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寡称孤
读音
dào guǎ chēng gū
含义
- 道:说、自称。
- 寡:古代君主的自称(如“寡人”)。
- 称:称呼、宣称。
-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如“孤家”)。
整体含义:形容人自高自大,以帝王自居,比喻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重耳流亡时,曾对随从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当与子共之。”后来他回国即位,却独揽大权,不再分享权力,被人讽刺为“道寡称孤”。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灭秦后自封“西楚霸王”,独断专行,不听谋士范增的建议,最终导致失败,后人评价他“道寡称孤,终致败亡”。
- 《资治通鉴》:南北朝时期,北齐后主高纬骄奢淫逸,自称“无愁天子”,最终亡国,史书评其“道寡称孤,自取灭亡”。
近义词
- 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 目中无人:形容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
- 唯我独尊:极端自大,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
- 自命不凡:自以为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 不可一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虚心不自满,做事小心。
-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一样宽广,形容非常谦虚。
- 平易近人:态度谦和,使人容易接近。
-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 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下属或普通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得了满分,就道寡称孤,不和其他同学玩了。
- 小学高年级:班长不能道寡称孤,应该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 初中:历史上许多暴君道寡称孤,最终都被人民推翻。
- 高中:某些企业高管道寡称孤,导致公司内部矛盾激化。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研究中,切忌道寡称孤,应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 职场场景:领导如果道寡称孤,团队就会失去凝聚力。
- 历史评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道寡称孤,最终秦朝二世而亡。
- 文学作品: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常常道寡称孤,最终自食恶果。
- 社会现象:某些网红一夜成名后道寡称孤,很快就被网友抛弃。
- 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能道寡称孤,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 国际关系:某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道寡称孤,最终孤立无援。
- 团队合作:在团队中道寡称孤的人,往往会被大家排斥。
- 企业管理:CEO如果道寡称孤,公司就很难创新发展。
- 政治评论:独裁者道寡称孤,最终难逃历史的审判。
- 人际交往:朋友之间不能道寡称孤,否则友谊难以长久。
- 学术讨论:学者应避免道寡称孤,多听取不同观点。
- 体育竞技:冠军选手如果道寡称孤,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
- 艺术创作:艺术家道寡称孤,作品就会脱离群众。
- 科技领域:科技巨头道寡称孤,可能阻碍行业进步。
- 道德修养:做人要谦虚,不能道寡称孤。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错误例句:“他在比赛中道寡称孤,赢得了大家的尊敬。”(“道寡称孤”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场景。)
-
误用于形容集体:
- ❌ 错误例句:“这个团队道寡称孤,取得了巨大成功。”(“道寡称孤”一般用于形容个人,不适用于团队。)
-
误用于谦虚场景:
- ❌ 错误例句:“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从不道寡称孤。”(“道寡称孤”本身就是贬义,不能用于形容谦虚的人。)
-
误用于客观描述:
- ❌ 错误例句:“古代帝王道寡称孤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事实如此,但“道寡称孤”带有批判意味,不宜用于中性描述。)
-
误用于赞美领导力:
- ❌ 错误例句:“这位CEO道寡称孤,带领公司走向辉煌。”(“道寡称孤”是贬义,不能用于赞美领导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
傲睨一世
傲睨一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o ní yī shì,含义为形容一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态度和气质。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对于自己、世界的傲慢和自信。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近义词包括自命不凡、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反义词包括谦逊有礼、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匹配含义,避免错误使用导致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文章中提到,傲睨一世的错误用法示例包括走进教室这一动作并不能体现傲睨一世的态度等。
称孤道寡
本文介绍了成语“称孤道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帝王自称的习惯,现多用来形容人自命不凡、自视过高的态度。文章还给出了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称孤道寡”的例句,指出了在特定场合下使用该成语的不恰当性,如朋友聚会、社交媒体炫耀、团队合作等,以及在批评他人或文学作品中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印象。
自矜功伐是什么意思
自矜功伐的读音自矜功伐的读音为 "zì jīn gōng fá",其中 "zì" 意为自我,"jīn" 意为自负,"gōng" 意为功绩,"fá" 意为夸耀。自矜功伐的含义自矜功伐指的是一个人因自己的功绩或成就而自负,夸耀自己的功绩和成就,表现出骄傲自满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被认为是不谦虚、不虚心的表现,容易让人产生反感。自矜功伐的典故自矜功伐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有些将领或官员因为自己的战功或政绩而自负,夸耀自己的成就,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谦虚的表现,因此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例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就曾因为自矜功伐而受到批评。自矜功伐的近义词骄傲自满自我吹嘘洋洋自得自命不凡自
后来居上
本文介绍了成语“后来居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个人成长、事物发展等方面,表示原本地位较低的人或事物后来超越了原先在其之上的人或事物。文章还列举了正确和错误使用“后来居上”的情况,指出该成语的适当使用场合和不当使用所带来的混淆。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后来居上”这一成语。
自坏长城是什么意思
自坏长城的读音自坏长城的读音为zì huài cháng chéng。自坏长城的含义自坏长城,字面意思为自我破坏长城,引申为自毁前程或自取灭亡。具体来说,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组织等在关键时刻或重要节点上,因为某些错误的行为或决策,导致自己的优势丧失,甚至走向失败或衰败。自坏长城的典故自坏长城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据传,在古代,长城是中国的军事要塞,是保卫国家的重要防线。然而,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自毁长城,导致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比如,在某个朝代末期,由于统治者的无能或腐败,导致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敌趁机入侵,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
散阵投巢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散阵投巢”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的是军队在不利情况下四散溃逃的情景,源于古代战争。其近义词如分崩离析、溃不成军等,都表示混乱、溃散的情景。反义词如严阵以待、整装待发等,则表示有序、有组织的情景。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具体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以免产生误解。
束手自毙是什么意思
束手自毙的读音读音:shù shǒu zì bì标注拼音:shù(第四声),shǒu(第三声),zì(第四声),bì(第四声)束手自毙的含义“束手自毙”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束手无策,最终导致自我毁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导致失败或灭亡。具体来说,“束手”表示无计可施,无法应对;“自毙”则表示最终因自身的行为或策略而失败。束手自毙的典故“束手自毙”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战争或政治斗争中,一方因缺乏策略和准备而最终失败的情况。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不思进取、坐以待毙的人或组织。束手自毙的近义词坐以待毙:指不采取
独断专行
独断专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duàn zhuān xíng。它表示一个人在决策和行动时独自做主,不征求或听取他人意见。该成语源自古代典故,如三国时期曹操的强势作风。独断专行的近义词有独行其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等,反义词有众议纷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该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过于强势、不考虑他人意见的行为。
不顾大局
“不顾大局”是一个成语,意思指个人或组织在面对重要的全局性决策时,仅考虑个人或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大臣行为,传达出只关注小部分而忽略整体会导致不良后果的警示。其近义词如局部观念、目光短浅等,都表示类似含义。反义词如顾全大局、着眼全局等,则强调考虑整体利益。在实际应用中,需避免在不适当场合使用,并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解。错误使用时,可能滥用场景或误解含义,如在轻松对话中批评别人过于严肃或使用此成语来表示只关注个人利益等情形。
养虎自毙是什么意思
养虎自毙的读音养虎自毙,读音为 "yǎng hǔ zì bì",其中"养"字发音为第三声,"虎"字和"自"字均为第四声,"毙"字为第四声。养虎自毙的含义养虎自毙的含义是指因为养育或姑息某种势力或事物,最终反而导致自己的灭亡或失败。这个成语比喻纵容敌人或对手,最终会对自己造成危害。养虎自毙的典故养虎自毙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为了扩张领土,养育了强大的军队,并不断扩张领土。然而,这种扩张行为也引来了其他国家的敌视和攻击。最终,楚国因为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被其他国家联合攻击,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如果一味地纵容敌人或对手,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养虎自毙的近义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