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戈矛

倒持戈矛:一把指向自己的利刃

读音

dào chí gē máo

含义

  • :颠倒,反向
  • :握持,拿着
  • 戈矛:古代兵器,泛指武器
    整体含义:倒拿着戈矛,将武器锋利的一端朝向自己。比喻行事不当,自陷险境或授人以柄,反受其害。

典故

  1. 《汉书·晁错传》
    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叛军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逼宫,景帝被迫诛杀晁错以平息叛乱。后人评其“倒持戈矛,授人以柄”,指他虽忠心却因策略不当反害自身。
  2. 《晋书·周处传》
    周处年少时为祸乡里,后决心改过,却因急于立功而孤军深入战死。史家叹其“倒持干戈,虽勇何益”,暗指他未权衡利弊而自陷死地。
  3. 民间寓言
    传说一武士为展示武艺,倒持长矛舞动,不慎刺伤自己。围观者讥讽:“利器在手,反伤其身,岂非愚哉?”

近义词

  1. 授人以柄:将把柄交给他人,使自己受制。
  2. 自掘坟墓:比喻自己招致灾祸。
  3. 引狼入室:主动引入危险,害及自身。
  4. 作法自毙:制定规则反害自己。

反义词

  1. 未雨绸缪:提前防备,避免后患。
  2. 防患未然:在祸患发生前加以预防。
  3. 高枕无忧:因准备充分而无忧虑。
  4. 稳操胜券:掌控全局,确保成功。

例句

小学阶段

  1. 小明把玩具刀尖对着自己玩,妈妈提醒他:“这是倒持戈矛,会伤到的!”
  2. 随意把密码告诉陌生人,就像倒持戈矛一样危险。

中学阶段

  1. 他为了讨好同学泄露考试答案,结果被处分,真是倒持戈矛。
  2. 网络时代,随意公开隐私等于倒持戈矛,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高中及以上

  1. 企业为短期利益降低质检标准,无异于倒持戈矛,终将失去市场信任。
  2. 某些国家放松武器管制,实为倒持戈矛,恐酿成社会动荡。

文学化表达

  1. 爱情中过度依赖对方,如同倒持戈矛,终将被这份沉重刺穿真心。
  2. 他的善良没有锋芒,恰似倒持戈矛的侠客,反被恶人利用。

错误用法

  1. 误指“反向努力”
    ד他倒持戈矛地复习到凌晨”——此处应改用“废寝忘食”。
  2. 混淆为“弃械投降”
    ד敌军倒持戈矛表示认输”——成语无投降之意。
  3. 错用于物理反向
    ד把手机倒持戈矛着拿”——单纯方向相反不适用此成语。
  4. 误解为“准备武器”
    ד战士们倒持戈矛准备冲锋”——完全背离“自害”本义。

这把“倒持戈矛”穿越千年,至今仍警示我们:
最锋利的伤害,往往源于自己错误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

矛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矛”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矛是古代兵器,长杆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枪头。除作为武器,矛也是姓氏之一。文章详细阐述了矛的历史、形态及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同时举例说明矛在古文献中的用法。

关于修剑的诗词

关于修剑的诗词(第1篇)关于修剑的诗词自古以来,剑在中华文化中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与志向的载体。修剑,则是一种对武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表现。下面是根据“修剑”这一主题整理出的古诗词。一、唐诗部分杂咏剑作者:无名氏(唐代)原文:青萍锈出光,砺磨刀枪精。破石皆飞出,锵鸣四海名。解释:诗中描绘了修剑时对青萍剑的精心打磨和它出鞘后的锋芒,显现了宝剑的精良和威力。观炼剑作者:李白(唐代)原文:玉盘杨柳翠,古剑流星飞。熔金百炼精,三尺龙泉辉。解释:此诗描述了炼剑的场景,强调了百炼成钢的工艺和剑的锋利与光辉。二、宋词部分铸剑行作者:辛弃疾(宋代)原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朝铸

关于剑的诗词

关于剑的诗词(第1篇)关于剑的诗词一、诗词全文汉乐府《剑客行》:宝剑照寒光,英雄气昂昂。铁骑翻江海,壮志凌苍苍。作者:汉乐府,朝代:汉解析:此诗以宝剑为引子,描绘了英雄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剑客的英勇无畏。杜甫《后出塞》男儿带吴钩,出门交女伴。横行边塞上,纵情沙漠间。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杜甫的诗中,男子佩戴吴钩宝剑,豪情万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雄壮景象。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作者:白居易,朝代:唐解析:虽然此诗并非直接写剑,但其中的“铁骑突出刀枪鸣”一句,以剑与刀枪并

描写弓箭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弓箭的古诗词的本文选取了多首描写弓箭的古诗词,包括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和现代诗等不同形式和时代的作品。这些诗词以弓箭为载体,描绘了战争、狩猎、边疆生活等场景,展现了人们的豪情壮志、勇武精神和忠诚情怀。同时,本文还对每首诗词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介绍了其背景、情感和表达方式,带领读者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勇气、忠诚、爱国等方面的崇高追求和向往。通过这些描写弓箭的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倒持干戈

倒持干戈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o chí gān gē。它的含义是形容人或组织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了一种极端错误或危险的方式,可能引发冲突或灾难。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典故。倒持干戈的近义词包括颠倒乾坤、反其道而行之等,反义词则是顺理成章、井然有序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使用语境和注意事项,提醒读者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使用过于生硬或夸张的语气,确保在写作或演讲中准确使用这个成语。

2819年阅兵读后感

在阅读了五篇关于观看2819年阅兵的文章后,可以得出以下这篇摘要主要描述了观看2819年阅兵的不同感受和对该活动的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士兵的整齐步伐和坚定眼神,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展示了国家力量的强大和科技的进步。作者还强调了这次阅兵不仅是军事展示,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传承。阅读这些文章后,让人深感震撼和自豪,同时也让人认识到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这些文章中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体验,让人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寸铁在手

“寸铁在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tiě zài shǒu,意味着即使面对强大的困难或对手,手中只有有限的资源或能力也要积极应对。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象征着勇气和决心。寸铁在手的含义常用来描述在面对挑战时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其近义词包括勇者无惧、临危不惧等,反义词则为胆怯、心虚等。然而,寸铁在手并不适用于描述拥有大量资源或用于非战斗或非挑战的情境。常见错误用法是不符合成语本意的语境使用。以上是对“寸铁在手”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和解释。

身无寸铁是什么意思

“身无寸铁”是一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身上没有携带任何武器或工具。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或面对敌人时,没有任何武器或手段来保护自己。其典故最早源于古代战争时期。除了近义词如赤手空拳、手无寸铁、毫无防备,还有反义词如武装到牙齿、全副武装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比如用于非战斗场景或非人类角色。文章全面介绍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牢甲利兵是什么意思

牢甲利兵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áo jiǎ lì bīng,表示军队装备坚固、战斗力强大。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时期,军队需拥有坚固的装备和精良的武器以取得胜利。近义词包括精锐之师、铁马金戈、勇武之师等。反义词为散兵游勇、草率从事、残兵败将等。使用时需避免误用,特别是在非军事或非战争场合。

赤手空拳

赤手空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ì shǒu kōng quán。它表示没有外力支持或帮助,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困难或挑战。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武侠小说,形容武者没有携带武器,仅靠武艺和勇气面对敌人。它也可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不依赖外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解决问题的人。赤手空拳的近义词有孤身作战、孤军奋战、一无所有、孤家寡人等。反义词有众志成城、兵强马壮、武装到牙齿等。使用时应根据场合区分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赤手空拳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