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之急

倒悬之急

读音

dào xuán zhī jí

含义

  • 倒悬:头朝下悬挂着,比喻处境极其艰难困苦。
  • :紧迫、危急。
    整体含义:形容处境极其危急,像人被倒挂一样痛苦难忍,亟需解救。

典故

  1.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意思是说,施行仁政可以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如同把人从倒挂的状态解救下来。
  2. 《后汉书·臧洪传》
    “北鄙将告倒悬之急。”形容边境告急,形势危急。
  3. 《三国演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虽未直接使用“倒悬之急”,但表达的紧迫感与之相似。

近义词

  1.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2. 燃眉之急:比喻事情非常紧迫,像火烧眉毛一样。
  3.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4. 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反义词

  1. 安如泰山:形容安稳牢固,不可动摇。
  2. 稳如磐石:比喻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3. 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洪水来了,村庄面临倒悬之急,大家赶紧撤离!
    • 小猫被困在树上,真是倒悬之急,消防员叔叔快来救它!
  2. 小学高年级

    • 地震后,灾区人民处于倒悬之急,急需食物和药品。
    • 考试只剩十分钟,我还有一半题目没做,真是倒悬之急!
  3. 初中

    • 疫情暴发时,医疗资源短缺,许多患者面临倒悬之急。
    • 球队落后两分,比赛只剩最后一分钟,形势可谓倒悬之急。
  4. 高中

    • 国家经济陷入危机,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倒悬之急。
    •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生存面临倒悬之急,必须立即行动。
  5. 大学及以上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生态系统的倒悬之急不容忽视。
    • 金融风暴来袭,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倒悬之急迫在眉睫。

错误用法

  1. 形容个人情绪

    • ❌ 错误:我今天心情不好,感觉倒悬之急。
    • ✅ 正确:“倒悬之急”用于形容重大危机,不适用于个人情绪。
  2. 形容轻微困难

    • ❌ 错误:作业太多,真是倒悬之急。
    • ✅ 正确:作业多可以用“压力山大”或“手忙脚乱”,但不算“倒悬之急”。
  3. 用于非紧急场景

    • ❌ 错误:周末约会迟到五分钟,女友说我让她倒悬之急。
    • ✅ 正确:迟到可以用“心急如焚”,但“倒悬之急”过于夸张。

“倒悬之急”是一个形容极端危急情况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倒悬之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兵在其颈

兵在其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īng zài qǐng jǐng。它表示形势危急,如同士兵的脖子被敌人控制,形容事情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紧迫的境地。该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描述了楚汉相争时期的危急形势。近义词包括危在旦夕、岌岌可危和千钧一发,反义词有安然无恙、安之若素和稳操胜券。兵在其颈的使用需注意避免误用场合和误与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连用。文章提供了有关兵在其颈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朝不虑夕

“朝不虑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lǜ xī。其含义是形容人对于未来无法预料或无法打算,也用来形容人生活贫困、拮据,无法对明天的生活做出计划,强调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忧虑感。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描述的是赵盾对未来和国家的忧虑和不确定的生活状态。其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忧心忡忡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稳如泰山等。使用时应注注意其感情色彩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忧虑感的情况,如战争时期、经济状况不佳等。

大难临头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难临头”的读音、含义和典故,并解释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用来形容遇到重大困难或灾难的严峻形势,需要冷静应对。使用时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和语境搭配,避免错误用法。

倒悬之危

倒悬之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xuán zhī wēi,用以形容极度困难、极度危险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残酷刑罚“倒挂金钟”。该成语的含义强调了困境的严重性,如同被倒挂着一样,生活或处境十分艰难。其近义词有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等,反义词则包括安然无恙、安居乐业等。使用倒悬之危时需谨慎,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用法不当或与其他成语混用。例句中的使用场景包括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极端困境。

鲁阳麾戈是什么意思

鲁阳麾戈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故事,读音为lǔ yáng huī gē。该成语形容在危急时刻挥舞旗帜和武器指挥军队,扭转乾坤。典故多出现在历史文献如《淮南子》和《史记》中。近义词有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等,反义词有坐以待毙、束手无策等。使用时要避免不当场合、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滥用或误用成语本身含义。在例句中,鲁阳麾戈常用来描述在比赛或危机中扭转局势的情况。

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bīng lín chéng xià,意味着敌军已到城池近处,形势危急。它源自古代战争故事,用于形容战争中敌我双方对峙的状态,也比喻压力或困境已迫近。近义词有危在旦夕、迫在眉睫等,反义词有安然无恙、高枕无忧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成语的特定含义和语境,避免误用。

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成语“千钧一发”的读音为qiān jūn yī fā,用于形容形势极端危急,如同千钧重量悬于一发之间。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生死一线危险,强调形势的紧迫和危险性。其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相关典故包括悬崖走钢丝或紧急挽救灾难等场景。其近义词有危在旦夕、岌岌可危等,反义词则为安然无恙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错场合、用错对象以及搭配不当等常见错误。该成语用于形容紧急关头或极度危险的形势,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有所启发。

发引千钧

“发引千钧”是一个成语,形容力量或影响力极大。其读音fā yǐn qiān jūn,源于对力量和影响的夸张描述。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事物的重要性或影响力,如电影票房号召力、演讲感染力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滥用夸张以及不分场合等错误用法。总之,“发引千钧”是一个表达强烈力量和巨大影响力的成语,需谨慎而恰当地使用。

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是一个成语,形容事情紧迫到无法等待片刻的程度。其拼音为kè bù róng huǎn,源于古代计算时间的“刻”来表示时间的紧迫性。该成语与一些紧急、危急的情境相关联,如战争时期需要立刻采取行动等。近义词包括迫不及待、火烧眉毛、急不可待等。反义词有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等。文章提供了典故、用法及错误示例。如洪水淹没村庄、病人病情危急等情境都需要刻不容缓地采取行动。错误使用示例包括在不紧急场合使用和在与其他词语混淆时使用等。

性命交关是什么意思

性命交关的读音性命交关 的读音为“xìng mìng jiāo guān”。性命交关的含义“性命交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严重性达到了关乎生死的地步,意味着某事或某个决定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强调了事情的紧迫性和严重性,通常用于描述非常危险或重要的情境。性命交关的典故“性命交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死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在古代社会,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当某件事情被形容为“性命交关”时,意味着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性命交关的近义词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千钧一发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