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恶靡悛
读音
长恶靡悛:cháng è mǐ quān
含义
- 长:长久,持续
- 恶:恶行,坏事
- 靡:无,不
- 悛:悔改,改正
整体含义:长期作恶,不肯悔改。形容一个人或团体顽固不化,明知错误却坚持不改。
典故
- 《左传·隐公六年》: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这句话批评陈桓公纵容恶行,最终自食其果。 - 《晋书·刘琨传》:
“长恶靡悛,鲜不为大。”
指刘琨批评某些人作恶不改,最终酿成大祸。 - 《资治通鉴》:
“长恶不悛,终致祸败。”
强调长期作恶不改,必然招致灾祸。
近义词
-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执迷不悟:固执错误,不知醒悟。
- 死不悔改:至死都不肯改正错误。
- 顽固不化:思想固执,难以改变。
反义词
- 改过自新: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 洗心革面:彻底悔改,重新开始。
- 迷途知返:犯错后及时醒悟并改正。
- 浪子回头:比喻坏人改邪归正。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偷东西被抓到后还继续偷,真是长恶靡悛。
- 老师批评他欺负同学,但他长恶靡悛,还是不改。
-
小学高年级:
- 这个罪犯多次入狱,却长恶靡悛,继续犯罪。
- 他撒谎成性,父母怎么教育都没用,真是长恶靡悛。
-
初中:
- 历史上许多暴君长恶靡悛,最终被人民推翻。
- 他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父母劝诫无效,可谓长恶靡悛。
-
高中:
- 某些官员贪污受贿,长恶靡悛,最终锒铛入狱。
- 他屡次违反校规,长恶靡悛,最终被开除学籍。
-
大学及以上:
- 某些企业长期污染环境,长恶靡悛,最终被法律严惩。
- 他学术造假被曝光后仍不悔改,长恶靡悛,最终身败名裂。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长期犯错”:
- ❌ 他长恶靡悛,总是忘记带作业。(“长恶靡悛”指故意作恶,不是无心之过。)
- ❌ 她长恶靡悛,经常迟到。(迟到不算“恶行”,用词不当。)
-
误用为“性格固执”:
- ❌ 他长恶靡悛,坚持自己的观点。(成语强调“作恶不改”,而非单纯固执。)
-
误用为“习惯难改”:
- ❌ 他长恶靡悛,总是熬夜。(熬夜是坏习惯,但不属于“恶行”。)
-
误用为“偶尔犯错”:
- ❌ 他长恶靡悛,昨天骂了人。(成语强调“长期不改”,偶尔犯错不适用。)
总结:“长恶靡悛”用于形容长期、故意作恶且不肯悔改的行为,不能用于一般错误或习惯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
长恶不悛
长恶不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长期作恶不改。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或团体长期犯下错误或罪行,不思悔改,一再继续。长恶不悛的近义词包括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等,反义词则是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等。使用时应区分语境,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短暂的不良行为或非人的事物或现象。
恶积祸盈是什么意思
"恶积祸盈"是一个成语,表示人或组织长期积累的恶行或罪孽达到危险的顶点,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或恶果。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和民间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积重难返、罪恶累累和作恶多端,反义词为善有善报、功德圆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强调长期积累的过程和结果,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夸大或缩小。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与时间无关的用法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用法。
藏怒宿怨
藏怒宿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g nù sù yuàn。它指的是心中积压的愤怒和过去的怨恨,不愿意轻易释放或表达出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说,如《左传》中的故事。它常用来形容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近义词有怀恨在心、宿怨深积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宽以待人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混淆概念、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
百炼成钢
“百炼成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liàn chéng gāng。其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经过多次的锻炼和考验后,变得更加坚强和有毅力,如同经过多次冶炼得到的优质钢铁。该成语源自古代的冶铁工艺,强调不断的努力和历练使人或事物达到更高境界。其近义词包括坚韧不拔、铁石心肠等,反义词则是脆弱不堪、半途而废等。错误用法中需避免与“一蹴而就”混淆。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恰当使用,强调了其在描述人的坚韧和事物的优质方面的适用性。
不得善终
“不得善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dé shàn zhōng,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未能得到好的结果或结局。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如《史记》中项羽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命途多舛、悲惨结局等,反义词为寿终正寝、善始善终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随意滥用、误解原意和用词不当。该成语可用来描述人的命运或事物的结局,如事业失败、家庭破裂、梦想破灭等。
措心积虑是什么意思
措心积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ò xīn jī lǜ。它表示用心谋划,长期积存心思。这个成语强调人们在思考和策划过程中的用心和努力,常用来形容在某问题上长期思考和策划的过程。它的近义词包括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等,反义词则是草率从事、随遇而安等。措心积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误用为贬义,表示用心不良或谋划不正当的事情,这是对其原意的误解和滥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搭配来判断。例句展示了措心积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积劳成疾是什么意思
积劳成疾是一个成语,读音jī láo chéng jí,用来描述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身体疾病。其典故源自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示长期积累的劳累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最终导致疾病的过程。近义词包括疲惫不堪、劳累过度等,反义词为养尊处优。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因长期劳累而病倒的情况。需注意,该成语适用于描述身体上的疾病,不应滥用于描述精神上的压力或情绪疲劳。
川壅必溃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川壅必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事物过度积累或压抑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所爆发或崩溃,警示人们要适时调整和疏导。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经验,与治理国家的理念相关。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情况。如需了解更多,可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文献资料。
从恶是崩是什么意思
从恶是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è shì bēng,意指当个人或社会持续采取恶劣行为时,最终可能导致崩溃或毁灭的后果。该成语强调了恶行的累积和最终无法收拾的后果,并警示人们要远离恶劣行为。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此外,从恶是崩与渐入佳境、积重难返等词语有一定联系但意义不同。在使用时需注意区分。从恶是崩描绘了不良行为或习惯的累积和最终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及时改正错误,避免走向毁灭。
忧愤成疾是什么意思
忧愤成疾的读音读音:yōu fèn chéng jí拼音注音:yōu/fèn/chéng/jí忧愤成疾的含义“忧愤成疾”指的是因长期忧虑、愤怒或心情压抑而导致的身体疾病。它形容一个人因为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达到了极点,以至于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忧愤成疾的典故“忧愤成疾”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等史书。其中有一个典故是关于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故事。屈原因忠诚于国家而受到排挤和陷害,内心充满忧愤,最终因长期的心情压抑而患上疾病,最终投江自尽。这个典故充分体现了“忧愤成疾”的内涵。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和忧虑而患上疾病,如文人墨客因生活困顿、政治环境恶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