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鹤继凫
读音
duàn hè jì fú
含义
- 断:截断,切断。
- 鹤:一种体态优雅、腿长的鸟类,象征高洁。
- 继:接续,连接。
- 凫:野鸭,腿短,象征平凡。
整体含义:比喻违背自然规律,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性,结果适得其反。
典故
- 《庄子·骈拇》:
庄子提到,鹤的腿长,凫的腿短,如果截断鹤的腿接在凫身上,看似调整了长短,实则破坏了二者的本性,导致两者都无法正常生活。 - 《吕氏春秋·察今》:
古人认为,治理国家不能生搬硬套过去的经验,否则就像“断鹤继凫”,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 后世引申: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推行不合理政策或改造自然的行为。
近义词
-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矫枉过正:纠正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反而造成新的问题。
反义词
- 顺其自然:遵循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强行干预。
- 因势利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想把小兔子的耳朵剪短,妈妈说:“不能断鹤继凫,兔子耳朵长是它的特点。”
-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断鹤继凫,否则反而学不好。
-
小学高年级:
- 小华硬要把仙人掌种在水里,结果枯死了,真是断鹤继凫。
- 爸爸说,强行改变孩子的兴趣就像断鹤继凫,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
-
初中:
- 某些城市盲目追求高楼大厦,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简直是断鹤继凫。
- 教育改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断鹤继凫,效果适得其反。
-
高中:
- 历史上许多统治者试图用严刑峻法维持秩序,结果断鹤继凫,社会更加动荡。
- 科学研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断鹤继凫的做法只会阻碍进步。
-
大学及以上:
- 某些企业照搬国外管理模式,却忽视本土文化,最终断鹤继凫,导致管理混乱。
- 在生态保护中,人为干预过多可能断鹤继凫,破坏自然平衡。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合理调整”:
- ❌ 公司优化流程,裁掉冗余部门,这是断鹤继凫的做法。(正确应为“精简机构”)
- ❌ 为了提高成绩,他每天学习到凌晨,这是断鹤继凫。(正确应为“过度用功”)
-
误用为“创新”:
- ❌ 科学家尝试用新方法培育作物,这是断鹤继凫。(正确应为“科学实验”)
- ❌ 设计师打破传统风格,创作出新颖作品,这是断鹤继凫。(正确应为“突破常规”)
-
误用为“改变”:
- ❌ 他换了新发型,看起来像断鹤继凫。(正确应为“焕然一新”)
- ❌ 政府调整政策,有人说这是断鹤继凫。(若调整合理,则不应使用该成语)
总结:该成语强调“违背自然规律”,不可用于中性或积极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截鹤续凫
本文介绍了“截鹤续凫”这一古代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比喻做事情不切实际,强行将不同事物混为一谈或改变本质。文章通过解释成语出处和典故,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并列举了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截鹤续凫的错误用法和后果。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避免在实际生活中犯类似的错误。
续凫断鹤是什么意思
续凫断鹤的读音续凫断鹤的读音为 xù fú duàn hè。续凫断鹤的含义续凫断鹤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情不切实际,强行模仿别人,结果反而坏了事。其中,“续凫”指的是强行续接野鸭的腿,而“断鹤”则是比喻把鹤的腿折断。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强行模仿,结果导致事情失败或出现不良后果。续凫断鹤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野鸭被困在沼泽中,一个人想要救它,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救而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最终导致野鸭死亡。他先是试图用竹竿将野鸭的腿续接起来,但失败了;然后又试图将鹤的腿折断来救野鸭,结果也是徒劳无功。这个故事就成为了“续凫断鹤”这个成语的出处。此外,还有
生拉硬扯是什么意思
生拉硬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lā yìng chě。它指不顾具体情况和需要,强行拖拽或拉扯的行为,形容不按事物发展的规律,生硬地处理事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遵循规律、强行行事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搬运重物时的经验。生拉硬扯的近义词包括强拉硬拽、蛮拉硬扯等,反义词为顺其自然、温和处理等。在运用中,要注意避免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习或工作、解决问题等场景中生拉硬扯的错误用法,要尊重对方意愿和感受、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等。文章旨在通过介绍生拉硬扯的含义、典故、用法和错误场景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放虎自卫
“放虎自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àng hǔ zì wèi,意为因过于宽容或疏忽大意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表示放走看似无害实则危险的事物,最终可能招致灾难。近义词如“引狼入室”,反义词如“防患未然”。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错误的使用可能使人误解或感到困惑。因此,需谨慎使用。
断鹤续凫
本文介绍了成语“断鹤续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将不相关事物结合在一起,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文章通过详细的解析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盂方水方是什么意思
盂方水方的读音盂方水方的读音为:yú fāng shuǐ fāng。盂方水方的含义“盂方水方”是一个成语,意为形容事物或人的性格、行为等与所处环境或条件相符合、相匹配。具体来说,“盂”指容器,“方”指形状规矩,而“水”则指流动的液体,形容水的形状随容器而变化。因此,“盂方水方”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容器是方的,水也呈现出方的形态,即事物与其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盂方水方的典故“盂方水方”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容器与水的比喻来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成语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水随容器而变化的特性,引申出事物与其环境相互适应的道理。这个成语也常被
反面文章
反面文章是以负面、消极、错误等为题材的文章或作品,其目的在于通过批判或反思来达到某种教育或启示的效果。反面文章多源于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如古代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的反面角色等。其近义词包括负面报道、反面教材、反例等,反义词则是正面文章、正面报道等。反面文章在政治教育和其他领域有广泛应用,但需注意避免滥用和断章取义等错误用法。
繁枝细节
繁枝细节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作品的细节丰富、细致入微,具有精致、精美的特点。它源自古代文学,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文学创作、建筑构造等。繁枝细节的近义词有精雕细琢、细致入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简陋粗糙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该成语强调了事物精细的部分,让人感受到匠人的精湛技艺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