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之危

倒悬之危

读音

dào xuán zhī wēi

含义

  • :颠倒,倒置。
  • :悬挂,悬空。
  • :的。
  • :危险,危急。

整体含义:形容处境极其危险,就像人被倒挂着一样,随时可能坠落或丧命。比喻情况十分危急,亟需解救。

典故

  1.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曾用“倒悬”比喻百姓的苦难,他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这里的“倒悬”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亟需解救。
  2. 《后汉书·臧洪传》
    臧洪在劝袁绍出兵救援时说道:“今王室衰弱,无岁不被兵革,天下倒悬,企望义兵。”此处“倒悬”形容国家局势危急,百姓盼望救援。
  3. 《三国演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倒悬之危”,但表达的意境与之相似。

近义词

  1. 危如累卵:形容危险到极点,像摞起来的蛋一样随时可能倒塌。
  2.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或地位极其不稳定,随时可能崩溃。
  3.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4. 命悬一线:形容生命或局势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5. 朝不保夕:形容处境艰难,随时可能遭遇不测。

反义词

  1. 安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2. 稳如磐石:比喻非常稳固,不会轻易改变或动摇。
  3. 固若金汤:形容防御或局势极其坚固,难以攻破。
  4. 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5. 高枕无忧:形容无忧无虑,毫无危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猫爬到了高高的树上,看起来真是倒悬之危啊!
    • 弟弟站在悬崖边拍照,妈妈吓得大喊:“快回来,太危险了!”真是倒悬之危。
  2. 小学高年级

    • 地震时,许多房屋摇摇欲坠,居民们处于倒悬之危中。
    • 洪水冲垮了堤坝,整个村庄面临倒悬之危,救援队迅速赶来。
  3. 初中

    • 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日夜奔波,生怕企业陷入倒悬之危。
    • 战争爆发后,难民们流离失所,生命如同倒悬之危。
  4. 高中

    • 全球经济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倒悬之危,稍有不慎就会破产。
    •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正面临倒悬之危。
  5. 大学及以上

    • 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让投资者感到倒悬之危,纷纷寻求避险资产。
    • 国际局势紧张,核战争的风险使世界处于倒悬之危的边缘。

错误用法

  1. 形容轻微危险

    • ❌ 错误:我今天差点迟到,真是倒悬之危啊!(迟到并非生死攸关的危险)
    • ✅ 正确:我今天差点被车撞到,真是倒悬之危!
  2. 用于非危急场景

    • ❌ 错误:考试没复习好,感觉倒悬之危。(考试不及格并非极端危险)
    • ✅ 正确:地震时大楼摇晃,居民们感到倒悬之危。
  3. 误用为“倒挂”的字面意思

    • ❌ 错误:他把画倒着挂,真是倒悬之危。(成语不用于描述实际悬挂状态)
    • ✅ 正确:登山时绳索断裂,他瞬间陷入倒悬之危。
  4. 用于无关紧要的事情

    • ❌ 错误:手机快没电了,倒悬之危啊!(手机没电并非危急情况)
    • ✅ 正确:病人失血过多,医生争分夺秒抢救,情况真是倒悬之危。
  5. 混淆近义词

    • ❌ 错误:这个花瓶放得不稳,有点倒悬之危。(应使用“危如累卵”)
    • ✅ 正确:战争爆发后,整个国家陷入倒悬之危。

你可能感兴趣

旦夕之危

本文介绍了成语“旦夕之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形容形势非常紧迫的危险或危机。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与具体时间混淆以及与其他类似成语混用。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注意事项。

朝不虑夕

“朝不虑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lǜ xī。其含义是形容人对于未来无法预料或无法打算,也用来形容人生活贫困、拮据,无法对明天的生活做出计划,强调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忧虑感。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描述的是赵盾对未来和国家的忧虑和不确定的生活状态。其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忧心忡忡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稳如泰山等。使用时应注注意其感情色彩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忧虑感的情况,如战争时期、经济状况不佳等。

朝不保暮

本文介绍了成语“朝不保暮”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于形容生活的不确定性或经济状况的拮据,源于古代社会的不稳定性和贫困状况。其近义词如居无定所、飘摇不定等,反义词如安居乐业、稳定如山等。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乐观心态的表达或与“安居乐业”混淆使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命在旦夕是什么意思

命在旦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ìng zài dàn xī,形容生命极度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用以描述人的生命处于极度危急的状态。该成语还有其他出处和典故,如《左传》中的“朝不保夕”。命在旦夕的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和“危在旦夕”,反义词有“安如泰山”和“安然无恙”。在使用时需确保恰当性和准确性,避免误用和滥用。文章提供了命在旦夕的详细解释,包括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持危扶颠

持危扶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wēi fú diān,意味着在危难之际扶助他人或支持正道。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强调了困难时期提供帮助的重要性。它不仅包括扶危济困的含义,还有助于理解相关近义词如扶危济困、解危济困等。持危扶颠的反义词包括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该成语的正确使用需要在恰当的场合下,结合实际行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文章通过历史典故和实例,深入解释了持危扶颠的精神内涵和实际运用。

危若朝露是什么意思

危若朝露的读音危若朝露的拼音为wēi ruò cháo lù。危若朝露的含义"危若朝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或形势非常危险,如同早晨的露水一般,短暂而不稳定。它比喻形势或情况极为危急,有如清晨的露水一般易逝。危若朝露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在古代,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早晨的露水往往被视为短暂而脆弱的象征。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如果形势如同朝露般岌岌可危,那就意味着局势极其严重,需要立刻采取行动来避免灾难。具体典故和出处因历史久远已难以考证,但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危若朝露的近义词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崩溃或灭亡。千钧一发:形容事情处于极其紧要关头,就像一根头发悬在

存亡安危

“存亡安危”的读音为cún wáng ān wēi,该成语用来形容形势的严重性,表示事物存在与否、安全与否都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它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用于描述国家或组织的生死存亡和安全危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如生死存亡、安危祸福等,都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反义词如安然无恙、安居乐业等,则表达了与之相反的状态。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场合使用、乱用词语搭配、误用语境以及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选择合适的用法。

鱼游沸釜是什么意思

鱼游沸釜的读音鱼游沸釜(yú yóu fèi gǔ)。鱼游沸釜的含义“鱼游沸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十分危险,如同鱼儿在滚烫的锅中游动一样,无法逃脱。它比喻人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面临极大的困境或灾难。鱼游沸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故事中,鱼在滚烫的锅中挣扎游动,象征着人们面对的困境和危险。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极度危险的境地,表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鱼游沸釜的近义词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即将发生灾难。千钧一发:比喻形势非常危急,好像千斤重的东西悬在一根头发上一样。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九死一生:形容生命垂危或极度危险的情况。朝不保夕:形容形势危急,随时

变危为安

变危为安的读音为biàn wēi wéi ān。该成语意味着将危险或困境转化为安全或顺利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中国,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智慧和勇气。近义词包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等。反义词为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以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jí xī。它用来形容情况紧迫、生活困苦或事情到了紧急关头。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的典故,描述了晋国的阳城太守孟氏的生活困境。近义词有危在旦夕、急如星火、刻不容缓等。反义词包括长久之计、安然无恙、悠然自得等。使用朝不及夕时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误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