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视目食

耳视目食:感官错位的警示

读音

ěr shì mù shí

含义

  • 耳视:用耳朵“看”,违背听觉器官的正常功能。
  • 目食:用眼睛“吃”,颠覆视觉器官的本职作用。
    整体含义:比喻行事违背常理,舍本逐末,追求表面虚华而忽视本质需求。

典故

  1. 《吕氏春秋·任教》(战国)
    记载郑国公子宋听闻楚人“以耳代目”评判美玉,讽刺其不切实际,后衍生为批评本末倒置的行为。
  2. 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耳视目食,习以为常。”批判当时贵族追逐声色享乐,如同用耳朵看、用眼睛吃般荒诞。

近义词

  1.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而追求枝节。
  2.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3. 本末倒置: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反义词

  1.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问题。
  2.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事。
  3.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修饰,回归本质。

例句

小学阶段

  1. 弟弟用玩具勺喝汤,用饭碗装积木,真是耳视目食!(二年级·生活场景)
  2. 故事里国王用金子种地,结果颗粒无收,这就是耳视目食呀!(四年级·寓言理解)

中学阶段

  1. 为了买限量球鞋吃一个月泡面,这种耳视目食的消费观不可取。(初一·议论文)
  2. 过度追求短视频流量而忽视内容质量,是新媒体时代的耳视目食。(高一·社会现象分析)

大学及成人应用

  1. 企业若只重包装营销不抓产品质量,终将因耳视目食被市场淘汰。(商业案例评析)
  2. 用学术头衔装点门面却无真才实学,这种耳视目食的学风必须抵制。(学术批评)

(因篇幅限制,此处仅展示6例,完整版可扩展至20例)

错误用法

误用为“感官灵敏”
错误例句:“他耳视目食,能听出画中的色彩。”(混淆成语贬义属性)

误用为“ multitask”
错误场景:夸奖同事一边听会议一边回邮件是“耳视目食”。(现代多任务处理≠本末倒置)

误用为“创新行为”
错误解读:“用耳朵欣赏绘画展览是耳视目食的艺术突破。”(实为违背欣赏规律)

使用要点:该成语始终含贬义,不可用于褒奖突破常规的行为,仅适用于批评反逻辑、重形式轻实质的负面现象。

耳视目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目达耳通是什么意思

“目达耳通”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感官敏锐,观察力和理解力出色。源自古代对感官敏锐的描述,可引申为在特定领域知识或技能卓越。这个成语含有敏锐洞察、理解快速的含义。其近义词如“耳聪目明”、“洞察秋毫”,反义词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中的出色表现,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敏锐地观察和应对突发情况。

去本就末是什么意思

去本就末是一个贬义成语,读音为qù běn jiù mò,含义是忽视或舍弃事物的主要部分,只关注次要细节。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常用来形容做事舍本逐末,不重视基本方面而只关注表面。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反义词为追本溯源、抓住根本等。在使用去本就末时需注意其贬义性质,避免与追根究底等近义词混淆。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去本就末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闭目塞耳

闭目塞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ù sài ěr,表示人故意不接受外界的视听信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外界刺激或信息不感兴趣或不愿接受,或故意回避。其含义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闭门不出等近义词相似,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或不愿意接触外界。而反义词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则形容人善于观察和倾听。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他人不愿听取意见或建议,描述自然环境本身,以及与消极、负面情境的混淆使用。

盗铃掩耳

盗铃掩耳的读音为dào líng yǎn ěr,该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的行为,即试图通过欺骗自己或掩饰事实来避免面对现实的困境或痛苦。其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不良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逃避现实。近义词包括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等,反义词为正视现实、直面问题等。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于批评那些逃避现实、不敢正视问题的人。错误用法包括在讨论问题、工作和学习中,选择逃避、忽视或掩饰问题,这种做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问题。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意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顺序或主次关系。本末倒置源自《诗经》中的典故,强调先建立根本的道德原则,再去处理具体事情。文章还介绍了本末倒置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场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用法情况。

耳目股肱

耳目股肱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某人在某领域或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拼音为ěr mù gǔ gōng,含义是指如同人的耳朵、眼睛、大腿和胳膊一样重要。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它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力和贡献的人。此外,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心腹重臣、左膀右臂和得力助手等,反义词有无足轻重、孤立无助和庸才俗士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将“耳目股肱”用于轻视或贬低他人的场合,避免将该成语与不恰当的事物或情境联系在一起,以免造成语义上的混淆或误解。

逐末舍本是什么意思

逐末舍本的读音逐末舍本的拼音是:zhú mò shě běn。逐末舍本的含义逐末舍本指的是在处理事情时,只注重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根本的原则或主要的部分。这个成语强调了舍弃本质而只追求表面现象的错误做法。逐末舍本的典故逐末舍本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参考一些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述,如《韩非子·喻老》中就有“逐末忘本”的说法。典故中通常描绘了只关注细枝末节而忽视整体大局的情景,警示人们不要舍本逐末。逐末舍本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并不唯一,可参考的文献包括《韩非子》、《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这些文献中都有关于舍本逐末的论述,用以警示人们不要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背本趋末

背本趋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běn qū mò。它指的是舍弃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而追求商业和手工业的利润。该成语源于《汉书·食货志》,用于形容舍弃根本、追求次要、忽视本质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和舍农从商等。反义词包括守本分、守农耕和守土有责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用于形容某些正当的经济活动或发展模式,而应对那些背离根本、追求非本质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提醒。背本趋末的例句涉及经济发展、工作、政府政策、学习等方面,提醒人们要始终坚持基础,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本质。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舍本逐末”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其意味着放弃事物的主要部分,追求次要的事物,颠倒了主要和次要、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文章还列出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在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的错误用法,如不分场合使用、用词不当、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滥用比喻。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抵瑕陷厄

抵瑕陷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xiá xiàn 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使其陷入困境。它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抵瑕陷厄带有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攻击和利用。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寻衅滋事、伺机而动和攻其不备等。反义词包括宽容大度、仁慈善良和谦恭有礼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攻击性,并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