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掤扒吊拷」详解
读音
掤扒吊拷(bīng bā diào kǎo)
含义
- 掤:捆绑、束缚。
- 扒:剥去衣物或强行拉扯。
- 吊:悬挂、倒挂。
- 拷:拷打、刑讯。
整体含义:指古代严酷的刑罚手段,将犯人捆绑、剥衣、吊起并拷打,形容极端的折磨或逼迫。现多比喻用极端手段逼迫他人招供或屈服。
典故
- 《水浒传》:
在梁山好汉的故事中,官府常对被捕的好汉施以“掤扒吊拷”,逼其认罪或供出同伙。例如,武松被张都监陷害时,就曾遭受此类酷刑。 - 《警世通言》:
明代小说中描述贪官污吏滥用私刑,对无辜百姓“掤扒吊拷”,强逼认罪。 - 历史记载:
南宋《洗冤录》提到,某些酷吏为快速结案,会对嫌疑人施以“掤扒吊拷”,导致冤案频发。
近义词
- 严刑逼供:用酷刑逼迫他人招供。
- 屈打成招:因受不了刑罚而被迫认罪。
- 酷刑折磨:用残忍手段使人痛苦。
-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逼迫他人服从。
反义词
- 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强迫。
- 晓之以理:用道理说服他人。
- 自愿招供:主动承认,无逼迫。
- 宽以待人:宽容对待,不施加压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古代坏人会用“掤扒吊拷”欺负好人。(简单解释)
-
小学高年级:
- 在《水浒传》里,许多英雄好汉都曾被官府“掤扒吊拷”。
-
初中:
- 历史上,不少冤案是因为官员滥用“掤扒吊拷”造成的。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专制政权仍在使用类似“掤扒吊拷”的手段镇压异见者。
(更多例句可根据具体语境调整)
错误用法
-
误用于轻松场景:
- ❌“老师用掤扒吊拷的方式让我们背课文。”(过于夸张,不恰当)
-
混淆近义词:
- ❌“他掤扒吊拷地劝我吃饭。”(应改为“苦口婆心”)
-
现代法律语境滥用:
- ❌“警察对嫌疑人掤扒吊拷。”(现代司法禁止刑讯逼供,用词不当)
-
形容非人为折磨:
- ❌“天气热得像掤扒吊拷。”(应改为“酷热难耐”)
总结:“掤扒吊拷”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成语,多用于描述极端逼迫或酷刑,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
你可能感兴趣
绷扒吊拷
绷扒吊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进行严厉的审问或拷问。其含义是紧紧捆绑或束缚,并将人吊起拷问,表示严厉审问或拷问某人,使其无法逃脱或反抗。源于古代审讯方式,常被用于描述黑暗年代对人实施的残酷审讯。其近义词包括严刑逼供等,反义词包括宽大处理等。错误用法是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用该成语形容过于严厉或残酷的对待方式,或在非正式场合或玩笑中随意使用。因此,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理解,避免误解。
绷爬吊拷
绷爬吊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困倦、筋疲力尽的状态。它的读音和含义解释见文内。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该成语的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文章内容丰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鼎镬刀锯
本文介绍了成语“鼎镬刀锯”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历史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常比喻极端的痛苦或灾难。源于古代酷刑记载,历史上有许多相似残酷的刑罚记载。近义词包括酷刑极刑等,反义词则为宽大为怀等。文章同时给出了正确和错误的用法示例。
鼎镬如饴
本文介绍了成语“鼎镬如饴”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和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对于苦难或艰难境遇毫不在意,甚至视为甘美,展现人的坚韧不拔精神。使用时应注意事项场合和语境,避免歧义或不当联想。
绿林强盗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绿林强盗”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绿林强盗指的是在山林间活动,以非法手段进行掠夺的强盗,常用来形容不法之徒。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绿林起义。文章还介绍了绿林强盗的近义词如匪徒、盗贼、暴徒、山贼,以及反义词如良民、正人君子、守法公民。同时,提供了关于绿林强盗的例句以助于理解。最后,强调了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应注意的误区,不应将所有在山林活动的人统称为绿林强盗,需注意语境和用词准确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
关于仁的古诗词
关于仁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展示《论语·里仁篇》节选作者:孔子及门徒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者与朝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门徒众多,此段文字出自《论语》。解析:孔子认为居住在有仁德之处最好。他提倡仁道,将“仁”看作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追求以“仁”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品格的修养。这段文字说明了仁心和修养的重要性。仁爱作者:杨婧原文:仁者爱人,以德为本。义者守道,以礼为先。作者与朝代:杨婧为现代人,此为现代诗。解析:此诗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者以爱人为本,以德行为基础。义者坚守道义,以礼为先。表达了对仁、义、礼等传统美
放火烧山
“放火烧山”这个成语指的是故意点燃山火,造成山林火灾的行为,用来形容破坏自然环境或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的行为。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形容故意破坏自然环境的极端行为。近义词包括纵火焚山、毁林燎原等,反义词则是保护山林、灭火救灾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于正常活动、自然灾害或不当场合,应仅在描述故意破坏山林的极端行为时使用。
蛊惑人心
蛊惑人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ǔ huò rén xīn,含义是用虚假的言辞、手段或行为迷惑人心,使人产生迷惑、困惑或动摇的情绪。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神秘的蛊术。近义词包括迷惑人心、欺诈人心和蒙蔽人心等,反义词包括启迪人心、明示真相和警醒人心等。文章提供了多个蛊惑人心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擢筋割骨是什么意思
擢筋割骨的读音擢筋割骨的读音为:zhuó jīn gē gǔ。擢筋割骨的含义擢筋割骨,字面意思为拔出筋骨,形容用力之猛或手段之狠辣。在成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势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使用极端手段,甚至伤害他人。擢筋割骨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拔筋割骨”来形容极端的痛苦或决绝的行动。因此,擢筋割骨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决心和行动。擢筋割骨的近义词暴行无道凶狠残暴残酷无情狠心辣手冷酷无情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可以用来形容擢筋割骨的行为。擢筋割骨的反义词仁慈宽厚心慈手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性格温和
放刁把滥
放刁把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不端、狡猾刁钻,喜欢耍滑头,做事马虎草率,不负责任。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能源于对古代社会中不负责任、狡猾刁钻的人的批评。其近义词包括狡猾奸诈、玩世不恭等,反义词为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放刁把滥的错误用法是过于严厉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也需避免滥用造成语言上的误解或不当谴责。该成语在描述那些不负责任、马虎草率的行为时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