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其颈

成语“兵在其颈”详解

读音

bīng zài qí jǐng

含义

  • :兵器,刀剑等武器。
  • :代词,指代某个人或事物。
  • :脖子。

整体含义:刀剑已经架在脖子上,比喻形势极其危急,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时,楚成王问他:“若你回国掌权,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若两国交战,我将退避三舍(九十里)以报恩。”后来晋楚交战,晋军果然退避三舍,但楚军仍紧逼不放。晋军将领说:“楚军骄横,兵在其颈,此战必胜!”最终晋军大胜。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谋士劝他突围,项羽叹道:“兵在其颈,岂能坐以待毙!”最终选择突围,但仍兵败自刎。

近义词

  1.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2. 千钧一发:比喻形势极其紧迫。
  3.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非常紧急。
  4. 命悬一线:生命危在旦夕。

反义词

  1. 安如泰山:形容极其安稳。
  2. 稳如磐石:比喻非常稳固。
  3. 高枕无忧:形容无忧无虑。
  4. 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考试时间快到了,小明还没写完作文,真是兵在其颈!
    • 小狗被大狗追到墙角,兵在其颈,吓得直发抖。
  2. 小学高年级

    • 比赛只剩最后一分钟,我们队还落后两分,真是兵在其颈!
    • 洪水快要淹没村庄,村民们兵在其颈,赶紧往高处逃。
  3. 初中

    • 敌军已经包围了城池,守城将士兵在其颈,但仍誓死抵抗。
    • 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感觉兵在其颈,必须尽快找到投资人。
  4. 高中

    • 高考倒计时只剩一周,许多学生感觉兵在其颈,加紧复习。
    • 谈判破裂,两国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可谓兵在其颈。
  5. 大学及以上

    •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许多企业兵在其颈,面临倒闭风险。
    • 科学家警告,气候变化已使人类生存环境兵在其颈,必须立即行动。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刀在脖子上”

    • ❌ 错误例句:他拿着刀,兵在其颈地威胁我。(应为“刀架在脖子上”)
    • ✅ 正确用法:公司面临破产,老板感觉兵在其颈。
  2. 误用于非危急场景

    • ❌ 错误例句:明天要交作业了,我还没开始写,真是兵在其颈啊!(作业未交不算生死攸关)
    • ✅ 正确用法:歹徒持刀逼近,他感觉兵在其颈,立刻报警。
  3. 误用为“压力大”

    • ❌ 错误例句:工作太多,感觉兵在其颈。(压力大不等于生死危机)
    • ✅ 正确用法:地震后,废墟下的幸存者兵在其颈,救援队争分夺秒。
  4. 误用于轻松场合

    • ❌ 错误例句:排队买奶茶的人太多,感觉兵在其颈。(排队并非危急情况)
    • ✅ 正确用法:火灾发生时,被困居民兵在其颈,消防员奋力救援。

“兵在其颈”是一个形容极端危急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兵在其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朝不保暮

本文介绍了成语“朝不保暮”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于形容生活的不确定性或经济状况的拮据,源于古代社会的不稳定性和贫困状况。其近义词如居无定所、飘摇不定等,反义词如安居乐业、稳定如山等。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乐观心态的表达或与“安居乐业”混淆使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第1篇)关于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我深知中华古诗词的瑰丽多彩。下面将展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以及相应的解释。一、古诗词1. 春雨》——唐代·杜甫春雨细如丝,楼阁浸轻纱。翠幕卷轻风,红花润水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描述了春雨如丝的情景,以及楼阁在雨中的景色。其中,“翠幕卷轻风”与“红花润水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让花朵更加娇艳的情景。2.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描绘春雨的诗句,来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3. 春雨寄

大难临头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难临头”的读音、含义和典故,并解释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用来形容遇到重大困难或灾难的严峻形势,需要冷静应对。使用时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和语境搭配,避免错误用法。

倒悬之危

倒悬之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xuán zhī wēi,用以形容极度困难、极度危险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残酷刑罚“倒挂金钟”。该成语的含义强调了困境的严重性,如同被倒挂着一样,生活或处境十分艰难。其近义词有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等,反义词则包括安然无恙、安居乐业等。使用倒悬之危时需谨慎,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用法不当或与其他成语混用。例句中的使用场景包括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极端困境。

命在旦夕是什么意思

命在旦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ìng zài dàn xī,形容生命极度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用以描述人的生命处于极度危急的状态。该成语还有其他出处和典故,如《左传》中的“朝不保夕”。命在旦夕的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和“危在旦夕”,反义词有“安如泰山”和“安然无恙”。在使用时需确保恰当性和准确性,避免误用和滥用。文章提供了命在旦夕的详细解释,包括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性命交关是什么意思

性命交关的读音性命交关 的读音为“xìng mìng jiāo guān”。性命交关的含义“性命交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严重性达到了关乎生死的地步,意味着某事或某个决定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强调了事情的紧迫性和严重性,通常用于描述非常危险或重要的情境。性命交关的典故“性命交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死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在古代社会,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当某件事情被形容为“性命交关”时,意味着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性命交关的近义词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千钧一发

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是一个成语,形容近距离交战或激烈竞争。源自古代战争中的近战,现也用于描述其他领域的竞争和冲突。该成语的读音为duǎn bīng xiāng jiē。典故来自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战斗。近义词有刀光血影、剑拔弩张等。反义词有隔岸观火、远交近攻等。短兵相接的误用是不适用于所有场合,并可能被误解为只有直接冲突。该成语强调了竞争中的合作与策略同样重要。

危若朝露是什么意思

危若朝露的读音危若朝露的拼音为wēi ruò cháo lù。危若朝露的含义"危若朝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或形势非常危险,如同早晨的露水一般,短暂而不稳定。它比喻形势或情况极为危急,有如清晨的露水一般易逝。危若朝露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在古代,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早晨的露水往往被视为短暂而脆弱的象征。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如果形势如同朝露般岌岌可危,那就意味着局势极其严重,需要立刻采取行动来避免灾难。具体典故和出处因历史久远已难以考证,但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危若朝露的近义词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崩溃或灭亡。千钧一发:形容事情处于极其紧要关头,就像一根头发悬在

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jí xī。它用来形容情况紧迫、生活困苦或事情到了紧急关头。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的典故,描述了晋国的阳城太守孟氏的生活困境。近义词有危在旦夕、急如星火、刻不容缓等。反义词包括长久之计、安然无恙、悠然自得等。使用朝不及夕时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误用。

大错特错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