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手板

倒持手板:一个关于本末倒置的警示成语

读音

dào chí shǒu bǎn

含义

  • 倒持:倒着拿,本末倒置
  • 手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用于记事
  • 整体含义:比喻做事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导致事与愿违或陷入危险境地。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郑国大夫子产劝诫国君:”今人主倒持太阿(宝剑名),授人以柄”,比喻权力旁落的危险,与”倒持手板”寓意相通。
  2. 《汉书·梅福传》
    梅福上书谏言:”倒持泰阿(即太阿),授楚其柄”,警示汉成帝宠信外戚会导致政权危机,成为成语的典故源头。
  3. 宋代演变
    随着笏板成为官员标配,”倒持手板”的表述逐渐定型,如《朱子语类》批评学者”如倒持手板,反为所困”。

近义词

  1. 本末倒置:强调主次关系颠倒
  2.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枝节
  3. 反客为主:次要事物占据主导地位
  4. 授人以柄:主动将把柄交给他人

反义词

  1. 提纲挈领:抓住关键环节
  2.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主次分明:清楚区分轻重缓急
  4. 有条不紊:做事井井有条

例句

小学阶段

  1. 写作业时先玩玩具,就像倒持手板,应该先完成作业再玩。(三年级)
  2. 吃饭时看电视不专心,真是倒持手板的行为。(二年级)

中学阶段

  1. 考前突击复习而忽视平时积累,这种倒持手板的学习方式效果很差。(初一)
  2. 企业过度营销却忽视产品质量,无疑是倒持手板的经营策略。(高一)

大学/成人阶段

  1. 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却忽略民生投入,这种倒持手板的施政方式引发群众不满。
  2. 研究人员追逐论文数量而忽视实际价值,正是学术界的倒持手板现象。

文学化表达

  1. 他倒持手板般地将全部积蓄投入股市,最终血本无归。
  2. 像倒持手板的旅人,她为琐事忙碌半生,却忘了为什么出发。

错误用法

  1. 字面化误解
    × 老人倒持手板在公园散步(误将成语理解为实际手持物品的动作)
    正确:应使用”反拿笏板”等具体描述
  2. 情感色彩错位
    × 他倒持手板地帮助他人,值得表扬(误用贬义成语赞美行为)
    正确:改用”尽心竭力”等褒义词
  3. 对象误用
    × 这台机器倒持手板地运转着(用于非主观行为的事物)
    正确:应使用”运行紊乱”等中性表述
  4. 古今混用
    × 程序员倒持手板地敲代码(强行套用古代典故描述现代场景)
    正确:改用”本末倒置地先写界面后编算法”等具体说明

这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通过”官员慌乱中拿反笏板”的意象,跨越千年仍警示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把握本质规律永远是成功的基石。

倒持手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意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顺序或主次关系。本末倒置源自《诗经》中的典故,强调先建立根本的道德原则,再去处理具体事情。文章还介绍了本末倒置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场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用法情况。

反裘伤皮

反裘伤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shāng p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做事情不按正确的方式去做,反而以错误的方式行事,导致损失或不良后果。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战国策》和《淮南子·主术训》。反裘伤皮的近义词包括逆施倒行、背道而驰等,反义词则包括顺理成章、实事求是等。该成语可以通过例句来具体运用,但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避免误用。

反裘负刍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颠倒次序,本末倒置,指做事违背常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次序。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合理性。

撑岸就船

“撑岸就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ēng àn jiù chuán,意思是比喻勉强凑合,将就适应。原意是形容船只很大,但可以撑到岸边去适应环境,现常用来形容在困难条件下人们能够适应并完成任务的精神。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古代航运中克服困难有关。其近义词有因势利导、顺水推舟、随遇而安等。反义词包括一成不变、逆流而上、自暴自弃等。文章提供了多个撑岸就船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示例,如使用不当的场合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本末源流

本末源流是一个成语,指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其读音为本末源流的正确读音为běn mò yuán liú。本末源流强调了事物的根本和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在处理问题时,应从本末源流的角度去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基础,并考虑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中,与“源远流长”有联系但更侧重于全面考虑事物的发展和影响。错误用法包括混淆概念、使用不当场合和滥用词语等。在理解本末源流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倒裳索领

成语“倒裳索领”的读音为dào cháng suǒ lǐng,意味着将衣服颠倒过来寻找衣领,常用来形容慌乱或颠倒错乱的情况。其典故源自《诗经·齐风·子之清扬》中的描述以及古代个人的慌乱经历。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颠三倒四、慌乱无章和乱七八糟,反义词则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秩序井然。在日常使用中,需注意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不准确的词语混淆,如颠三倒四和手忙脚乱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反裘负薪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做事方法、次序错误,事与愿违,常用来形容处理事情顺序或方式颠倒,结果反而会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其来源于《庄子·让王》中的故事。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爱毛反裘

本文介绍了成语“爱毛反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做事不按逻辑顺序,颠倒黑白,本末倒置的行为。文章指出其出自《庄子·外物》,并给出了一系列例句以解释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本末倒置的情况、使用场合不当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提醒读者在生活中不应爱毛反裘地追求表面上的快乐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成长。

倒持干戈

倒持干戈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o chí gān gē。它的含义是形容人或组织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了一种极端错误或危险的方式,可能引发冲突或灾难。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典故。倒持干戈的近义词包括颠倒乾坤、反其道而行之等,反义词则是顺理成章、井然有序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使用语境和注意事项,提醒读者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使用过于生硬或夸张的语气,确保在写作或演讲中准确使用这个成语。

弱本强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弱本强末”的含义,源自古代农业社会的典故,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文章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在不同领域中的弱本强末现象。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弱本强末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成语的正确含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