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孤道寡:一个关于权力与傲慢的成语
读音
称孤道寡(chēng gū dào guǎ)
含义
- 称:自称,宣称
- 孤:古代君王自称“孤”,表示至高无上的地位
- 道:说,表达
- 寡: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一种谦称
整体含义:形容人狂妄自大,以君王自居,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巨鹿之战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独断专行,不听他人建议,最终导致失败。他的行为正是“称孤道寡”的典型表现。
- 《三国演义》: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不顾众人反对,自立为帝,最终众叛亲离,兵败身亡。他的行为也被视为“称孤道寡”的典型例子。
- 《左传》:春秋时期,某些小国君主妄自尊大,不尊周天子,最终被大国吞并。
近义词
- 妄自尊大:形容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 目中无人:形容人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自命不凡:自以为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 独断专行:形容人独揽大权,不听他人意见。
反义词
- 谦虚谨慎:形容人谦逊,不张扬。
- 平易近人:形容人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虚怀若谷:形容人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
- 礼贤下士:形容人尊重有才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例句
- 小学生(低年级):小明当上小组长后,就开始“称孤道寡”,不让其他同学发言。
- 小学生(高年级):班长如果总是“称孤道寡”,同学们就不会喜欢他了。
- 初中生:历史上那些“称孤道寡”的暴君,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 高中生:在团队合作中,如果领导者“称孤道寡”,团队效率必然下降。
- 大学生:某些企业高管“称孤道寡”,导致公司内部矛盾激化。
- 职场人士:新来的经理“称孤道寡”,完全不听取下属意见,结果项目失败了。
- 历史评论:袁世凯复辟帝制,正是“称孤道寡”的典型表现。
- 文学作品: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总是“称孤道寡”,最终被正义击败。
- 影视剧台词:“你以为你是谁?别在这儿‘称孤道寡’!”
- 社会现象:某些网红一夜成名后,就开始“称孤道寡”,最终被粉丝抛弃。
- 政治评论:某些政客“称孤道寡”,最终失去民心。
- 企业管理:老板如果“称孤道寡”,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热情。
- 家庭教育:父母不能“称孤道寡”,否则孩子会变得叛逆。
- 历史教训:古代许多君王因“称孤道寡”而亡国。
- 寓言故事:森林里的狮子“称孤道寡”,最终被其他动物联合推翻。
- 网络用语:“别‘称孤道寡’了,没人把你当皇帝!”
- 讽刺漫画:漫画中的角色头戴王冠,一脸傲慢,旁边写着“称孤道寡”。
- 演讲引用:“领导者要避免‘称孤道寡’,才能赢得团队信任。”
- 学术论文:“称孤道寡”的管理风格会降低组织效率。
- 日常对话:“他最近升职后,整个人都‘称孤道寡’起来了。”
错误用法
- 误解为“孤独”:错误例句:“他性格内向,总是‘称孤道寡’。”(正确用法应指傲慢,而非孤独。)
- 用于褒义:错误例句:“这位领导‘称孤道寡’,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称孤道寡”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表扬。)
- 用于普通自信:错误例句:“她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有点‘称孤道寡’。”(自信不等于傲慢。)
- 用于形容团队合作:错误例句:“我们团队‘称孤道寡’,共同完成了任务。”(“称孤道寡”指个人独断,与团队合作矛盾。)
- 用于形容谦虚的人:错误例句:“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从不‘称孤道寡’。”(“称孤道寡”是贬义,不能用于谦虚的人。)
总结:“称孤道寡”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不可一世
“不可一世”是一个成语,发音为bù kě yī shì,表示人态度傲慢,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自《新唐书》。其含义是形容某个人或势力自认为可以横行一世,无人能与之抗衡。其近义词包括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然而,使用“不可一世”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尤其是在描述产品或服务质量及态度方面。此外,“不可一世”带有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调。
长傲饰非
长傲饰非的拼音是cháng ào shì fēi,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自大狂妄,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将过错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长傲饰非的行为是不负责任且不可取的。其近义词包括恃功务高、刚愎自用、矫情饰非等。反义词有谦虚谨慎、知错就改、坦诚相待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误解。如需指出错误,应以客观、中肯的态度进行交流。
傲睨一世
傲睨一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o ní yī shì,含义为形容一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态度和气质。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对于自己、世界的傲慢和自信。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近义词包括自命不凡、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反义词包括谦逊有礼、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匹配含义,避免错误使用导致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文章中提到,傲睨一世的错误用法示例包括走进教室这一动作并不能体现傲睨一世的态度等。
傲睨得志
傲睨得志的读音为"ào ní dé zhì",含义为一个人自高自大,傲慢地看待一切,最终实现愿望或目标,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可能因历史变迁难以考证。近义词如得意忘形、自命不凡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使用傲睨得志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傲贤慢士
傲贤慢士的读音为"ào xián màn shì",表示对有才能、德行的人傲慢无礼,不尊重他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傲贤慢士的近义词包括轻视贤能、傲慢不逊、鄙夷不屑等,反义词有恭敬有礼、敬重贤能、虚怀若谷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当印象。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傲贤慢士的正确和错误用法。
傲睨万物
傲睨万物的读音为ào ní wàn wù,含义为自高自大、轻视一切的态度。源自《庄子·逍遥游》,形容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人。该成语也含有贬义,表示自负、轻视他人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轻视一切、自命不凡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等。使用傲睨万物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合适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反感情绪。
跋扈自恣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扈自恣”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通过举例说明其用法。该成语指人傲慢不羁,放肆无忌,任意妄为,不受约束,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通常带有贬义,用于形容不良行为或态度。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艺术风格或文学创作,以及在正式场合使用可能给人留下不礼貌、不尊重的印象。
自矜功伐是什么意思
自矜功伐的读音自矜功伐的读音为 "zì jīn gōng fá",其中 "zì" 意为自我,"jīn" 意为自负,"gōng" 意为功绩,"fá" 意为夸耀。自矜功伐的含义自矜功伐指的是一个人因自己的功绩或成就而自负,夸耀自己的功绩和成就,表现出骄傲自满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被认为是不谦虚、不虚心的表现,容易让人产生反感。自矜功伐的典故自矜功伐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有些将领或官员因为自己的战功或政绩而自负,夸耀自己的成就,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谦虚的表现,因此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例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就曾因为自矜功伐而受到批评。自矜功伐的近义词骄傲自满自我吹嘘洋洋自得自命不凡自
逞己失众是什么意思
逞己失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ěng jǐ shī zhò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过分炫耀自己,不尊重他人,从而失去众人的支持和拥护。它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避免过分炫耀。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近义词包括炫耀己能、自恃过高、自我吹嘘等。反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使用不当会导致误解,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在不适当场合使用。
不顾大局
“不顾大局”是一个成语,意思指个人或组织在面对重要的全局性决策时,仅考虑个人或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大臣行为,传达出只关注小部分而忽略整体会导致不良后果的警示。其近义词如局部观念、目光短浅等,都表示类似含义。反义词如顾全大局、着眼全局等,则强调考虑整体利益。在实际应用中,需避免在不适当场合使用,并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解。错误使用时,可能滥用场景或误解含义,如在轻松对话中批评别人过于严肃或使用此成语来表示只关注个人利益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