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温夏清

冬温夏清

读音

dōng wēn xià qīng

含义

“冬温夏清”是一个形容孝顺父母的成语。其中:

  • 冬温:冬天使父母温暖,指冬天为父母保暖。
  • 夏清:夏天使父母凉爽,指夏天为父母消暑。
    整体含义是指子女细心照料父母,使其冬暖夏凉,体现孝顺之心。

典故

  1. 《礼记·曲礼上》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qìng),昏定而晨省。”
    这是最早记载“冬温夏清”的典籍,强调子女应时刻关心父母的冷暖。
  2. 《后汉书·黄香传》
    东汉孝子黄香,九岁时便懂得冬天为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扇凉席,成为“冬温夏清”的典范。
  3. 《颜氏家训》
    颜之推在书中强调子女应“冬温夏清”,认为这是孝道的基本表现。

近义词

  1. 扇枕温席:形容子女孝顺父母,如黄香的故事。
  2. 晨昏定省:指早晚问候父母,关心其起居。
  3. 孝感动天:形容孝顺至极,连上天都被感动。
  4. 承欢膝下:指陪伴父母,使其开心。

反义词

  1. 忤逆不孝:指不孝顺父母,甚至顶撞、虐待父母。
  2. 六亲不认:形容冷酷无情,连至亲都不顾。
  3. 忘恩负义:指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行为恶劣。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每天给奶奶倒热水,真是冬温夏清的好孩子。
    • 冬天到了,小红帮妈妈暖被子,做到了冬温夏清。
  2. 小学高年级

    • 黄香冬温夏清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要从点滴做起。
    • 我们要学习古人冬温夏清的精神,关心父母的冷暖。
  3. 初中

    • 冬温夏清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是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 现代科技发达,但冬温夏清的孝道精神依然值得传承。
  4. 高中及以上

    •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冬温夏清的孝道更显珍贵。
    • 冬温夏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的核心价值观。

错误用法

  1. 用于朋友关系
    ❌ “我和好朋友冬温夏清,互相照顾。”
    (正确:该成语专指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适用于朋友。)
  2. 用于天气描述
    ❌ “这个地方气候宜人,冬温夏清。”
    (正确:成语指人的行为,不能形容气候。)
  3. 用于宠物照顾
    ❌ “我每天给狗狗冬温夏清,让它过得很舒服。”
    (正确:成语仅用于子女对父母,不能用于动物。)
  4. 用于自我夸耀
    ❌ “我冬温夏清,是个大孝子。”
    (正确:孝顺是实际行动,不宜自我标榜。)

“冬温夏清”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体现。正确理解和使用它,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你可能感兴趣

冬温夏凊

“冬温夏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wēn xià jìng,意为在冬夏季节都尽心侍奉父母,使父母感到舒适温暖。源自《礼记·曲礼上》的典故,强调了孝顺和体贴的品德。近义词包括孝顺、体贴、恭敬等,反义词则是不孝、冷漠等。使用时要避免误用在不相关语境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描绘了人们对待父母的一种态度和品德,是尊重和爱护父母的表现。

关于孝的5首诗词

关于孝的5首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五首一、《孝歌》作者:佚名(汉朝)孝子至诚至心苦,爱深情长暖人心。人间最苦双亲泪,膝下子女犹未知。唯愿吾家双老安,世代相承孝顺情。解析:这是一首失名的孝歌,反映出古人对于孝顺的敬重之情,强调了孝子至诚至心的品质,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关怀。二、《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诗人以寸草心相比自己的孝心,感叹孝敬之情的难以回报。三、《孝感天地》作者:佚名(宋朝)天地重孝孝当先,为人子女要孝贤。百善先孝为根本,孝顺父母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第1篇)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描写母爱的诗,其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名句,表达了孝敬父母的心意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寸草心是指儿女的孝心,三春晖则是指父母给予的温暖和恩情。《别老母》——黄景仁(清)搴帏拜母河梁上,临发复还开。白发垂髫留不住,泪眼长望泪痕斑。慈母爱子心如水,爱子心深似海渊。生汝养汝何所报,但为报恩付此生。解析:黄景仁的《别老母》是描述临别时对母亲的眷恋与感慨,诗中的“慈母爱子心

关于孝慈的诗词

关于孝慈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慈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孝慈诗》作者:佚名孝为德之本,慈乃心之根。父母恩如海,孝子情似金。解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孝与慈的重要性。孝是道德的根本,慈是内心的根本。父母之恩如同大海般深广,而孝子的情感则如金子般珍贵。《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同时也体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长恨歌》(节选)作者:白居易(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处省略部分内容)……孝感天地长且

关于孝古诗词

关于孝古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宝贵遗产,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怀念,还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下面是一些符合“关于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孝为先》诗词原文《诗经·蓼莪》"蓼蓼莪兮,匪莪伊蔚。哀父之恩,思孝之归。"作者及朝代此诗为《诗经》中的一篇,其具体作者及创作朝代为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蓼草起兴,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深深怀念和孝道的回归。诗中流露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子女应尽的孝道责任。二、《孝感天地》诗词原文《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办事,终于立身。大哉孝也,其可忘乎!"作者及朝代《孝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为孔子

关于孝道古诗词

关于孝道古诗词(第1篇)关于孝道古诗词一、诗文呈现《孝歌》作者:佚名(无具体作者)原文:孝道无疆天地宽,人伦之始本天然。亲恩浩荡千重意,孝子忠诚万古传。日月无私照慈母,山川有情待孝贤。人生百善先为孝,行孝方知天地宽。朝代:无具体朝代,为民间流传之作。解析:此诗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是天地宽阔的根源,是人伦之始,是慈母的恩情和孝子的忠诚得以流传万世的基石。《游子吟》作者:孟郊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游子思乡之情,道出孝顺之重要,通过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情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孝顺的必要性。《百孝篇》节选原文:天地重孝孝当

关于孝道孝心的诗词

关于孝道孝心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道孝心的诗词自古以来,孝道孝心一直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伦理观念,许多古诗词都以此为主题。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搜集的一些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游子吟》作者:孟郊朝代:唐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描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反映了游子对母亲的孝顺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亲对远行游子的担忧与不舍,以及游子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二、《孝经》节选孝子之养亲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解析:这是《孝经》中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孝子应该以快乐的心情来侍奉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是孝道孝心的核心体现。三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第1篇)小学生古诗词中的孝道一、古诗全文及解析1. 《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游子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古诗词。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不舍之情。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道出了孝顺的道理,即子女应尽孝道,报答母爱之深沉。2. 《拜新年》 黄景仁(明)常恐时光易逝去,独思亲爱在家中。欲知孝子心中意,只望双亲笑颜开。解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孝子对父母的思念和希望父母安乐的心愿。诗人以“孝子”自居,表达了希望父母能够因自己的存在而

关于孝亲诗词

关于孝亲诗词(第1篇)关于孝亲诗词的探讨自古以来,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也不乏对孝道的赞美和传承。以下是一些关于孝亲的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小雅·蓼莪原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无恤,复我无疾。作者:先秦诗人,佚名(非特指某位诗人)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诗中用直白的叙述,描写了父母生养照顾的辛劳,体现孝敬之情。二、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原文:孝子坟前尽孝心,慈亲墓上泪沾襟。世间孝道何须问,唯有孝心最可亲。作者:元稹(唐朝)解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孝子的真挚情感。诗中强调了孝心的重要性,是

犬马之养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犬马之养”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近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比喻人的忠诚和温顺。文章还列举了犬马之养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本文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犬马之养的精神,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