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扇夏炉
读音
dōng shàn xià lú
含义
- 冬:冬天,寒冷的季节。
- 扇:扇子,用于扇风纳凉的工具。
- 夏:夏天,炎热的季节。
- 炉:火炉,用于取暖的器具。
整体含义:冬天送扇子,夏天送火炉,比喻做事不合时宜,毫无用处,甚至适得其反。
典故
- 《淮南子·说山训》:
“冬有扇,夏有炉,虽工巧,无益于事。”
意思是冬天做扇子,夏天做火炉,即使做得再精巧,也没有实际用处。 - 《韩非子·显学》:
“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今夫与人相若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与人相若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惰也。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
韩非子借此批评不合时宜的政策,类似于“冬扇夏炉”。 - 《后汉书·张衡传》:
“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
比喻不合实际的行为,与“冬扇夏炉”寓意相近。
近义词
- 不合时宜:指行为或言论不符合当前的情况或需要。
- 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努力而没有成效。
- 多此一举: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 南辕北辙: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
反义词
- 雪中送炭: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 恰到好处:做事符合时机,不早不晚。
-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适可而止:做事不过度,恰到好处。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冬天送扇子,就像“冬扇夏炉”,一点用都没有。
- 夏天穿棉袄,真是“冬扇夏炉”啊!
- 老师让我们带雨伞,结果是大晴天,真是“冬扇夏炉”。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总是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帮忙,简直是“冬扇夏炉”。
- 考试结束了才复习,这不是“冬扇夏炉”吗?
- 夏天送暖宝宝,真是“冬扇夏炉”的做法。
-
初中(7-9年级):
- 政策出台太晚,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简直是“冬扇夏炉”。
- 在科技时代推广过时的技术,无异于“冬扇夏炉”。
- 他的建议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真是“冬扇夏炉”。
-
高中及以上:
- 在经济衰退时提高税收,无疑是“冬扇夏炉”的政策。
- 在信息时代仍坚持纸质办公,未免显得“冬扇夏炉”。
- 他的理论虽然精致,但脱离实际,终究是“冬扇夏炉”。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雪中送炭”:
- ❌ 他在我困难时帮助我,真是“冬扇夏炉”。(应为“雪中送炭”)
- ❌ 这份礼物来得正是时候,简直是“冬扇夏炉”。(应为“恰到好处”)
-
误用为“多此一举”:
- ❌ 他明明可以一句话说完,却啰嗦半天,真是“冬扇夏炉”。(应为“多此一举”)
- ❌ 重复做已经完成的工作,简直是“冬扇夏炉”。(应为“徒劳无功”)
-
误用为“不合时宜”:
- ❌ 他的笑话在严肃场合显得“冬扇夏炉”。(应为“不合时宜”)
- ❌ 在葬礼上放欢快的音乐,真是“冬扇夏炉”。(应为“不合时宜”)
-
误用为“南辕北辙”:
- ❌ 他想减肥却天天吃甜食,简直是“冬扇夏炉”。(应为“南辕北辙”)
- ❌ 学习方法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是“冬扇夏炉”。(应为“事倍功半”)
总结:“冬扇夏炉”强调不合时宜、毫无用处,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夏炉冬扇是什么意思
夏炉冬扇的读音读音:xià lú dōng shàn拼音注音:ㄒㄧㄚˋ ㄌㄨˊ ㄉㄨㄥ ㄕㄢˋ夏炉冬扇的含义“夏炉冬扇”是一个成语,字面上意为夏天使用炉子,冬天摇动扇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与季节、时令不合,或者行为与实际情况不符,显得不合时宜或不合逻辑。它也常用来比喻某些人言行不合时宜,或者所做的事情与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夏炉冬扇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季节和气候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于生活习俗的总结。在古代,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生活起居和日常活动,如夏天使用扇子、冬天使用炉火取暖。而“夏炉冬扇”则违背了这一自然规律,因此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夏炉冬扇的近义词不合时
冬箑夏裘
本文介绍了成语“冬箑夏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并给出了一系列例句。该成语形容做事与季节、时令等不符常理或不合时宜,行为举止不合情理。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以及在文学创作中滥用该成语的问题。提醒读者在使用成语时,应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正确运用。
秋行夏令是什么意思
"秋行夏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ū xíng xià lìng"。它表示在秋季做出与夏天相关的行为,形容行为与季节、气候等不协调,不合时宜。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对自然时序的深刻观察和尊重。其近义词有时序错乱、逆时行事等,反义词有顺时应变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特定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用。错误用法包括在春天使用、语意混淆和不当搭配等。
五月披裘是什么意思
五月披裘的读音读音:wǔ yuē pī qiú五月披裘的含义“五月披裘”指的是在天气已经变得炎热的时候,仍然穿着皮衣或裘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穿着过于厚重或与季节不符的衣物,或者形容人行为举止不合时宜。五月披裘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贤士在五月份的炎热天气里仍然穿着裘衣,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他身处的地方气候寒冷,即使是在夏天也需要穿着厚重的衣物来保暖。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举止不合时宜的人。五月披裘的近义词寒衣暑穿:形容在炎热的天气里仍然穿着厚重的衣物。不合时宜:指行为或言论与当时的环境、气氛等不相符合。夏裹冬装:形容在夏天
不合时宜
本文介绍了“不合时宜”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不合时宜指某事物或行为与时代、环境等不相符合,显得不合适或不恰当。文章通过多个典故和例句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强调了与周围环境匹配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是滥用该成语形容一切不同的事物或行为,需要考虑场合的适当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头上安头是什么意思
头上安头的读音拼音: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的含义“头上安头”字面上意为在头上再增加一个头,引申为做事多此一举,无谓地增加麻烦或重复做某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做事不切实际,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复杂,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头上安头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有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某种仪式或戏剧表演,人们为了追求某种效果而在头上加装饰物,从而形成了“头上安头”的说法。另外也有说法称其源于古代的某种文字游戏或谜语,由于形式上与“画蛇添足”类似,常被用来形容多此一举的行为。头上安头的近义词画蛇添足重复无益画蛇补足徒劳无功多此一举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类似“头上安头”的意思,即
逢时遇节
逢时遇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éng shí yù jié。该成语意指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节日或时节,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出现或发生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这个成语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了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天时地利人和”。在适当的语境中,这个成语可以被用来描述庆典活动、电影公映时间等逢时遇节的事件。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不能用来形容错过时机或不合时宜的情况。
夏虫语冰是什么意思
夏虫语冰的读音夏虫语冰的读音为:xià chóng yǔ bīng。夏虫语冰的含义夏虫语冰字面意思是指夏天的小虫谈论冬天的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见识有限,无法理解或谈论超出自己经验范围的事物。它也常用来比喻那些对未知事物或陌生领域妄加评论的人。夏虫语冰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夏天的虫子问其他生物关于冬天的冰的情况。由于这只虫子只在夏天生活,它无法理解冬天的冰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见识有限,无法理解超出自己经验范围的事物的人。夏虫语冰的近义词井底之蛙:形容人的眼界狭窄,无法理解或看到更大的世界。一知半解:指只知道一点皮毛,不深入理解或掌
冬裘夏葛
冬裘夏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qiū xià gě。它比喻根据季节变化更换衣物,也用来形容不同季节或环境下的不同需求或变化。源于古代中国,反映古人随季节更换衣物的习惯。其近义词有寒来暑往、春暖花开、随季更衣等,反义词有四季如一、恒温不变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吴牛喘月是什么意思
吴牛喘月的读音吴牛喘月,拼音为 wú niú chuǎn yuè。吴牛喘月的含义吴牛喘月指的是吴地的水牛因天气炎热而喘息不止,仿佛看到月亮上的阴影也像水中的冰块一样,形容天气酷热至极。吴牛喘月的典故传说在古代的吴国,天气非常炎热,水牛是当地的重要劳动工具。由于天气酷热,水牛在田间劳作后常常喘息不止。当地的农夫发现,每当夏日的傍晚时分,水牛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时,都会感到更加疲惫不堪,仿佛月亮的阴影也能给它们带来更多的炎热感。因此,人们用"吴牛喘月"来形容极度炎热和疲劳的情景。吴牛喘月的近义词汗流浃背:形容人因天气炎热或工作辛苦而汗流不止。暑气逼人:形容天气酷热难耐。烈日炎炎:形容太阳照射得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