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哺之恩

返哺之恩

读音

fǎn bǔ zhī ēn

含义

  • :返回、回馈。
  • :喂养,特指父母对子女的养育。
  • :恩情、恩惠。
    整体含义:比喻子女长大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乌鸦反哺一样。

典故

  1. 《本草纲目》:李时珍在书中记载:“乌鸦有返哺之义,人岂可不如鸟乎?”强调乌鸦长大后喂养老乌鸦的行为,以此比喻人应当孝顺父母。
  2. 《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用动物行为比喻孝道,强调子女应知恩图报。
  3. 民间传说:相传乌鸦幼时由父母喂养,长大后父母年老无法觅食,小乌鸦会反过来喂养父母,因此被视为孝道的象征。

近义词

  1. 寸草春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如小草难以回报春天的阳光。
  2. 结草衔环:形容报恩至死不忘,源自古代报恩的典故。
  3.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常引申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反义词

  1.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
  2. 恩将仇报:用仇恨回报恩惠,形容极度不义。
  3. 忤逆不孝:违背父母意愿,不孝顺长辈。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乌鸦懂得返哺之恩,我们也要孝顺爸爸妈妈。
    • 老师教我们要像乌鸦一样,长大后回报父母的恩情。
  2. 小学高年级

    • 他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寄钱,真是懂得返哺之恩。
    • 古人说“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怎么能不孝顺父母呢?
  3. 初中

    •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应当铭记返哺之恩。
    • 他放弃高薪工作回乡照顾生病的母亲,践行了返哺之恩。
  4. 高中及以上

    • 返哺之恩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应体现在精神上的关怀。
    • 现代社会节奏快,但返哺之恩的传统美德不应被遗忘。

错误用法

  1. 用于朋友之间

    • ❌“朋友帮了我,我要报答他的返哺之恩。”(错误,该成语仅用于子女对父母)
  2. 用于上级对下级

    • ❌“领导栽培我,我要回报他的返哺之恩。”(错误,应用“知遇之恩”)
  3. 用于动物报恩

    • ❌“这只狗救了主人,真是返哺之恩。”(错误,应用“救命之恩”)
  4. 用于国家或社会

    • ❌“我们要回报祖国的返哺之恩。”(错误,应用“养育之恩”或“培育之恩”)

返哺之恩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孝道观念,提醒人们不忘父母恩情,并在有能力时回报。正确使用这一成语,不仅能体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传承传统美德。

返哺之恩.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古典诗词中10首描写哺育之恩的佳作 关于父母养育与孝道的经典诗句赏析

哺育之恩,诗以咏之——古典诗词中的"哺"意象探微"哺"字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指鸟类以口喂食幼雏的自然行为,更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养育。这一充满温情的意象,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本文选取唐宋元明清各代诗人笔下关于"哺"的佳作,解析其中蕴含的伦理情感与生命哲思。1. 孟郊《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虽未直言"哺"字,却以"三春晖"暗喻母亲如阳光哺育草木般的养育之恩。孟郊通过母亲缝衣的细节,将抽象的哺育之情具象化,成就了千古传诵的母爱赞歌。2.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唐)"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第1篇)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描写母爱的诗,其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名句,表达了孝敬父母的心意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寸草心是指儿女的孝心,三春晖则是指父母给予的温暖和恩情。《别老母》——黄景仁(清)搴帏拜母河梁上,临发复还开。白发垂髫留不住,泪眼长望泪痕斑。慈母爱子心如水,爱子心深似海渊。生汝养汝何所报,但为报恩付此生。解析:黄景仁的《别老母》是描述临别时对母亲的眷恋与感慨,诗中的“慈母爱子心

关于孝的5首诗词

关于孝的5首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五首一、《孝歌》作者:佚名(汉朝)孝子至诚至心苦,爱深情长暖人心。人间最苦双亲泪,膝下子女犹未知。唯愿吾家双老安,世代相承孝顺情。解析:这是一首失名的孝歌,反映出古人对于孝顺的敬重之情,强调了孝子至诚至心的品质,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关怀。二、《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诗人以寸草心相比自己的孝心,感叹孝敬之情的难以回报。三、《孝感天地》作者:佚名(宋朝)天地重孝孝当先,为人子女要孝贤。百善先孝为根本,孝顺父母

关于孝古诗词

关于孝古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宝贵遗产,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怀念,还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下面是一些符合“关于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孝为先》诗词原文《诗经·蓼莪》"蓼蓼莪兮,匪莪伊蔚。哀父之恩,思孝之归。"作者及朝代此诗为《诗经》中的一篇,其具体作者及创作朝代为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蓼草起兴,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深深怀念和孝道的回归。诗中流露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子女应尽的孝道责任。二、《孝感天地》诗词原文《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办事,终于立身。大哉孝也,其可忘乎!"作者及朝代《孝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为孔子

罔极之恩是什么意思

罔极之恩的读音罔极之恩的拼音是:wǎng jí zhī ēn。罔极之恩的含义罔极之恩,是指父母之恩如同天高地厚,无法估量。其中,“罔”字有无限、无尽之意,“极”字则表示至高无上,“之恩”则指恩情。因此,罔极之恩用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是极其深厚和无法回报的。罔极之恩的典故罔极之恩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孝道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恩情。许多古代故事都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无尽关爱和付出,如《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了罔极之恩的深刻含义。此外,《诗经》等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罔极之恩的描述。例如,《诗经·小雅·蓼莪》中就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

劬劳之恩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劬劳之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其中,“劬劳之恩”指的是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辛勤养育之恩。该词源于古代中国文献,最早出自《诗经》。其近义词如抚养之恩、抚育之恩等,都表示了长辈对晚辈的养育之情。反义词方面,虽然并不常见,但若要表达相反概念,可参考忘恩负义、不孝顺等词语。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劬劳之恩”的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避免语义上的错误和不当搭配。

关于孝心的诗词

关于孝心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心的诗词一、诗经·小雅·蓼莪原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作者:诗经朝代:先秦解析:此诗描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和无尽的思念。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抚与养育,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报答的愿望。此诗表达了对孝心的崇高赞美。二、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原文: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小唯爱幽居好。养子方知慈母恩,晨昏倚望情难了。作者:元稹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女性口吻抒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孝心和母女情深。诗中“谢公最小偏怜女”一句表明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养

雨露之恩是什么意思

雨露之恩的读音雨露之恩读音为:yǔ lù zhī ēn。雨露之恩的含义“雨露之恩”是指像雨水和露水那样的恩惠,常用来形容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或者比喻别人给予的恩惠和关怀。雨露之恩的典故“雨露之恩”的典故主要源于自然现象中雨水和露水的滋润作用。在中国古代,雨水被视为天地之间滋润万物的宝贵资源,而露水则被视为清晨的精华。因此,人们常常用“雨露”来比喻恩惠和关怀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赞美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雨露之恩的近义词恩泽深厚深恩厚泽仁爱之恩慈爱之恩以上这些词语都和“雨露之恩”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恩惠和关怀。雨露之恩的反义词忘恩负义薄情寡义冷

爷羹娘饭是什么意思

爷羹娘饭的读音爷羹娘饭的读音为yé gēng niáng fàn。爷羹娘饭的含义"爷羹娘饭"是一个成语,字面上解释为父亲与母亲共同准备的羹汤和饭菜。实际上,它用来形容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家庭中的温暖和关爱。这个成语强调了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爷羹娘饭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古代家庭中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古代社会,父母为子女提供食物和照顾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表达对父母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爷羹娘饭的近义词父爱如山:形容父爱的伟大和深沉。母爱无边:形容母爱的广阔和无私。恩重如山:形容恩情深厚,如同

关于忠孝的诗词

关于忠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忠孝的诗词及其解析自古以来,忠孝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下是一组关于忠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希望对理解忠孝这一传统美德有所裨益。一、《孝经》作者:先秦儒学典籍《孝经》为儒家经典,内容涵盖孝道的重要性、孝顺的具体行为和规范。此部分并非诗的形式,但却是后世诗文表达忠孝思想的重要依据。二、杜甫《述怀》忠臣事君义气高,孝子奉亲恩爱牢。三军十万争锋镝,一剑千金报国劳。作者:杜甫(唐)此诗表达了忠臣孝子的事迹,强调了忠义与孝道的重要性。诗句中的“三军十万”象征了军队的壮大和力量,而“一剑千金”则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奉献的精神。三、孟浩然《送魏大从军》忠心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