。
  2. 慧眼识珠:有敏锐的眼力,能识别优秀的人才或事物。
  3.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降低身份结交。
  4.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5.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事物都能看清楚。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1. 小明对校长说:”你是谁啊?”真是不识东家
  2. 老师来家访,小红却问:”你找谁呀?”妈妈说她不识东家
  3. 小狗对着每天喂它的邻居狂吠,真是不识东家
  4. 我把作业借给小华抄,他反而说我多管闲事,真是不识东家
  5. 校长站在教室门口,小刚却问:”叔叔你找谁?”同学们笑他不识东家

初中阶段例句

  1. 公司董事长亲自来视察,新来的员工却把他当成普通访客,真是不识东家
  2. 他对导师的悉心指导毫不领情,反而抱怨太严格,这种不识东家的态度令人失望。
  3. 历史课上讲到严光对使者说”不识东家“,表达了他不愿出仕的决心。
  4. 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转学生却问:”您是代课老师吗?”引得全班哄笑他不识东家
  5. 老板亲自给他加薪,他却抱怨加得不够,这种不识东家的行为让同事都看不下去了。

高中阶段例句

  1. 在职场中,不识东家的新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得罪重要人物。
  2. 晏婴用”不识东家“评价东郭氏,暗示其不忠不义的政治立场。
  3. 学术会议上,年轻学者对领域泰斗的提问不屑一顾,这种不识东家的态度令人咋舌。
  4. 古代隐士常用”不识东家“来表达不慕权贵的清高志向。
  5. 他对公司提供的优厚培训机会嗤之以鼻,这种不识东家的心态限制了他的职业发展。

大学及以上例句

  1. 在政治斗争中,”不识东家“往往被用作贬低对手忠诚度的武器。
  2. 严光以”不识东家“回应光武帝的征召,体现了东汉初期士人的气节观。
  3. 从社会学角度看,”不识东家“现象反映了社会认知中的权力识别机制。
  4. 企业文化研究中,员工”不识东家“行为常被视为组织认同感缺失的表现。
  5. 古代”不识东家“与现代”职场政治敏感性”形成了有趣的文化对比。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单纯不认识的情况
    ×”我刚搬来这个小区,对邻居们都不认识,真是不识东家。”
    (正确用法应是有意或应该认识却不认识的情况)
  2. 误用于客观无法认识的情况
    ×”博物馆里那么多文物,我不可能都认识,真是不识东家。”
    (成语强调应知而不知,不是指普遍无知)
  3. 误用于非人物对象
    ×”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完全不认识它,真是不识东家。”
    (成语专指对人的不认识,不适用于事物)
  4. 误用于平等关系
    ×”同学聚会上我没认出老同学,被说不识东家。”
    (成语隐含上下级或主从关系,不适用于平等关系)
  5. 误用于褒义语境
    ×”科学家专注于研究,对外界名人都不认识,这种不识东家的精神值得学习。”
    (成语本身含贬义,不能用于褒扬)
  6. 误用于自我描述
    ×”我这个人记性差,经常不识东家。”
    (成语多用于评价他人,自我描述显得不恰当)
  7. 误用于非故意的情况
    ×”我近视眼没戴眼镜,没认出老板,被批评不识东家。”
    (成语强调态度问题而非客观障碍)

你可能感兴趣

东家效颦是什么意思

“东家效颦”是一个成语,比喻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讲述了西施皱眉的美丽与东施模仿的失败。其近义词包括画虎类犬、生搬硬套、邯郸学步等。反义词有独辟蹊径、因地制宜、自成一家等。错误用法是生搬硬套他人经验或方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避免盲目模仿,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来行事,并寻求创新和自我发展,以避免不良后果。

東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東”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它代表日出的一方,与西相对。文中通过组词解释了東在不同场景下的含义,如东半球、东西南北主人、房东、店东等。此外,还详细解析了東作为请客出钱人的用法,如“今天我作东,请大家吃饭”。最后提到東也可作为姓氏。

掌握东的拼音dōng 了解汉字东的部首笔顺含义及10个常用成语

本文介绍了汉字“东”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其作为方位词的含义,包括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等。此外,“东”还有主人、东道主、春天、厕所等含义。同时,“东”也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向东、东去等方向动作。

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是一个成语,注音为bēi gōng shé yǐng。该成语描述的是因疑虑过多而自惊自惧,对某些事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误解。其来源于一个古代故事,讲述有人在饮酒时误把弓影当作蛇,因此产生恐惧。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疑心过重,自寻烦恼。其典故最早出自《晋书·乐广传》。杯弓蛇影的近义词包括风声鹤唳、疑神疑鬼等,反义词有心无旁骛、泰然自若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疑神疑鬼,对微小的变化或迹象过度解读和恐慌,以及处理问题时缺乏客观判断。

盗憎主人是什么意思

“盗憎主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zēng zhǔ rén,用来形容行为不端、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尤其指不尊重他人、偷窃或擅自占用他人财物的人。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左传》及民间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贼眉鼠眼、窃据要津和偷鸡摸狗等。而反义词包括光明正大、守法奉公和忠诚老实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使用场景。但需注意,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应在合适场合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为褒义或中性词。不恰当的用法包括在正式场合使用或在描述轻微行为不当的场景中使用。总体来说,了解“盗憎主人”这一成语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才高运蹇是什么意思 解析5大历史典故与20个实用例句

才高运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gāo yùn jiàn,意为才华出众但命运不佳。源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遭遇挫折或不幸的命运。其近义词有“才疏志大”、“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反义词有“时来运转”、“顺天应时”、“鸿运当头”。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一般人的平凡或普通、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用作褒义词、与其他近义词混用以及用于形容没有真正才华的人。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具有才华但遭遇不幸或无法实现自身才能的人。

长恶不悛是什么意思

长恶不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长期作恶不改。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或团体长期犯下错误或罪行,不思悔改,一再继续。长恶不悛的近义词包括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等,反义词则是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等。使用时应区分语境,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短暂的不良行为或非人的事物或现象。

死不足惜是什么意思

死不足惜的读音标注拼音:sǐ bù zú xī死不足惜的含义"死不足惜" 是一个成语,意为人的生命虽然宝贵,但有时候为了某种信念、理想或大义,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值得的,甚至可以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赞扬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或选择的肯定和赞扬,强调其价值高于生命本身。死不足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忠义之士。在古代中国,许多英勇的将士和志士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被后人所传颂,并形成了"死不足惜"这个成语。具体典故和出处较多,如《史记》中记载的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忠诚,选择了死亡而不惜一切。死不足惜的近义词义不

十年九不遇是什么意思

十年九不遇的读音十年九不遇的读音为:shí nián jiǔ bù yù,其中“不”字在这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副词,而“遇”则表示遇见或遇到的意思。十年九不遇的含义“十年九不遇”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种事情很少发生,或者某个人很少遇到某种情况,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罕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物出现的机率非常低,几乎可以说是千载难逢。具体来说,“十年”并不是指确切的十年时间,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强调了事情发生的稀少性。而“九”则是一个虚数,用来强调这种稀少性的程度。因此,“十年九不遇”的含义就是形容某种事情或某个人物出现的机率极低,非常罕见。十年九不遇的典故“十年九不遇”这个成语并没有明

处堂燕鹊是什么意思

“处堂燕鹊”的读音为chù táng yàn què,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不知危机将至的状态。源自《左传》和《庄子》中的故事,描述了燕子和喜鹊在安逸环境中未察觉危险的情况。近义词为安于现状、不知危殆、悠然自得,反义词为居安思危、忧心忡忡、警觉戒备。文章提到,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用来比喻那些缺乏远见、未能察觉危机的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