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
读音
dà chù zhuó yǎn
含义
“大处”指大的方面、主要的部分;”着眼”指观察、考虑。字面意思是把注意力放在大的方面或主要问题上。整体含义是指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从全局、整体或主要方面出发,抓住关键和本质,不被细枝末节所困扰。
典故
-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意思是善于撒网的人抓住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抓住所有网眼。这体现了”大处着眼”的思想。
-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入关中时”约法三章”,只规定杀人、伤人及盗窃三条重罪,其余秦朝苛法一概废除。这种抓住关键、简化政令的做法也是”大处着眼”的体现。
- 宋代苏轼在《策略》中写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扰也。”强调治理国家要把握大方向,不要过多干预细节。
近义词
-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
- 提纲挈领: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 把握全局:掌握整体情况
- 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的,放开次要的
- 纲举目张:抓住主要环节带动次要环节
反义词
-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
- 拘泥小节:过分在意琐碎细节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枝节
- 一叶障目:被局部现象迷惑而看不到整体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教我们画画时要大处着眼,先画整体轮廓再画细节。
- 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要像搭积木一样,大处着眼,先搭好大框架。
- 小学高年级:写作文时应该大处着眼,先确定中心思想再展开。
- 小学高年级:班长管理班级要大处着眼,抓纪律和学习氛围。
- 初中:城市规划要大处着眼,考虑交通、环境等整体布局。
- 初中:学习历史要大处着眼,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 初中:教练训练队员要大处着眼,先提高整体体能再细化技术。
- 高中:企业发展战略要大处着眼,把握市场趋势和核心竞争力。
- 高中:研究课题要大处着眼,先明确研究方向再深入细节。
- 高中:写论文要大处着眼,先构建逻辑框架再填充内容。
- 大学:国家治理要大处着眼,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大学:科研项目要大处着眼,先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 大学:创业计划要大处着眼,先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
- 职场:项目管理要大处着眼,把控进度和质量标准。
- 职场:商业谈判要大处着眼,抓住核心利益点。
- 职场:团队建设要大处着眼,培养共同价值观和目标。
- 生活:装修房子要大处着眼,先规划功能分区。
- 生活:旅行计划要大处着眼,先确定主要目的地。
- 生活:理财规划要大处着眼,先保障基本储蓄和投资。
- 社会:疫情防控要大处着眼,统筹医疗资源和社会秩序。
错误用法
- 过分强调细节:在战略会议上讨论字体颜色等无关紧要的细节,忽视了整体战略方向。
- 混淆主次:公司面临生存危机时,领导却专注于办公室绿植的摆放问题。
- 错误判断”大处”:把个人利益当作”大处”,而忽视集体或国家利益。
- 忽视实际情况:空谈”大处着眼”却不了解具体情况,导致决策脱离实际。
- 借口”大处”逃避责任:以”大处着眼”为名,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推诿塞责。
- 极端化理解:认为”大处着眼”就是完全不管细节,导致执行层面出现问题。
- 时机不当:在需要关注细节的技术操作阶段,仍然只谈宏观理念。
你可能感兴趣
大处落墨
大处落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chù luò mò,含义指在处理问题时注重宏观、整体的层面,强调全局观念和抓住主要矛盾。其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技巧。大处落墨的近义词包括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宏观思考等,反义词有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琐碎细节等。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从宏观角度出发,抓住重点。在正确使用上,应注意避免误解为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细节,或滥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例句展示了在各个领域中使用大处落墨的场景。
离本徼末
离本徼末是一个成语,意味着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这个成语强调在处理事物时,不应忽视主要方面而只注重次要方面,避免在处理问题时偏离根本的原则和目标。典故源自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轻重倒置等。错误用法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和效果不佳。在工作中、学习中、做决策时等场景都不应离本徼末,要把握事情的本质和核心。
细枝末节是什么意思
细枝末节的读音细枝末节的拼音为xì zhī mò jié。细枝末节的含义"细枝末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中细小、琐碎的部分或细节。它通常用来强调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内容,并用来对比那些不那么重要或次要的细节。细枝末节的典故"细枝末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树木的细小枝叶来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或细节。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用来形容事物中不那么重要或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细枝末节的近义词微不足道:指事物微小而不值得一提。无关紧要:指事物不重要或与整体关系不大。枝节问题:指次要的问题或细节。细节之处:指在细节上的细微差别或特征。细枝末节的反义词重中之重:指事物中
洞幽察微
洞幽察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òng yōu chá wēi,意为能够深入观察并洞察事物的微妙和幽深之处,形容人的观察力敏锐。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通过相关的典故和出处理解其内涵。洞幽察微的近义词包括明察秋毫、洞察先机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粗心大意等。这个成语可以在描述侦探、医生、考古学家等需要敏锐观察力的工作或场景中应用。然而,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和与其他词语混淆。
即小见大
“即小见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 xiǎo jiàn dà,指从细小之处看出大的趋势或本质。这个成语强调观察事物时,要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得出重要结论。其含义和用法常用来形容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该成语源于古代智慧故事,常见于形容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从细节入手,把握整体趋势。其近义词有微见大端、见微知著等,反义词包括视而不见、粗枝大叶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断章取义、轻视细节、滥用比喻和忽视整体的错误用法。
束上起下是什么意思
束上起下的读音束上起下的读音为shù shàng qǐ xià。束上起下的含义“束上起下”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形容在处理事情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同时也能注意到细节,既能够从上级的意图出发,也能够考虑到下级的实际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处理问题时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的能力。束上起下的典故“束上起下”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到这个成语所强调的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它可能来自于古代的治理经验或者文化传统,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的人。束上起下的近义词统筹兼顾全局观念全面考虑兼顾上下这些词语都强调了在处理事情时,既要考虑到整体,也要注意到细节,既要考
大处着墨
大处着墨是一个词汇,读音为dà chù zhuó mò。其含义指在绘画或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或重点,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布局和大的轮廓。常用来形容人的思考方式或做事方法,强调全局观和整体意识。其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古代绘画和文学创作中找到相关说法。近义词包括宏观把握、全面考虑等。反义词则是目光短浅、局部思维等。使用大处着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不要忽视细节或在不需要全面考虑的情况下随意使用。该词汇常用于形容策略制定、文学创作、问题处理等情境。
反听内视
反听内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tīng nèi shì。它表示在处理和决策问题时,不仅要听取外部意见,还要反思自我,审视自身行为思想。该成语源自《老子》并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通过反听内视修身养性。其近义词包括内省自察、深思熟虑、自我反思等。反义词为盲目从众、偏听偏信和自以为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反听内视有助于全面认识问题并做出明智决策。然而,错误使用此成语是不顾自我反省和检查,只凭个人喜好或偏见做决定。正确理解和使用反听内视非常重要。
寸辖制轮
“寸辖制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以小手段或小技巧控制大局或关键环节,强调以小制大、举重若轻的智慧。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比喻人能够掌控全局,化险为夷。其近义词包括以小搏大、以微知著等。反义词为粗枝大叶、舍本逐末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解决问题、管理、领导风格等场合。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不要用于不当场合或情境,不要随意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效果。
离本依末
离本依末是一个成语,意为脱离根本而追求末节,强调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该成语告诫人们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和关键,不被细节所迷惑。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并在多个领域出现。离本依末的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反义词为追本溯源、重本轻末等。在工作中、学习、决策、企业管理等方面,不能离本依末,需注重整体目标,明确主要和次要关系。错误使用场合包括在非正式场合、误用对象和搭配不当等。正确运用离本依末成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和抓住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