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
读音
dào xíng nì shī
含义
- 倒:颠倒,反向。
- 行:行动,做事。
- 逆:违背,违反。
- 施:施行,实施。
整体含义:形容做事违背常理、违背社会道德或自然规律,行为极端反常。
典故
- 《史记·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伍子胥因父亲被楚平王冤杀而逃亡吴国,后率吴军攻入楚国都城。他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以泄私愤。当时有人批评他“倒行逆施”,认为他的行为过于极端,违背人伦常理。 - 《左传·昭公元年》:
郑国大夫子产批评某些官员“逆理而行”,即违背正道行事,与“倒行逆施”意思相近。 - 现代引申:
现多用于形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自然规律的行为,如破坏环境、违背法律等。
近义词
- 背道而驰:行动方向与目标完全相反。
- 逆天而行:违背天理或自然规律行事。
- 倒打一耙:自己做错事反而指责别人。
- 胡作非为:任意妄为,不顾道德法律。
- 本末倒置:把主次关系弄反了。
反义词
-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不越界。
- 顺理成章:合乎逻辑,自然而然。
- 按部就班: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
- 正道直行:遵循正道,光明正大地做事。
- 因势利导:顺应趋势,合理引导。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把玩具拆得乱七八糟,真是倒行逆施。
- 小明不写作业反而去玩游戏,简直是倒行逆施。
-
小学高年级:
- 工厂排放污水污染河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必须制止。
- 他为了赚钱欺骗老人,真是倒行逆施。
-
初中:
- 某些国家不顾全球气候变暖,仍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简直是倒行逆施。
- 历史上有些暴君倒行逆施,最终被人民推翻。
-
高中:
- 某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终将自食恶果。
- 违背科学规律的政策注定是倒行逆施,难以长久。
-
大学及以上:
- 某些政客为了个人利益煽动民族仇恨,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必将被历史唾弃。
- 在信息化时代,仍然坚持封闭保守的政策无疑是倒行逆施。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创新”:
- ❌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倒行逆施,让人眼前一亮。(正确应为“标新立异”或“别出心裁”)
-
误用为“努力”:
- ❌ 他每天学习到深夜,真是倒行逆施。(正确应为“勤奋刻苦”)
-
误用为“与众不同”:
- ❌ 她喜欢穿奇装异服,显得倒行逆施。(正确应为“特立独行”)
-
误用为“改变”:
- ❌ 公司改革后,很多制度都倒行逆施了。(正确应为“调整”或“变革”)
-
误用为“冒险”:
- ❌ 他敢于挑战极限,真是倒行逆施。(正确应为“勇于尝试”或“大胆突破”)
总结:“倒行逆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
你可能感兴趣
改是成非
“改是成非”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正确的事物改变为错误的事物或好的事物改变为坏的事物,强调改变事物本质的严重性。出自《左传》的典故,误判形势导致严重后果。近义词包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等,反义词为是非分明、公正不阿等。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为中性词或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改是成非的行为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使用时需慎重。
断鹤继凫
“断鹤继凫”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性和特性,导致事物不能正常发展。该成语源于《庄子·骈拇》中的故事,常用于形容生搬硬套、不切实际的行为。断鹤继凫的近义词包括生搬硬套、矫揉造作和画蛇添足,反义词则是顺其自然、顺水推舟和因地制宜。该成语常用来比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错误用法包括在教育、企业管理、个人行为等领域。应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避免断鹤继凫的做法。
应天顺民是什么意思
应天顺民的读音应天顺民的读音为:yìng tiān shùn mín。应天顺民的含义应天顺民指的是顺应天意和民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项政策或行动符合天意和民心所向,是正当的、合理的。其中,“应”表示顺应、符合;“天”指天意、自然规律;“顺”表示顺从、依照;“民”指民心、民众。应天顺民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中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意味着天意是通过民意来体现的。在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君主都以应天顺民为口号,表示自己的政治行动符合天意和民心。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某些朝代,君主会通过举行祭祀、卜筮等活动来询问天意,以决定国家的重大政策。如果卜筮结果显示顺应
天理人情是什么意思
天理人情的读音天理人情读音为 tiān lǐ rén qíng,其中lǐ和rén均为第三声,其余为第四声。天理人情的含义“天理人情”是指依据天地自然之理和人类社会之常情。它强调了人类行为应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是符合天理和人情的行为。天理人情的典故“天理人情”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类行为应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都有关于天理人情的记载和论述。例如,《左传》中就有“天理昭然,其何可违”的表述,强调了人类行为必须遵循天理的道理。此外,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和故事也体现了天理人情的观念,如“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天理人情的近义词天经地义
离经畔道是什么意思
离经畔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为或言论偏离正道,违背传统道德、伦理和规范。其含义源于《论语》中的思想,表示人在社会中应遵循道德规范和正道。历史上一些违背伦理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可被形容为离经畔道。其近义词包括背离正道、偏离轨道等,反义词为遵规守纪、正道直行等。误用该成语来形容创意或独特行为是不恰当的,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讨论时谨慎使用。
道德经500字读后感小学
道德经500字读后感小学(第1篇)道德经500字读后感在我看来,《道德经》不仅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初读时,我就被它深邃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所吸引。书中蕴含的哲理,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道德经》的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等广泛议题。这本书从独特的角度解读了世间百态,使我认识到了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的渺小。从孔子周游列国的执着到老子隐居的淡泊,书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它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告诫我们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解决环境问题、实现
改邪归正
改邪归正的拼音是gǎi xié guī zhè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改变邪恶的行为,回归到正道上来。它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如《西游记》中的情节,用于形容一个人从错误行为中觉醒,开始走上正确道路。改邪归正的近义词包括弃恶从善、回头是岸、迷途知返等。反义词为一错再错、执迷不悟、死不改悔等。在使用时,应注意“改邪归正”不适用于轻微错误或未严重偏离正道的情况,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词汇,用来鼓励人们改正错误,回归正道。文章还包含了改邪归正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法无二门
法无二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 wú èr mén,意为法理、教义或规则都是唯一的,没有其他门路或选择。它强调事物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常用来形容某种规则或道理的严格性。这一成语来源于佛教,强调佛法修行中只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法无二门强调了修行佛法必须遵循正确的道路和规则。在日常应用中,法无二门的含义具有多样性,并且在特定语境中有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不应将法无二门误解为只有一种方法可行或绝对正确的观点,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法无二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规则与道理。
不三不四
本文介绍了"不三不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不符合常规、不正常、不规矩或不可靠。其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出自《醒世姻缘传》。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离经叛道、不伦不类、荒诞不经等。反义词包括正正经经、规规矩矩等。文章还给出了几个使用不当的例子,提醒读者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并避免与其他含义混淆的成语混淆使用。
残暴不仁
“残暴不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 bào bù rén。该成语描述行为凶狠、残忍,缺乏仁慈之心的人。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某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残忍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凶狠残暴、冷酷无情等,反义词为仁慈善良、宽厚大度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语气把握,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总之,“残暴不仁”形容那些缺乏同情心和仁爱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