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鹤续凫

断鹤续凫:强求一律的荒谬之举

读音

duàn hè xù fú
(断:截断;鹤:白鹤;续:接续;凫:野鸭)

含义

  • :截断,强行改变。
  • :象征高洁、修长的禽鸟,腿长颈长。
  • :连接、延长。
  • :野鸭,腿短颈短,体型矮胖。
    整体含义:截断鹤的长腿接在野鸭的短腿上,比喻违背自然规律,强行改造事物特性,结果适得其反。

典故

典故出自《庄子·骈拇》: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以此讽刺儒家用礼法强行规范人性,如同强行改变鹤与凫的腿长,只会导致痛苦。后世用此成语批评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

近义词

  1. 削足适履:砍脚以适应鞋子,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
  2. 揠苗助长:拔高禾苗助其生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

  1. 顺其自然:遵循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
  2.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措施。
  3. 量体裁衣:依据客观条件灵活处理。

例句

小学阶段

  1. 弟弟非要给仙人掌天天浇水,简直是断鹤续凫,结果根都烂了。
  2. 老师说过,背课文要循序渐进,断鹤续凫式地死记硬背效果不好。

中学阶段

  1. 某些家长让孩子同时学五门才艺,这种断鹤续凫的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2. 城市改造中粗暴拆除古建筑,如同断鹤续凫,破坏了文化脉络。

高中及以上

  1. 经济政策若无视市场规律,断鹤续凫般强行干预,终将引发危机。
  2. 他的设计方案为了追求美观而牺牲实用性,实乃断鹤续凫之举。

(因篇幅限制,此处仅展示部分例句,完整版可扩展至20条)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褒义
    ❌ “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断鹤续凫,创造了高产作物。”(违背成语的批判性)
  2. 对象混淆
    ❌ “他断鹤续凫地练习钢琴,终于考过了十级。”(应为”勤学苦练”)
  3. 字面化使用
    ❌ “动物园把长颈鹿的脖子截断,真是断鹤续凫。”(过于直白,失去比喻意义)

总结:这一成语生动揭示了违背事物本性的荒谬,使用时需紧扣”强行改造导致恶果”的核心,避免脱离语境或误用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断鹤继凫

“断鹤继凫”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性和特性,导致事物不能正常发展。该成语源于《庄子·骈拇》中的故事,常用于形容生搬硬套、不切实际的行为。断鹤继凫的近义词包括生搬硬套、矫揉造作和画蛇添足,反义词则是顺其自然、顺水推舟和因地制宜。该成语常用来比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错误用法包括在教育、企业管理、个人行为等领域。应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避免断鹤继凫的做法。

生拉硬扯是什么意思

生拉硬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lā yìng chě。它指不顾具体情况和需要,强行拖拽或拉扯的行为,形容不按事物发展的规律,生硬地处理事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遵循规律、强行行事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搬运重物时的经验。生拉硬扯的近义词包括强拉硬拽、蛮拉硬扯等,反义词为顺其自然、温和处理等。在运用中,要注意避免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习或工作、解决问题等场景中生拉硬扯的错误用法,要尊重对方意愿和感受、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等。文章旨在通过介绍生拉硬扯的含义、典故、用法和错误场景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截鹤续凫

本文介绍了“截鹤续凫”这一古代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比喻做事情不切实际,强行将不同事物混为一谈或改变本质。文章通过解释成语出处和典故,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并列举了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截鹤续凫的错误用法和后果。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避免在实际生活中犯类似的错误。

附会穿凿

附会穿凿的读音及含义为无理地曲解原意,将两个不相关的事物强行联系并解释或引申。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附会穿凿的近义词包括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和曲解原意等。反义词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直抒胸臆。在日常交流、学术研究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附会穿凿,避免引起误解和争执,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续凫断鹤是什么意思

续凫断鹤的读音续凫断鹤的读音为 xù fú duàn hè。续凫断鹤的含义续凫断鹤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情不切实际,强行模仿别人,结果反而坏了事。其中,“续凫”指的是强行续接野鸭的腿,而“断鹤”则是比喻把鹤的腿折断。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强行模仿,结果导致事情失败或出现不良后果。续凫断鹤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野鸭被困在沼泽中,一个人想要救它,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救而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最终导致野鸭死亡。他先是试图用竹竿将野鸭的腿续接起来,但失败了;然后又试图将鹤的腿折断来救野鸭,结果也是徒劳无功。这个故事就成为了“续凫断鹤”这个成语的出处。此外,还有

无为自化是什么意思

无为自化的读音无为自化的拼音是wú wéi zì huà。无为自化的含义无为自化是一个成语,指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不依赖外力干预而自然形成。其中,“无为”指的是不刻意干预、不强行作为,“自化”则是指自然地变化、发展。无为自化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思想。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在《庄子》等道家经典中,就有关于无为而治的论述,即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不加以人为的干扰和强制。这种思想被后来的人们引申为“无为自化”,用来形容事物自然发展、不依赖外力干预的状态。此外,该成语也可以与《周易》中的“自然而然”相呼应。在《周易》中,强调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趋势,只

听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听其自然的读音读音标注: 听其(qí)自然(rán)。听其自然的含义"听其自然"这个成语指的是不主动去干预事物的进程,任其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加以人为的干涉或控制。它强调了顺其自然、顺其势态的哲学思想,表达了顺应自然规律的态度。听其自然的典故"听其自然"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古代,人们常常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听其自然的近义词顺其自然:指任由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不加以人为的干涉。任其发展:指不加干预地让事物自由发展。无为而

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句中国传统谚语,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的处世态度,比喻总会得到应得的东西,不必强求。其典故源自姜子牙垂钓的故事。这个谚语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并成为一种智慧的象征。其近义词包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无为而治等,反义词则是强求硬取、刻意为之、急功近利等。使用这个谚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故意引诱他人的行为。

敲榨勒索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敲榨勒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内容。该成语用来形容以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行索取他人财物或权益的行为,带有贬义。文章还提供了有关敲榨勒索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如误用为中性词或褒义词,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提醒读者在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贬义含义,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

强自取柱是什么意思

“强自取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ǎng zì qǔ zhù。它的含义是勉强自己去做不适当或不愿意的事情,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它出自《庄子·外物》的典故,提醒人们不要勉强去完成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近义词包括逆势而为、勉为其难、逞强好胜。反义词为量力而行、顺其自然、顺水推舟。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的语境搭配和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