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枝细节:成语详解
读音
fán zhī xì jié
含义
- 繁:繁多、复杂。
- 枝:树枝,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
- 细:细小、琐碎。
- 节:细节、环节。
整体含义:形容事物过于繁琐,次要的细节太多,反而掩盖了主要部分。常用来批评过分注重细枝末节而忽略核心问题的行为。
典故
- 《庄子·天下》: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批评当时的学者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了“大道”的整体性。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画鬼魅易,画犬马难。”
韩非子借此比喻,说明人们往往容易沉迷于虚幻的细节(如鬼魅),而忽视真实事物的本质(如犬马)。 - 宋代苏轼《答谢民师书》: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苏轼强调,过分追求细节(“系风捕影”)反而难以把握事物的精髓。
近义词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次要。
- 本末倒置:主次颠倒,轻重不分。
- 钻牛角尖:过分纠结于细节,无法自拔。
-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反义词
- 提纲挈领:抓住关键,把握全局。
- 删繁就简:去除冗余,保留精华。
- 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不绕弯子。
- 大处着眼: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写作文时,不要总是写“花有几片花瓣”,这样会显得繁枝细节,老师更喜欢看有趣的故事。
- 画画时,如果一直画树叶的纹路,可能会繁枝细节,不如先画好树干。
-
小学高年级:
- 做数学题时,不要纠结于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后几位,否则容易繁枝细节,反而算错答案。
- 演讲时,如果一直讲无关紧要的例子,观众会觉得你繁枝细节,抓不住重点。
-
初中:
- 历史考试中,如果只背诵年代和细节,而不理解事件的意义,就是繁枝细节,难以拿高分。
- 写议论文时,堆砌大量无关论据,会让文章显得繁枝细节,缺乏说服力。
-
高中:
- 科学研究中,过度关注实验数据的微小误差,可能导致繁枝细节,忽略核心发现。
- 文学分析时,如果只纠结于个别字词的解释,而不把握整体意境,就是繁枝细节。
-
大学及以上:
- 在商业策划中,过分优化PPT的美观度而忽略核心商业模式,属于繁枝细节。
- 学术论文写作时,堆砌大量无关文献综述,会让读者觉得作者繁枝细节,缺乏创新点。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细节丰富”:
- ❌ 错误例句:“这幅画的繁枝细节让人惊叹。”(正确表达应为“细节丰富”或“刻画细腻”。)
- 解析:“繁枝细节”是贬义词,不能用来赞美细节精致。
-
误用为“复杂但合理”:
- ❌ 错误例句:“这个方案虽然繁枝细节,但逻辑严谨。”(正确表达应为“虽然复杂,但结构清晰”。)
- 解析:“繁枝细节”强调不必要的繁琐,而非合理的复杂性。
-
误用为“认真细致”:
- ❌ 错误例句:“他做事繁枝细节,从不马虎。”(正确表达应为“他做事细致入微”。)
- 解析:“繁枝细节”带有批评意味,不能用于褒义。
-
误用为“全面周到”:
- ❌ 错误例句:“这份报告繁枝细节,涵盖了所有方面。”(正确表达应为“这份报告详尽全面”。)
- 解析:“繁枝细节”指过度关注次要部分,而非真正的全面性。
总结:“繁枝细节”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因过度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核心问题。正确使用它,能让表达更精准有力!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小的古诗词
关于小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小的古诗词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小”这一主题,时常被诗人们以不同的角度和情感来诠释。从自然之小到社会之小,从个体之小到情感之小,皆为诗人笔下的主题。以下是根据“关于小的古诗词”这一主题所挑选的几首经典古诗词,以及对应的全文、作者、朝代与解析。一、《夜上西山望秋月有感》朝代:宋 作者:寇准水潭一望绿阴头,水面清波望似绸。落日低衔残角鸟,轻云浅漾小鱼钩。碧溪流尽人声小,白鸟飞来树影幽。独坐西山观月色,此情此景似仙游。解析:此诗以自然之小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夜上西山望秋月的情景。诗中通过“水潭”、“落日”、“轻云”等小物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幽美。“人声小”这一细节,更
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处理问题或决策时,要站在较高的角度和更大的范围考虑和把握。强调全局性、宏观性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典故来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思想,强调全面考虑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宏观思维、全面考虑等。反义词为目光短浅、鼠目寸光等。应用时需注意避免只关注局部细节而忽视整体规划,或用于形容眼光短浅的行为。正确运用大处着眼的思维,有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和长远的规划。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áo mò bù zhá,jiāng xún fù kē。它的含义是小的细节或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导致更大的问题。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工匠文化,提醒人们注意细节,防患于未然。其近义词有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不拘小节等。该成语的例句强调了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错误用法是忽略成语的警示意义,只关注微小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情况或主要问题的解决。因此,这个成语应该被用来提醒人们注意细节,并防患于未然。
微过细故是什么意思
微过细故的读音微过细故的读音为wēi guò xì gù。微过细故的含义“微过细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细节的过分挑剔和琐碎的指责。其中,“微”表示小、微不足道;“过”指的是过错;“细”指的是细节;“故”则表示事情、事件。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对于微小或细节上的错误或过失过于苛责。微过细故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社会,由于对细节的追求和严格的态度,对于一些微小的过错或细节上的问题也会被过分强调和苛责,从而形成了“微过细故”这一成语。微过细故的近义词吹毛求疵细枝末节斤斤计较琐碎挑剔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对细节过分挑剔或对小错误过于苛责的意味。微过细故的反义词大度包容宽以待人豁
大处着墨
大处着墨是一个词汇,读音为dà chù zhuó mò。其含义指在绘画或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或重点,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布局和大的轮廓。常用来形容人的思考方式或做事方法,强调全局观和整体意识。其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古代绘画和文学创作中找到相关说法。近义词包括宏观把握、全面考虑等。反义词则是目光短浅、局部思维等。使用大处着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不要忽视细节或在不需要全面考虑的情况下随意使用。该词汇常用于形容策略制定、文学创作、问题处理等情境。
察察而明
察察而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á chá ér míng,意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清晰的判断力,能够明辨是非,洞察事物的真相。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张》,强调了观察的细致和判断的准确。其近义词包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等,反义词为浑浑噩噩、草率从事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误用为贬义、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滥用泛化等错误用法。文章中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察察而明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细微末节是什么意思
细微末节的读音拼音:xī wèi mò jié注音:ㄒㄧ ㄨㄟˋ ㄇㄛˋ ㄐㄧㄝˊ英文译意为:trivial details或small details。细微末节的含义细微末节指的是事物中微小、不显著的部分或细节。它强调了对事物细微之处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表示了对事物全面、细致的观察和理解。字的含义“细微”:指极小或极小的部分,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细节或微小之处。“末节”:指次要或不太重要的部分,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细节或琐碎之处。细微末节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中对事物细节的描述和强调。在古代,对事物细微之处的关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因为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
离本依末是什么意思
离本依末是一个成语,意为脱离根本而追求末节,强调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该成语告诫人们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和关键,不被细节所迷惑。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并在多个领域出现。离本依末的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反义词为追本溯源、重本轻末等。在工作中、学习、决策、企业管理等方面,不能离本依末,需注重整体目标,明确主要和次要关系。错误使用场合包括在非正式场合、误用对象和搭配不当等。正确运用离本依末成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和抓住关键。
繁文末节
繁文末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 wén mò jié。其含义指的是繁琐复杂的礼仪或规章制度中不重要的细节或部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用来形容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主要问题或实质性的内容。繁文末节的近义词包括繁文缛节、冗词赘句和细枝末节,反义词包括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和提纲挈领。在处理工作、写作和学习时,应该注重实质性内容,避免陷入繁文末节的细节中。同时,该成语常常被误用为形容某个人或事物过于繁琐、复杂、琐碎,但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用来形容某个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
察察为明
察察为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á chá wéi míng,意为形容人做事细心,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公正判断是非。该成语源于古代对公正和明理的重视,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其近义词包括明察秋毫、精明能干、明辨是非、洞若观火等。反义词包括草率从事、糊里糊涂、不明真相、马马虎虎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为只注重表面现象或过于苛求细节。例如,他在工作中总是察察为明,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问题,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