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绷爬吊拷」详解
读音
绷爬吊拷:bēng pá diào kǎo
含义
- 绷:捆绑、束缚。
- 爬:指强行拖拽或逼迫。
- 吊:悬挂,引申为折磨。
- 拷:拷打、审问。
整体含义:形容用严酷的刑罚折磨人,逼迫其招供或屈服。多用于形容古代刑讯逼供的手段,也可比喻极端的压迫或折磨。
典故
- 《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官府常对梁山好汉使用“绷爬吊拷”的手段,如林冲被高俅陷害时,就曾遭受酷刑逼供。 - 《警世通言》: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类似描述,如犯人被“绷爬吊拷”折磨至奄奄一息。 - 历史记载:
古代衙门审案时,常用“绷爬吊拷”逼供,如《明史·刑法志》记载,酷吏常以此法迫使无辜者认罪。
近义词
- 严刑拷打:用残酷的刑罚逼供。
- 酷刑逼供:以极端手段迫使招认。
- 百般折磨:用各种方法使人痛苦。
- 刑讯逼供:通过刑罚获取口供。
反义词
- 宽大处理: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 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强迫。
- 和风细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 晓之以理:用道理说服而非暴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古代坏人被抓后,可能会被“绷爬吊拷”。
- 故事里的英雄不怕“绷爬吊拷”。
-
小学高年级:
- 官府用“绷爬吊拷”逼他认罪,但他宁死不屈。
- 这种“绷爬吊拷”的手段太残忍了。
-
初中:
- 在封建时代,许多冤案都是“绷爬吊拷”造成的。
- 他宁愿死也不愿在“绷爬吊拷”下屈服。
-
高中及以上:
- 古代司法制度不完善,“绷爬吊拷”成为常见的逼供手段。
- 现代法律禁止“绷爬吊拷”,强调人权保护。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压力:
- ❌ “考试前,老师绷爬吊拷我们复习。”(错误,应改为“督促”或“严格要求”)
-
用于轻松场景:
- ❌ “妈妈绷爬吊拷我写作业。”(错误,应改为“督促”或“监督”)
-
比喻轻微惩罚:
- ❌ “爸爸绷爬吊拷我打扫房间。”(错误,应改为“让我”或“要求”)
-
形容心理压力:
- ❌ “工作压力大,感觉像被绷爬吊拷。”(错误,应改为“煎熬”或“折磨”)
总结:“绷爬吊拷”是一个带有强烈暴力色彩的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极端压迫或刑罚,不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压力或轻微惩罚。
你可能感兴趣
绷扒吊拷
绷扒吊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进行严厉的审问或拷问。其含义是紧紧捆绑或束缚,并将人吊起拷问,表示严厉审问或拷问某人,使其无法逃脱或反抗。源于古代审讯方式,常被用于描述黑暗年代对人实施的残酷审讯。其近义词包括严刑逼供等,反义词包括宽大处理等。错误用法是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用该成语形容过于严厉或残酷的对待方式,或在非正式场合或玩笑中随意使用。因此,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理解,避免误解。
成语掤扒吊拷是什么意思 详解读音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本文介绍了方言词语“掤扒吊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词语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香港等地,用于形容严厉的审问或拷问,或深入的调查和追问。其含义为捧起、撕扯、悬空、拷问之意。目前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其典故,可能源于民间口头传说或历史事件中的审问场景。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不恰当的用法。
鼎镬刀锯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鼎镬刀锯”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历史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常比喻极端的痛苦或灾难。源于古代酷刑记载,历史上有许多相似残酷的刑罚记载。近义词包括酷刑极刑等,反义词则为宽大为怀等。文章同时给出了正确和错误的用法示例。
截胫剖心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截胫剖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例句。该成语原指割断小腿、挖出心脏的残酷刑罚,现用于形容残忍行为或表达情感的极端方式。典故源自古代残酷刑罚。使用时应谨慎,避免滥用。
绷巴吊拷
绷巴吊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被极度束缚、捆绑或折磨的状态。其读音为bēng bā diào kǎo,典故可能源于古代刑罚或民间传说。近义词包括束缚严紧、捆缚等,反义词为自由自在。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把握语境和语气,以准确传达表达效果。
刃树剑山是什么意思
刃树剑山的读音为rèn shù jiàn shān,是一个成语,形容极其严酷的刑罚或极端的痛苦。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极刑的传说或故事。近义词包括极刑酷法、苦不堪言、磨难重重等。反义词为安乐舒适、轻松愉快、仁慈宽大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经历巨大痛苦和折磨的情境,但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为一般困难或虚构场景。
焚骨扬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焚骨扬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和错误用法。焚骨扬灰用来形容极度残忍、彻底毁灭的情景,表达了极度的仇恨和报复心理。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复仇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残忍和复仇心理。同时,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夸张和误用。
逼上梁山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逼上梁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ī shàng liáng shān,意味着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或处于无法选择的境地。该成语源于《水浒传》,用于形容人们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它的近义词包括迫不得已、骑虎难下、束手无策、走投无路等,反义词则为心甘情愿、自由自在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合适性,避免错误用法。例如:“他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乡谋生,真可谓被逼上梁山。”同时需注意避免夸张或不符合本意的用法。
刑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刑”字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刑”字的含义,包括刑罚、体罚、惩罚、征讨等动词含义,以及刑具、法式、仪式等名词含义。同时,也介绍了“刑”字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如《易》、《史记》、《周礼》等。
倚官仗势是什么意思
倚官仗势的读音读音标注:yǐ guān zhàng shì倚官仗势的含义“倚官仗势”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依附于官府的权势,凭借官府的权力和势力来欺压他人,为非作歹。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常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权、地位或财富等不正当手段欺压他人的人。倚官仗势的典故“倚官仗势”的典故源自古代社会,当时官府权力较大,一些不法之徒常常利用官府的权势来欺压百姓。这些人在官府的庇护下,肆意妄为,为所欲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个成语的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警示人们不要利用职权、地位等不正当手段来欺压他人。倚官仗势的近义词仗势欺人:指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或侮辱别人。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