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恶不悛:深入解析与生动应用
读音
长恶不悛(cháng è bù quān)
含义
- 长(cháng):长期、长久
- 恶(è):恶行、坏事
- 不(bù):否定词,表示“不”
- 悛(quān):悔改、改正
整体含义: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形容一个人或团体顽固地坚持错误行为,毫无改过之意。
典故
-
《左传·隐公元年》:
“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郑庄公评价其弟共叔段长期作恶却不知悔改,最终自食其果。 -
《后汉书·朱穆传》:
“长恶不悛,终致祸败。”
东汉时期,朱穆劝诫权贵不可长期作恶而不思悔改,否则必遭灾祸。 -
《资治通鉴》:
“彼长恶不悛,终必自毙。”
司马光以此形容某些权臣长期作恶却不知收敛,最终自取灭亡。
近义词
-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执迷不悟:固执错误而不醒悟。
- 死不悔改:至死都不肯改正错误。
- 顽固不化:思想保守,不愿改变。
反义词
- 改过自新: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 迷途知返:犯错后及时回头。
- 洗心革面:彻底悔改,重新开始。
- 浪子回头:坏人改邪归正。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 小明偷了同学的橡皮,老师批评他,他却长恶不悛,继续偷东西。
- 小华总是欺负同学,老师说他长恶不悛,再不改正就要请家长了。
小学阶段(4-6年级)
- 那个小偷被抓了好几次,仍然长恶不悛,继续偷东西。
- 他考试作弊被发现了,却长恶不悛,下次还想作弊。
初中阶段
- 这个贪官受贿多年,长恶不悛,最终被判刑。
- 他沉迷网络游戏,父母劝他,他却长恶不悛,成绩越来越差。
高中阶段
- 历史上许多暴君长恶不悛,最终被人民推翻。
- 某些企业污染环境却长恶不悛,最终被政府严惩。
大学及以上
- 某些国家长期侵略他国却长恶不悛,最终遭到国际制裁。
- 学术造假者被揭发后仍长恶不悛,最终被学术界除名。
文学创作
-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长恶不悛,最终自取灭亡。
- 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却仍长恶不悛,令人愤慨。
社会评论
- 某些黑心商家长恶不悛,屡次售卖劣质产品。
- 网络诈骗犯被抓后仍长恶不悛,出狱后继续行骗。
历史分析
- 秦桧陷害忠良,长恶不悛,遗臭万年。
- 隋炀帝暴虐无道,长恶不悛,导致隋朝灭亡。
法律案例
- 这名罪犯多次抢劫,长恶不悛,被判重刑。
- 毒贩屡教不改,长恶不悛,最终被判死刑。
国际关系
- 某些国家长期违反国际法却长恶不悛,遭到全球谴责。
- 恐怖组织长恶不悛,各国联合打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长期作恶但偶尔悔改”:
❌ 他虽然偷东西,但偶尔会还回去,真是长恶不悛。
✅ 正确用法应强调“毫无悔改之意”。 - 误用于形容小错误:
❌ 小红上课说话被批评,真是长恶不悛。
✅ 该成语适用于严重或长期的恶行,不适用于小过失。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他坚持锻炼,长恶不悛,终于瘦了下来。
✅ 该成语只能用于贬义,不可用于正面行为。 - 误用于非人类对象:
❌ 这台机器老是出故障,真是长恶不悛。
✅ 该成语一般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适用于无生命物体。
总结:“长恶不悛”是一个严肃的成语,用于批评顽固作恶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长恶靡悛是什么意思
长恶靡悛是一个成语,形容长期犯错而不悔改的行为。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表示一个人时间长久地做坏事且不改过。近义词有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等,反义词为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等。使用时应把握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错误用法。文章介绍了长恶靡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措心积虑是什么意思
措心积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ò xīn jī lǜ。它表示用心谋划,长期积存心思。这个成语强调人们在思考和策划过程中的用心和努力,常用来形容在某问题上长期思考和策划的过程。它的近义词包括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等,反义词则是草率从事、随遇而安等。措心积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误用为贬义,表示用心不良或谋划不正当的事情,这是对其原意的误解和滥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搭配来判断。例句展示了措心积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藏怒宿怨
藏怒宿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g nù sù yuàn。它指的是心中积压的愤怒和过去的怨恨,不愿意轻易释放或表达出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说,如《左传》中的故事。它常用来形容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近义词有怀恨在心、宿怨深积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宽以待人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混淆概念、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
存心积虑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存心积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的是长期积蓄下来的心思和计划,形容对某件事情有长期、深思熟虑的打算和谋划。文章详细解释了存心积虑的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实际的应用例句。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存心积虑”。
川壅必溃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川壅必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事物过度积累或压抑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所爆发或崩溃,警示人们要适时调整和疏导。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经验,与治理国家的理念相关。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情况。如需了解更多,可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文献资料。
作法自毙是什么意思
作法自毙的读音作法自毙的拼音是: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毙的含义“作法自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制造的错误或过失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或失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因自己的行为或做法而自取灭亡。作法自毙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盾曾经劝谏晋国的君主不要过度征战和暴政,但君主不听,反而更加严厉地对待百姓。后来,赵盾的侄子赵穿因为不满君主的暴政,就杀了君主。这个事件被后人引申为“作法自毙”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因自己的行为而自取灭亡的人或组织。作法自毙的近义词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恶果。自取灭亡:指自己制造了灾难或危机,最终导
积非成是是什么意思
“积非成是”是一个成语,表示长期积累的错误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被认为是正确的。其含义源于古代文献,反映了人们对错误观念的坚持和习惯性思维所带来的影响。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等,反义词有“耳濡目染”、“众说纷纭”等。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其错误用法,避免将其用于描述原本正确或积极的事物。同时,该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从错误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避免误解和歧义的产生。
称孤道寡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称孤道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帝王自称的习惯,现多用来形容人自命不凡、自视过高的态度。文章还给出了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称孤道寡”的例句,指出了在特定场合下使用该成语的不恰当性,如朋友聚会、社交媒体炫耀、团队合作等,以及在批评他人或文学作品中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印象。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什么意思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中国传统的成语,拼音是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iè。它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多次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会自食其果。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要遵循道义。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和典故,如公孙阏的故事。它的近义词包括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等。然而,该成语有时会被误解或滥用,特别是在描述不完全不道德的行为或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时。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才能充分发挥其警示和提醒的作用。
积非习贯是什么意思
积非习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 fēi xí guàn,意指错误的事物或观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习惯化被普遍接受和认可。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强调了习惯和传统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它最早出自《荀子·性恶篇》。积非习贯的近义词包括积重难返、习以为常和久惯成自然,反义词为改过自新、破旧立新和弃旧图新。该成语用于描述难以改变的错误观念或行为,并提醒人们审视和纠正长期习惯的错误事物。然而,该成语在错误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或滥用,因此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语义混淆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