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夕之危
读音
dàn xī zhī wēi
含义
- 旦:早晨,指短暂的时间。
- 夕:傍晚,同样表示短暂的时间。
- 危:危险、危急。
整体含义:形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或紧迫的危机,强调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典故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旦夕之危”,但表达了国家随时可能面临覆灭的危险,与成语含义相近。 - 《后汉书·窦融传》
窦融在劝降隗嚣时曾说:“今豪杰竞逐,雌雄未决,当各据其土宇,与陇、蜀合从,高可为六国,下不失尉佗。今若不早图,后虽悔之,亦无及已。”这里的“若不早图”暗含“旦夕之危”的意思,即若不及时行动,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危机。 - 民间故事
古代一位将军镇守边关,敌军突然逼近,副将劝他立即备战,说:“敌军旦夕可至,若不早作准备,恐有覆灭之危。”将军采纳建议,最终化险为夷。
近义词
- 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生。
- 千钧一发:比喻极其危急的时刻。
-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非常紧迫,必须立即处理。
-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或地位极其危险,随时可能崩溃。
反义词
- 安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稳如磐石:比喻非常稳定,毫无危险。
- 高枕无忧:形容无忧无虑,毫无危机感。
- 安然无恙:指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台风要来了,我们必须赶紧回家,不然会有旦夕之危。
- 小兔子看到大灰狼靠近,知道有旦夕之危,立刻躲进了洞里。
-
小学高年级:
- 这座老房子年久失修,遇到地震可能会有旦夕之危。
- 医生告诉病人,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有旦夕之危。
-
初中:
- 公司资金链断裂,面临旦夕之危,管理层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正面临旦夕之危。
-
高中:
- 在战争年代,许多百姓时刻生活在旦夕之危中。
- 金融风暴来袭,许多企业一夜之间陷入旦夕之危。
-
大学及以上:
-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系统正面临旦夕之危。
- 网络安全漏洞若不及时修补,企业数据将遭遇旦夕之危。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长期存在的慢性问题。
- ❌ 他的高血压是旦夕之危。(高血压是慢性病,不适用)
- ✅ 他的血压突然飙升,医生说是旦夕之危。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无关紧要的小事。
- ❌ 明天要考试了,我有旦夕之危。(考试并非生命危险)
- ✅ 山体滑坡即将发生,村民面临旦夕之危。
-
错误场景:夸大日常风险。
- ❌ 下雨没带伞,真是旦夕之危。(淋雨不算危急情况)
- ✅ 洪水即将淹没村庄,百姓遭遇旦夕之危。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已经过去的事情。
- ❌ 昨天差点迟到,真是旦夕之危。(危险已过,不适用)
- ✅ 火山即将喷发,当地居民面临旦夕之危。
总结:“旦夕之危”用于形容极其紧迫、严重的危险,不能滥用或夸张使用,否则会削弱其表达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
危在旦夕是什么意思
危在旦夕的读音危在旦夕的拼音为wēi zài dàn xī。危在旦夕的含义"危在旦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或形势极其危险,即将发生严重后果的紧迫状态。它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危险的严重性。危在旦夕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中描述了扁鹊为齐桓侯治病的故事。扁鹊观察到齐桓侯的身体状况不佳,但齐桓侯并未在意。扁鹊多次提醒,但齐桓侯仍不以为意。最终,扁鹊预测齐桓侯的病情将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说“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病名已不可为,今疾之已移至膏肓,药不能治。非砭石之所能及,将在旦夕。” 意思就是疾病已经深入
行不履危是什么意思
行不履危的读音行不履危的读音为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的含义“行不履危”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行动中不陷入危险或困境。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行动中要谨慎小心,避免因疏忽而陷入危险之中。行不履危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智者如何谨慎行事,避免陷入危险之中。据说在古代,有一位智者,他总是能够在行走时避开危险,不让自己陷入困境。他的智慧和谨慎让人们十分钦佩,于是就形成了“行不履危”这个成语。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左传》等古代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强调了人们在行动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而陷入危险之中。行不履危的近义词小心翼翼:形容人做事非常小心
命在旦夕是什么意思
命在旦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ìng zài dàn xī,形容生命极度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用以描述人的生命处于极度危急的状态。该成语还有其他出处和典故,如《左传》中的“朝不保夕”。命在旦夕的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和“危在旦夕”,反义词有“安如泰山”和“安然无恙”。在使用时需确保恰当性和准确性,避免误用和滥用。文章提供了命在旦夕的详细解释,包括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燕巢危幕是什么意思
燕巢危幕的读音燕巢危幕的读音为yàn cháo wēi mù。燕巢危幕的含义“燕巢危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危险,形势紧迫,就像燕子在危险的幕布下筑巢一样。它比喻处在危险的环境中,形势岌岌可危。燕巢危幕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只燕子在危险的幕布下筑巢,象征着身处险境。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处于危险境地的人们或事物。典故出处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盾曾在宫中设宴,宴会上有人献上一只燕子作为佳肴。赵盾看到燕子在幕布下筑巢,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巢于幕,其危可知。”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燕巢危幕”这个成语。典故出处二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古
事危累卵是什么意思
事危累卵的读音标注拼音:shì wēi lěi lǔan事危累卵的含义事危累卵是指事情处于危险境地,形势紧迫,如同把很多蛋叠放在一起一样危险。形容事情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后果。事危累卵的典故典故一: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刘邦的谋士张良献计,将韩信等大将派去救援,才解了围。这个典故中,“事危累卵”用来形容当时刘邦所面临的危险形势。典故二:还有一则古代故事,说一个农夫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准备去集市上卖。路上遇到一只狼追赶他,他只能把篮子高高举起以保护鸡蛋。然而当他发现篮子里的鸡蛋太多,篮子摇摇欲坠时,他深感自己正
池鱼幕燕
池鱼幕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处境险恶,随时可能遭受不幸。其标准读音为chí yú mù yàn。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具体出处可追溯到《文选·自序》。它可形容生活环境或境遇的险恶,也可以用来表达人生不易的感慨。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危如累卵、朝不保夕等,反义词有安如磐石、安居乐业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可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和担忧,也可用于自我描述或批评他人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鸟覆危巢是什么意思
鸟覆危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iǎo fù wēi cháo,比喻个人或组织陷入危险或困境。源自《诗经》和《左传》的典故。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等。反义词有安然无恙、安居乐业、稳如泰山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不可随意用于形容普通困难或挑战。
朝不保暮
本文介绍了成语“朝不保暮”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于形容生活的不确定性或经济状况的拮据,源于古代社会的不稳定性和贫困状况。其近义词如居无定所、飘摇不定等,反义词如安居乐业、稳定如山等。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乐观心态的表达或与“安居乐业”混淆使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鱼游沸釜是什么意思
鱼游沸釜的读音鱼游沸釜(yú yóu fèi gǔ)。鱼游沸釜的含义“鱼游沸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十分危险,如同鱼儿在滚烫的锅中游动一样,无法逃脱。它比喻人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面临极大的困境或灾难。鱼游沸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故事中,鱼在滚烫的锅中挣扎游动,象征着人们面对的困境和危险。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极度危险的境地,表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鱼游沸釜的近义词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即将发生灾难。千钧一发:比喻形势非常危急,好像千斤重的东西悬在一根头发上一样。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九死一生:形容生命垂危或极度危险的情况。朝不保夕:形容形势危急,随时
腹背之毛
腹背之毛的读音为fù bèi zhī máo,其含义为形容人或事物陷入极其危险的困境,无法摆脱。该成语常用于比喻战争或生活中的艰难境地。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表达生活艰难和困境的比喻。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危如累卵等。反义词有安然无恙、宁静致远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字面意思,滥用在不恰当的场合,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例句描述了人们在使用该成语时的不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