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功颂德:歌功颂德的传统表达
读音
称功颂德:chēng gōng sòng dé
含义
- 称:称颂、赞美
- 功:功绩、功劳
- 颂:歌颂、赞扬
- 德:德行、品德
整体含义:指对某人的功绩和品德进行赞美和歌颂,常用于形容对统治者、英雄或重要人物的颂扬。
典故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群臣纷纷“称功颂德”,以彰显其伟大功业。 - 《汉书·王莽传》:
王莽篡位时,其党羽大肆“称功颂德”,以巩固其统治合法性。 - 《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年间,大臣魏征直言进谏,反对盲目“称功颂德”,主张实事求是。
近义词
- 歌功颂德:意思相近,指歌颂功绩和德行。
- 阿谀奉承:带有贬义,指过分讨好、吹捧他人。
- 溢美之词:指过分夸赞的言辞。
- 拍马屁:口语化表达,指刻意奉承。
反义词
- 直言不讳:指说话直率,不避讳批评。
- 针砭时弊:指指出社会弊端,进行批评。
- 冷嘲热讽:指用尖锐的语言讽刺他人。
- 贬低诋毁:指刻意贬低或诽谤他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表扬小明乐于助人,同学们都“称功颂德”。
- 国王生日时,百姓们纷纷“称功颂德”。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书上记载,古代大臣常对皇帝“称功颂德”。
- 英雄凯旋时,人们用诗歌“称功颂德”。
-
初中:
- 有些官员喜欢下属“称功颂德”,却不愿听真话。
- 古代文人常写文章“称功颂德”,以讨好权贵。
-
高中:
- 在专制社会,“称功颂德”成为巩固统治的手段。
- 真正的贤臣不会一味“称功颂德”,而是敢于谏言。
-
大学及以上:
- 在政治宣传中,“称功颂德”往往掩盖了真实问题。
- 历史研究需警惕史料中的“称功颂德”成分,避免失真。
错误用法
-
用于普通日常小事:
- ❌ 妈妈做饭很好吃,我们全家都“称功颂德”。(过度夸张)
- ✅ 妈妈做饭很好吃,我们都很喜欢。
-
用于贬义场合:
- ❌ 他贪污受贿,却有人“称功颂德”。(不合逻辑)
- ✅ 他贪污受贿,却有人阿谀奉承。
-
对象错误:
- ❌ 小狗很可爱,我对它“称功颂德”。(对象不适用)
- ✅ 小狗很可爱,我经常夸它。
-
语境不符:
- ❌ 比赛输了,队友们还在“称功颂德”。(不合时宜)
- ✅ 比赛输了,队友们互相鼓励。
“称功颂德”多用于正式或历史语境,现代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需注意场合和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李渊开国诗词
本文介绍了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的历史功绩,通过赏析几首描写李渊开国的古诗词,展现了李渊开国的壮丽景象。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朝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李渊开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思考了李渊开国之举对后世的启示。这些古诗词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描写司马懿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司马懿的诗词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文章列举了多篇关于司马懿的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司马懿的智勇、功绩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以及其形象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展现。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的描绘,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司马懿的智勇与韬略。摘要字数控制在规定的160字范围内。
关于五太史诗词
关于五太史诗词(第1篇)关于五太史诗词的文章一、引言自古以来,五太史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词或描述五太史的英勇事迹,或表达对历史的感慨,或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本文将根据“关于五太史诗词”这一主题,为您列举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五太史诗词全文及解析诗名:《五太史》作者:佚名(年代不详)原文:五太史,志气高,笔墨纵横写英豪。史书传世千秋业,功名利禄不辞劳。解析:这首诗赞美了五位太史的志向和才情。他们以笔墨书写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中强调了他们对于传世史书的追求,以及为功名利禄而努力的精神。诗名:《史官吟》作者:宋·郑清之原文:太史秉笔宣风
歌功颂德是什么意思
“歌功颂德”是一个成语,用来赞美和颂扬某人的功绩或品德。其含义是用诗歌、歌曲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赞美之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人们常用诗歌赞美君主的功绩和品德。近义词包括颂扬、功德赞颂等,反义词则是诋毁、贬低等。在庆祝大会、纪念活动或文艺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某人或某事的歌功颂德。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是否合适,避免不恰当或夸张的用法。
阿谀取容
阿谀取容是一个成语,读音ā yú qǔ róng。它指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感或认可,故意做出迎合、奉承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形容在官场或社交场合中为了谋求利益而讨好他人。其近义词包括趋炎附势、献媚取宠等,反义词为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等。使用阿谀取容手段来讨好他人或谋取利益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也会让他人对你的诚信产生怀疑。因此,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以真实的态度和言行来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关于描写岳飞冤案的诗词
关于描写岳飞冤案的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岳飞冤案的诗词,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每一首都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悲情与社会的呼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几首诗词,并附上了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岳飞(南宋)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解析:虽然这首词并非直接描写岳飞冤案,但其中充满了岳飞的壮志与愤懑,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岳飞的遭遇。其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呼喊,
不赏之功
“不赏之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ǎng zhī gōng,指不经过奖赏就能获得功劳或成就。它用来形容个人或团队完成任务时的出色表现,体现了超凡实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如韩信背水一战等。其近义词有“无私奉献”、“功绩卓著”等,反义词包括“贪图虚名”、“追求私利”等。在正确使用语境下,不赏之功是对个人或团队的高度赞扬,错误用法会误导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
谄笑胁肩
谄笑胁肩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为了巴结奉承别人而表现出的卑躬屈膝的样子。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追求权势、地位或利益时向权贵献媚讨好的行为。文章详细解释了谄笑胁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合的例句用法,并强调了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或滥用该成语的重要性。
百般奉承
百般奉承是一个贬义词汇,指用各种方式去恭维、讨好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获得好感。这种行为被认为不诚实和虚伪。该词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其近义词包括恭维奉迎、阿谀奉承等,反义词则包括直言不讳、正直无欺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或用于贬义场合,需要区分与阿谀奉承的含义和用法。例如,他总是百般奉承领导,以求得到提拔;但在批评场合使用则不恰当。
拜赐之师
拜赐之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i cì zhī shī。它指的是受命而建立的军队或某项任务的执行者。典故源自《左传》,用于形容军队或团队的正式组建和使命。近义词包括授命之师、征伐之师和讨伐之师,反义词为散兵游勇和无组织之众。该成语用于描述军队或团队时,需确保其具有明确的组织和任务,不应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本文通过详细解释其读音、含义、典故、用法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