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读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含义
- 得道:遵循正义、道德或正确的治国之道。
- 多助:得到众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 失道:违背正义、道德或正确的治国之道。
- 寡助:缺乏支持,孤立无援。
整体含义:坚持正义和正道的人会得到广泛的支持,而违背正道的人则会失去帮助,最终陷入孤立。
典故
-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遵循正道的人会得到广泛支持,而背离正道的人则会众叛亲离。 - 商纣王与周武王
商纣王暴虐无道,最终众叛亲离,被周武王推翻;而周武王推行仁政,得到诸侯和百姓的支持,最终建立周朝。 -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
刘备以仁义著称,广纳贤才,得到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辅佐;而曹操虽雄才大略,但因手段狠辣,部分人才如荀彧、陈宫最终离他而去。
近义词
- 众望所归:形容某人深得人心,受到广泛拥护。
- 人心所向:指某种行为或政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 得人心者得天下:强调赢得民心是成功的关键。
- 仁者无敌:施行仁政的人无人能敌。
反义词
- 众叛亲离:形容失去支持,连亲近的人都背离。
- 孤家寡人:指孤立无援,无人支持。
- 失道寡助(本身即为反义)。
- 不得人心:指某种行为或政策不受欢迎。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乐于助人,大家都喜欢和他玩,真是“得道多助”!
- 小华总是欺负同学,最后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这就是“失道寡助”。
- 老师说,善良的孩子会得到更多帮助,就像“得道多助”一样。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公平公正,同学们都支持他,这就是“得道多助”的表现。
- 历史上,暴君往往众叛亲离,正如“失道寡助”所说。
- 如果我们遵守规则,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这就是“得道多助”。
初中
- 商纣王残暴统治,最终“失道寡助”,被周武王推翻。
- 刘备以仁义待人,所以“得道多助”,建立了蜀汉政权。
- 一个企业如果诚信经营,自然会“得道多助”,赢得市场。
高中及以上
- 在政治斗争中,只有顺应民心的政策才能“得道多助”。
- 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最终“失道寡助”,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
- 孟子提出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至今仍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其他场景
- 在团队合作中,尊重他人意见的人往往“得道多助”。
- 网络暴力者最终会“失道寡助”,遭到舆论的反噬。
- 环保政策如果符合公众利益,就会“得道多助”,顺利推行。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得道多助”指单纯人多势众
❌ 错误例句:“他们公司员工多,真是得道多助。”
✅ 正确用法:“得道多助”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支持,而非单纯的人数优势。 - 混淆“得道”与“得势”
❌ 错误例句:“他靠贿赂上位,也算得道多助。”
✅ 正确用法:“得道”指符合正道,而非不正当手段得势。 - 用于描述自然现象
❌ 错误例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真是得道多助。”
✅ 正确用法:该成语仅适用于人事或社会关系,不适用于自然现象。 - 误用“失道寡助”形容性格内向
❌ 错误例句:“他不爱说话,所以失道寡助。”
✅ 正确用法:“失道寡助”指因违背正道而失去支持,而非性格原因。 - 用于商业竞争时忽略道德因素
❌ 错误例句:“他们公司市场份额下降,是因为失道寡助。”
✅ 正确用法:除非是因违背商业道德导致失败,否则不宜滥用。
这篇成语解析涵盖了读音、含义、典故、近反义词、例句及常见错误用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读后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读后感(第1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读后感初次翻阅《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本书时,我被其书名所吸引。书中蕴含的哲理似乎在诉说着人类社会中的互助与合作的重要性。本书以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示了在人生旅途中,道德和善良的重要性是如何吸引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作为一本寓言或哲思性书籍,书中并未明确交代复杂的故事背景,却通过多个生动的小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传达“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合作中,坚持正义、善良和合作的精神往往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而那些背离道德、自私自利的人,最终只能孤军奋战,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书中最为引人深思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600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600字(第1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书,初读之时,便被其深邃的哲理所吸引。此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与孤立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本书以古代故事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在人生道路上,得道者因广结善缘、乐于助人而得到众人的支持与帮助;而失道者则因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利益而逐渐孤立无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发展合情合理,使我对书中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书中最值得分享的部分是作者对于“得道”与“失道”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得道者之所以得到众人的帮助,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400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400字(第1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在我阅读了这篇文章后,首先我对其产生的印象颇深。这篇文章的主题明确,内容清晰,字里行间都传达出一种对于道德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我被文章中的主题所吸引。文章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核心思想,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这种主题在我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概括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循。文章中主要讲述了道德的力量和影响。它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情节,展现了道德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在故事中,那些坚守道德、行善积德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而那些违背道德、作恶多端的人则会孤独无助。这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dào duō zhù,意味着遵循正义、合理、正确的原则和道路,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战争故事,传达了只有遵循正义和公理,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的道理。其近义词包括义结金兰、众望所归、顺天应人等。反义词为失道寡助、孤掌难鸣、自力更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在遵循正义和公理的情况下,个人或组织会得道多助,得到认可和成功。反之,则会失去人心和支持。
失道寡助是什么意思
失道寡助是一个成语,读音shī dào guǎ zhù。其中,“失道”指违背人心或道德准则,“寡助”则表示缺乏支持和帮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如果一个人或势力违背正义或道德原则,就会失去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它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并指出人际交往和势力斗争中遵循道德原则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对道德和正义的重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失道寡助的近义词和反义场景,以及在政治、个人行为、团队合作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和错误用法。
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 读后感
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 读后感(第1篇)《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读后感初读《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道德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在人生旅途中,遵循正道、广结良缘的重要性。此文以人类社会为背景,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背离。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家庭、朋友还是职场中,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成功,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一切的获得,都离不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广结良缘的努力。其中
关于描写同学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同学情谊的古诗词及其感悟。文章通过多首古诗词,展现了同学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包括送别、思念、共同学习等主题。同时,文章还分享了对同学情谊的感悟,强调了同学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并呼吁珍惜这份宝贵的财富。文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韵味,唤起人们对同学情谊的珍视和怀念。
描写打工仔的诗词
本文描写了一系列关于打工仔生活的诗词,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打工仔的辛勤劳动、坚韧精神和对未来的期待。文章通过引入现代视角,结合古诗词的智慧和情感,用现代诗文形式描绘了打工仔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文章还探讨了打工仔在社会的角色和贡献,呼吁关注和支持打工仔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这些诗词,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打工仔的生活状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
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古代文人的墨宝中并不鲜见。下面是我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为您整理出的一些相关诗词。每一首诗词都附有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小弁》原文: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解析:这句诗中的“维桑与梓”是指老师所教的学问和道德规范,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之情。此句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体现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二、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者:李商隐朝代:唐解析:诗中以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燃尽泪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第1篇)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和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中,而并未留下直接的古诗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和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古代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出自孔子,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并尝试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及解析:一、古诗词《谢同事》同事共事如手足,情深义重似海涛。恩同山岳常相伴,岁月如歌共逍遥。二、作者与朝代该诗为现代人所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信息。三、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但体现了感恩同事的情怀。诗中以“手足”比喻同事之间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