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天妄行
读音
dùn tiān wàng xíng
含义
“遁天”意为逃避天道、违背自然规律;“妄行”指肆意妄为、不守规矩。合起来,“遁天妄行”形容人违背天理、肆意妄为,做出不合常理或道德的事情。
- 遁:逃避、违背。
- 天:天道、自然法则。
- 妄:狂妄、肆意。
- 行:行为、行动。
典故
- 《庄子·列御寇》:庄子曾批评某些人“遁天倍情”,即违背自然规律,强求不合情理之事。
- 《后汉书·逸民传》:东汉隐士严光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征召,不愿违背本心入仕,被赞为“不遁天而行”。
- 《资治通鉴》:唐代权臣李林甫专权跋扈,史书评其“遁天妄行,终致祸败”。
近义词
- 倒行逆施——违背常理行事,多指政治上的暴政。
- 恣意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 逆天而行——违背天道或自然规律行事。
- 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反义词
- 顺天应人——顺应天道和民心。
-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不越雷池。
- 安分守己——安于本分,不做越轨之事。
- 因势利导——顺应形势发展,合理引导。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不听老师劝告,非要爬树摘果子,真是遁天妄行。
-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有些暴君遁天妄行,最终被人民推翻。
- 初中:某些企业为了利润遁天妄行,破坏环境,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 高中:商纣王酒池肉林、残害忠良,可谓遁天妄行的典型。
- 大学及以上:某些政客为了权力遁天妄行,最终导致国家动荡。
- 文学创作: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遁天妄行的性格注定悲剧收场。
- 新闻报道:该企业高管遁天妄行,挪用公款,最终锒铛入狱。
- 历史评论: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统一六国,却因遁天妄行而遭后世诟病。
- 法律案例:犯罪嫌疑人遁天妄行,伪造证据,最终被加重刑罚。
- 商业分析:某些公司遁天妄行,虚假宣传,最终失去消费者信任。
- 哲学讨论:人类若继续遁天妄行,破坏生态平衡,必将自食恶果。
- 寓言故事:狐狸不听劝告,遁天妄行偷吃蜂蜜,结果被蜜蜂蛰得遍体鳞伤。
- 影视评论:电影中的反派遁天妄行,最终被正义制裁。
- 社会观察:网络暴力者遁天妄行,肆意攻击他人,应受法律严惩。
- 教育警示:学生若遁天妄行,考试作弊,终将害人害己。
- 职场建议:职场新人切忌遁天妄行,应虚心学习前辈经验。
- 环保呼吁:人类若继续遁天妄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地球将不堪重负。
- 历史小说:小说中的暴君遁天妄行,最终众叛亲离。
- 心理学分析:某些心理疾病患者会遁天妄行,做出极端行为。
- 道德训诫:做人应守本分,不可遁天妄行,否则必遭天谴。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敢于挑战权威,真是遁天妄行!”(错误,应为“勇于创新”等褒义词。)
-
混淆近义词:
- ❌ “他做事很谨慎,从不遁天妄行。”(错误,应为“循规蹈矩”。)
-
对象不当:
- ❌ “小猫调皮捣蛋,真是遁天妄行。”(错误,适用于严重违背道德或自然规律的行为。)
-
程度不符:
- ❌ “他偶尔迟到,也算遁天妄行。”(错误,应为“不守纪律”等较轻的表达。)
-
语境不符:
- ❌ “科学家探索未知,有时需要遁天妄行。”(错误,应为“突破常规”。)
“遁天妄行”多用于批评严重违背道德、法律或自然规律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程度。
你可能感兴趣
倒行逆施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行逆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逆着正常的方向或顺序行事,比喻违反常规或常理的行动,暗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本文还列举了一些倒行逆施的实例,并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了解其背景和具体含义,避免误用。
遁天倍情
遁天倍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tiān bèi qíng。其含义指违背天理和人情,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该成语强调了人的行为与自然规律、道德伦理相违背的严重性。其出处和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源于对天理人情的尊重和敬畏。近义词包括违情悖理、背道而驰、忤逆不道等。反义词有合情合理、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等。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能因个人情绪、私利或追求短暂利益而遁天倍情地行事,否则会伤害他人并自食其果。
木落归本是什么意思
“木落归本”是一个源于《周易》的成语,读音为mù luò guī běn。其含义为事物发展到最后都会回归到其本源或起始点,形容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或人或事物最终回归本源的情感。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周易》中的“损”卦,表示损失与获得的平衡以及回归本源的思想。近义词包括“归根结底”“返璞归真”等,反义词为“离经叛道”“背离本源”等。在正确使用该成语时,需要确保其使用的语境符合其含义,避免错误使用。
福善祸淫
福善祸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ú shàn huò yín,指行善者得福,行恶者受祸。它强调了善恶有报的道德观念和因果报应的思想,提醒人们要行善积德。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因果报应思想,其典故出处之一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福善祸淫的近义词包括善恶有报、因果报应等,反义词有赏罚不当、无报应论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常见的错误用法,以尊重和理解其含义。
天理人情是什么意思
天理人情的读音天理人情读音为 tiān lǐ rén qíng,其中lǐ和rén均为第三声,其余为第四声。天理人情的含义“天理人情”是指依据天地自然之理和人类社会之常情。它强调了人类行为应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是符合天理和人情的行为。天理人情的典故“天理人情”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类行为应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都有关于天理人情的记载和论述。例如,《左传》中就有“天理昭然,其何可违”的表述,强调了人类行为必须遵循天理的道理。此外,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和故事也体现了天理人情的观念,如“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天理人情的近义词天经地义
邪不敌正是什么意思
邪不敌正的读音邪不敌正的拼音是:xié bù dí zhèng。邪不敌正的含义“邪不敌正”是一个成语,指的是邪恶的力量永远无法战胜正义的力量。它强调正义的最终胜利,以及邪恶的最终失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道德、法律或任何形式的冲突中,正义方总是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邪不敌正的典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邪恶的深刻理解。尽管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文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邪不敌正”这一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它常常被用来描述在战争、法律或道德冲突中,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邪恶。邪不敌正的近义词正义必胜:表示正义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公道自在人心:指公正的道理存在于人们的
独行其是
本文介绍了成语“独行其是”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指的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独立行事,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文章还提供了常见错误用法以避免误用,并给出了一些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应用。
长恶不悛
长恶不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长期作恶不改。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或团体长期犯下错误或罪行,不思悔改,一再继续。长恶不悛的近义词包括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等,反义词则是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等。使用时应区分语境,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短暂的不良行为或非人的事物或现象。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中国传统的成语,拼音是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iè。它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多次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会自食其果。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要遵循道义。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和典故,如公孙阏的故事。它的近义词包括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等。然而,该成语有时会被误解或滥用,特别是在描述不完全不道德的行为或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时。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才能充分发挥其警示和提醒的作用。
践律蹈礼
“践律蹈礼”是一个成语,指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其含义是遵循法律与道德标准去实践和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人们应遵循法律与道德准则,以正当方式行事。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礼仪规范和法律制度。近义词包括遵纪守法、循规蹈矩等,反义词则是违法乱纪、肆意妄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如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过于刻板或误用为对个人自由和个性的限制。文章详细解释了践律蹈礼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