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镬如饴

鼎镬如饴:甘愿承受苦难的崇高精神

读音

鼎镬如饴:dǐng huò rú yí

含义

  •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三足两耳,象征权力或刑罚工具。
  • :古代的大锅,常指烹人的刑具。
  • :如同,好像。
  • :麦芽糖浆,比喻甜美、愉悦的事物。

整体含义:形容人面对残酷的刑罚或苦难时,视死如归,甘之如饴,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典故

  1.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俘,元朝统治者以高官厚禄诱降,他宁死不屈,写下“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诗句,表达自己宁愿赴死也不变节的决心。
  2. 《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因反对宦官专权被捕,临刑前对母亲说:“儿今日赴鼎镬,如饮甘饴。”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气节。
  3. 《明史·方孝孺传》
    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处以极刑,他面对酷刑时坦然道:“死即死耳,鼎镬何惧!”

近义词

  1. 视死如归——形容人不怕死亡,把牺牲看作回家一样坦然。
  2. 甘之如饴——比喻甘愿承受艰难困苦,如同享受甜美的事物。
  3. 宁死不屈——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屈服于敌人或压力。
  4.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反义词

  1. 贪生怕死——形容人畏惧死亡,苟且偷生。
  2.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安逸,不顾长远大义。
  3. 畏首畏尾——形容胆小怕事,不敢面对困难。
  4. 屈膝投降——在压力下屈服,放弃原则。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胁,鼎镬如饴,一点也不害怕。
    • 英雄们为了国家,鼎镬如饴,值得我们学习。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革命先烈们面对敌人的酷刑,鼎镬如饴,展现了崇高的气节。
    • 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背叛朋友,真是鼎镬如饴!
  3. 初中(7-9年级)

    • 在民族危亡之际,许多仁人志士鼎镬如饴,用生命捍卫了尊严。
    •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信念,鼎镬如饴。
  4. 高中及以上

    • 文天祥的“鼎镬甘如饴”展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崇高气节。
    • 在极端困境中,他依然坚守原则,鼎镬如饴,令人敬佩。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享受美食”

    • ❌ 错误例句:这碗汤太好喝了,真是鼎镬如饴!
    • ✅ 正确用法:成语形容的是面对苦难时的态度,而非字面上的“美食”。
  2. 误用于轻松愉快的场景

    • ❌ 错误例句:周末去游乐园玩,鼎镬如饴!
    • ✅ 正确用法:成语适用于严肃、悲壮的语境,不能用于娱乐场景。
  3. 误用于形容物质享受

    • ❌ 错误例句:他中了彩票,生活鼎镬如饴。
    • ✅ 正确用法:成语强调精神层面的坚毅,而非物质享受。
  4. 误用于形容普通忍耐

    • ❌ 错误例句:他每天早起锻炼,鼎镬如饴。
    • ✅ 正确用法:成语适用于极端苦难或生死考验,不适用于日常小事。

总结:“鼎镬如饴”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成语,它歌颂了人在面对巨大苦难时的无畏精神。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力量,但误用则会显得不合时宜。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文天祥诗词

关于文天祥诗词(第1篇)关于文天祥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之韵,皆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文天祥的诗词更是以其深沉的意境、激昂的情感和崇高的气节而闻名于世。以下,将为您列举几首文天祥的诗词全文,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原文及作者、朝代《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朝代:元朝全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虏后,面对生死存亡之际所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热爱和坚定信念。二、诗词解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壮志凌云的气概,抒发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忧虑。首联“

10首关于忠烈的中国古典诗词 从屈原到文天祥感受碧血丹心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中华古诗词中对忠烈之士的歌颂和赞美。文章列举了多篇描写忠烈的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并逐篇进行了解析。这些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激昂的情感,展现了古代英雄的伟大形象和崇高品质,歌颂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无畏英雄。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应该被珍视并传承其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

描写文天祥的诗词

文章主要描述了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词及其事迹。通过几首不同的诗词,展现了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忠诚精神和坚定信念。同时,文章也体现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他的忠诚、英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柱。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体现,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10首描写浩然正气的经典诗词 感受中国文人的气节与风骨

这段摘要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如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对于正义、忠诚、清白等品质的追求和坚持,受到其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这些品质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

10首关于家国大义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文人的浩然正气与家国情怀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大义的诗词与诗篇,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以戍边将士、英雄人物、历史事迹等为背景,通过慷慨激昂的笔调,歌颂了坚守正义、舍生取义的精神,体现了大义的内涵。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大义的追求和崇尚。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人们为正义、真理、信仰而努力奋斗。

描写舍身报恩古诗词

这段摘要描述了多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围绕描写舍身报恩的古诗词进行阐述。文章通过引用不同朝代和作者的古诗词,展现了舍身报恩的精神,包括为了报答恩情而甘愿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古诗词涉及不同题材,如卖炭翁、农民、英雄烈士等,都表达了对于恩情之深深感激和愿意为之付出的精神。同时,摘要还提到了现代诗句对于舍身报恩精神的表达,并强调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整体来说,这段摘要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了舍身报恩的精神,语言简洁流畅。

砥砺风节

砥砺风节的正确读音为“dǐ lì fēng jié”,意指一个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通过不断磨炼和锻炼,保持品行高洁、节操坚定。该成语强调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风度与气节。其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品德追求。近义词有磨砺节操、锤炼风骨、砥节砺行等。反义词包括卑躬屈膝、腐化堕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与消极、负面的情境或轻浮的行为混淆。文章详细阐述了砥砺风节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注意事项。

大义凛然

大义凛然的正确读音及其含义被详细解释。该成语源于古代,尤其与三国时期关羽的形象紧密相关,用于形容人在重大事件或困难面前坚守正义,展现刚毅威严的姿态。大义凛然的近义词包括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等,反义词则是卑躬屈膝、苟且偷生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大义凛然错误用法的提醒。该成语在描述英雄人物、正义行为时常见,但在使用时需避免错误用法,以保持其原有的褒义价值。

从容就义

“从容就义”是一个成语,指在面临危险或困难时,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为正义或理想而甘愿牺牲生命。其典故源自文天祥等历史英雄人物。该成语出自《宋史·文天祥传》等历史文献,并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等词语意思相近,反义词为惊慌失措、苟且偷生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用。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是一种形容女性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能够保持贞洁、坚定和忠诚的品德的成语。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诗经》中的《柏舟》一诗,常用来赞美女性坚守贞操的品德。该成语的含义是坚守贞操、节操如柏木般坚贞不渝。其近义词包括贞节不渝、坚贞不屈等,反义词为失节败度、见利忘义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避免将其用于不适宜的场合或误解其含义。该成语不仅是形容女性的,更是一种对坚定信念和原则的追求和坚守的赞美。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