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
读音
dào xíng nì shī
含义
- 倒:颠倒,反向。
- 行:行动,做事。
- 逆:违背,违反。
- 施:施行,实施。
整体含义:形容做事违背常理、违背社会道德或自然规律,行为极端反常。
典故
- 《史记·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伍子胥因父亲被楚平王冤杀而逃亡吴国,后率吴军攻入楚国都城。他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以泄私愤。当时有人批评他“倒行逆施”,认为他的行为过于极端,违背人伦常理。 - 《左传·昭公元年》:
郑国大夫子产批评某些官员“逆理而行”,即违背正道行事,与“倒行逆施”意思相近。 - 现代引申:
现多用于形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自然规律的行为,如破坏环境、违背法律等。
近义词
- 背道而驰:行动方向与目标完全相反。
- 逆天而行:违背天理或自然规律行事。
- 倒打一耙:自己做错事反而指责别人。
- 胡作非为:任意妄为,不顾道德法律。
- 本末倒置:把主次关系弄反了。
反义词
-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不越界。
- 顺理成章:合乎逻辑,自然而然。
- 按部就班: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
- 正道直行:遵循正道,光明正大地做事。
- 因势利导:顺应趋势,合理引导。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把玩具拆得乱七八糟,真是倒行逆施。
- 小明不写作业反而去玩游戏,简直是倒行逆施。
-
小学高年级:
- 工厂排放污水污染河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必须制止。
- 他为了赚钱欺骗老人,真是倒行逆施。
-
初中:
- 某些国家不顾全球气候变暖,仍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简直是倒行逆施。
- 历史上有些暴君倒行逆施,最终被人民推翻。
-
高中:
- 某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终将自食恶果。
- 违背科学规律的政策注定是倒行逆施,难以长久。
-
大学及以上:
- 某些政客为了个人利益煽动民族仇恨,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必将被历史唾弃。
- 在信息化时代,仍然坚持封闭保守的政策无疑是倒行逆施。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创新”:
- ❌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倒行逆施,让人眼前一亮。(正确应为“标新立异”或“别出心裁”)
-
误用为“努力”:
- ❌ 他每天学习到深夜,真是倒行逆施。(正确应为“勤奋刻苦”)
-
误用为“与众不同”:
- ❌ 她喜欢穿奇装异服,显得倒行逆施。(正确应为“特立独行”)
-
误用为“改变”:
- ❌ 公司改革后,很多制度都倒行逆施了。(正确应为“调整”或“变革”)
-
误用为“冒险”:
- ❌ 他敢于挑战极限,真是倒行逆施。(正确应为“勇于尝试”或“大胆突破”)
总结:“倒行逆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
你可能感兴趣
改是成非
“改是成非”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正确的事物改变为错误的事物或好的事物改变为坏的事物,强调改变事物本质的严重性。出自《左传》的典故,误判形势导致严重后果。近义词包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等,反义词为是非分明、公正不阿等。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为中性词或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改是成非的行为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使用时需慎重。
遁天妄行
遁天妄行的读音为dùn tiān wàng xíng,意指违背天理、胡乱行动或行事不切实际。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敬畏天地。其近义词包括胡作非为、肆意妄为等,反义词则为循规蹈矩、奉公守法等。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提醒我们在行动中要顺应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
遁天之刑
遁天之刑是一个成语,表示违背天理或自然规律所招致的惩罚。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告诫人们不要违背自然法则。遁天之刑的读音为dùn tiān zhī xíng,其含义和典故包括古代经典文献和历史故事的源头。近义词包括逆天而行、自取灭亡、自食其果等。反义词包括顺天应人、遵纪守法、顺应自然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断鹤继凫
“断鹤继凫”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性和特性,导致事物不能正常发展。该成语源于《庄子·骈拇》中的故事,常用于形容生搬硬套、不切实际的行为。断鹤继凫的近义词包括生搬硬套、矫揉造作和画蛇添足,反义词则是顺其自然、顺水推舟和因地制宜。该成语常用来比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错误用法包括在教育、企业管理、个人行为等领域。应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避免断鹤继凫的做法。
应天顺民是什么意思
应天顺民的读音应天顺民的读音为:yìng tiān shùn mín。应天顺民的含义应天顺民指的是顺应天意和民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项政策或行动符合天意和民心所向,是正当的、合理的。其中,“应”表示顺应、符合;“天”指天意、自然规律;“顺”表示顺从、依照;“民”指民心、民众。应天顺民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中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意味着天意是通过民意来体现的。在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君主都以应天顺民为口号,表示自己的政治行动符合天意和民心。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某些朝代,君主会通过举行祭祀、卜筮等活动来询问天意,以决定国家的重大政策。如果卜筮结果显示顺应
贩交买名
“贩交买名”是一个成语,指的是通过买卖手段来谋求名声和交情的行为。其源自古代社会追求名利的社会现象,表示以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名利或声誉的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沽名钓誉等,反义词则是真诚相待等。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分场合滥用、与其他近义词混淆使用以及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文章详细解释了“贩交买名”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注意事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个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成语,拼音为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这个成语意味着遵循正义之道会得到众人帮助,违背则会失去支持。源自古代中国的战争故事,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其近义词包括义正辞严、公正无私等。反义词为背信弃义、损人利己等。在工作中、商业竞争、国际关系中,遵循正义和道德原则都能得到支持和尊重。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断章取义以及滥用或误用。因此,使用时应根据情境和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
天理人情是什么意思
天理人情的读音天理人情读音为 tiān lǐ rén qíng,其中lǐ和rén均为第三声,其余为第四声。天理人情的含义“天理人情”是指依据天地自然之理和人类社会之常情。它强调了人类行为应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是符合天理和人情的行为。天理人情的典故“天理人情”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类行为应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都有关于天理人情的记载和论述。例如,《左传》中就有“天理昭然,其何可违”的表述,强调了人类行为必须遵循天理的道理。此外,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和故事也体现了天理人情的观念,如“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天理人情的近义词天经地义
截鹤续凫
本文介绍了“截鹤续凫”这一古代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比喻做事情不切实际,强行将不同事物混为一谈或改变本质。文章通过解释成语出处和典故,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并列举了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截鹤续凫的错误用法和后果。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避免在实际生活中犯类似的错误。
离经畔道
离经畔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为或言论偏离正道,违背传统道德、伦理和规范。其含义源于《论语》中的思想,表示人在社会中应遵循道德规范和正道。历史上一些违背伦理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可被形容为离经畔道。其近义词包括背离正道、偏离轨道等,反义词为遵规守纪、正道直行等。误用该成语来形容创意或独特行为是不恰当的,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讨论时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