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本末倒置”详解
读音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含义
- 本:原指树木的根部,引申为事物的根本、基础。
- 末:原指树木的枝叶,引申为事物的次要部分、表面现象。
- 倒置:颠倒、弄反。
整体含义:比喻把事物的主次、轻重、根本和枝节弄颠倒了,形容处理问题时忽略了关键部分,反而过分关注次要细节。
典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故事讲述一个人为了追求华丽的装饰,把珍贵的木材雕刻成精美的盒子,却忽略了盒子本身的功能。韩非子借此批评人们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本质,正是”本末倒置”的体现。 - 《论语·学而》:
孔子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认为做事应先抓住根本,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 《吕氏春秋》:
记载了一则寓言:有人为了追求马车的装饰,不惜削弱车轮的坚固性,结果马车行驶时翻倒,形象地说明了”本末倒置”的危害。
近义词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枝节。
-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
-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自《韩非子》)。
- 因小失大:因为小事而损失了大局。
反义词
- 主次分明:能清楚区分重要和次要的部分。
- 提纲挈领:抓住关键,把握要点。
-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易懂)
- 小明为了装饰作业本,花了很多时间画画,却忘了写作业,真是本末倒置。
- 妈妈说我先玩再写作业是本末倒置,应该先完成作业再玩。
初中阶段(结合学习生活)
- 有些同学为了追求笔记的美观,花费大量时间装饰,却忽略了理解知识,这是本末倒置。
- 考试前熬夜复习却不注意休息,导致第二天状态差,这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高中阶段(社会现象分析)
- 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完全是本末倒置。
- 网络时代,许多人过度关注虚拟社交,却忽略了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大学及成人阶段(抽象思考)
- 企业管理中,如果只注重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发展,就是本末倒置。
- 学术研究中,过分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质量,无疑是本末倒置。
文学化表达
- 他的生活仿佛一场本末倒置的戏剧,追逐浮华的光影,却遗失了内心的宁静。
-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许多人本末倒置,用健康换取财富,再用财富赎回健康。
错误用法
-
混淆因果:
- ❌ “他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真是本末倒置。”(错误,迟到是原因,批评是结果,并非主次颠倒。)
- ✅ 正确用法应强调主次错误,如:”他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结果上课没精神,这是本末倒置。”
-
滥用场景:
- ❌ “这本书的封面比内容好看,真是本末倒置。”(表面差异不构成主次颠倒,除非刻意强调装饰重于内容。)
-
逻辑错误:
- ❌ “先吃饭再洗手是本末倒置。”(这是顺序问题,不涉及主次关系。)
-
过度引申:
- ❌ “夏天开空调导致感冒,这就是本末倒置。”(这是行为后果,非主次颠倒。)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运用”本末倒置”这一成语,避免在表达中出现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倒持手板
“倒持手板”是一个源自古代官场文化的成语,含义为颠倒错乱、上下颠倒、本末倒置等,形容做事不合常规、颠倒黑白、违背常规的行为。该成语的典故与古代官员使用手板有关,认为将手板倒拿是对官场规矩的蔑视。文章同时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场景。
反裘负刍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比喻颠倒次序,本末倒置,指做事违背常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次序。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合理性。
爱毛反裘
本文介绍了成语“爱毛反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做事不按逻辑顺序,颠倒黑白,本末倒置的行为。文章指出其出自《庄子·外物》,并给出了一系列例句以解释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本末倒置的情况、使用场合不当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提醒读者在生活中不应爱毛反裘地追求表面上的快乐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成长。
倒裳索领
成语“倒裳索领”的读音为dào cháng suǒ lǐng,意味着将衣服颠倒过来寻找衣领,常用来形容慌乱或颠倒错乱的情况。其典故源自《诗经·齐风·子之清扬》中的描述以及古代个人的慌乱经历。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颠三倒四、慌乱无章和乱七八糟,反义词则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秩序井然。在日常使用中,需注意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但不准确的词语混淆,如颠三倒四和手忙脚乱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耳视目食
“耳视目食”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极度忙碌或全神贯注于某项工作或活动。典故可能源于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生计而忙碌劳作的情景。该成语意味着仿佛用耳朵看待世界,用眼睛进食般沉浸于当前事务。近义词包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等。反义词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漫不经心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对事物不感兴趣、轻松场合或不适当的语境。该成语常见于描述人们工作或学习时的专注状态。
反裘伤皮
反裘伤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shāng p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做事情不按正确的方式去做,反而以错误的方式行事,导致损失或不良后果。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战国策》和《淮南子·主术训》。反裘伤皮的近义词包括逆施倒行、背道而驰等,反义词则包括顺理成章、实事求是等。该成语可以通过例句来具体运用,但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避免误用。
本末源流
本末源流是一个成语,指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其读音为本末源流的正确读音为běn mò yuán liú。本末源流强调了事物的根本和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在处理问题时,应从本末源流的角度去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基础,并考虑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中,与“源远流长”有联系但更侧重于全面考虑事物的发展和影响。错误用法包括混淆概念、使用不当场合和滥用词语等。在理解本末源流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反裘负薪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裘负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做事方法、次序错误,事与愿违,常用来形容处理事情顺序或方式颠倒,结果反而会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其来源于《庄子·让王》中的故事。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弱本强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弱本强末”的含义,源自古代农业社会的典故,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文章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在不同领域中的弱本强末现象。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弱本强末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成语的正确含义。
崇本抑末
本文介绍了成语“崇本抑末”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等基本生产活动,抑制商业等次要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商业的态度和看法。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并且给出了一些常见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历史背景和现实应用的结合,深入剖析了这一思想的启示意义和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