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铃掩耳

盗铃掩耳

读音

dào líng yǎn ěr

含义

  • :偷窃。
  • :古代的一种金属响器,摇动时会发出声音。
  • :遮盖。
  • :耳朵。

整体含义:偷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却偏要欺骗自己或他人。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如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故事大意
春秋时期,晋国的范氏家族衰败后,百姓纷纷抢夺其财物。有个人偷了一口大钟,想搬走,但钟太大,无法扛动。于是他想用锤子敲碎钟再带走,但敲钟时会发出巨大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见声音来抢夺,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也听不见了。这种行为愚蠢可笑,因为他只是自欺欺人。

近义词

  1.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2. 掩目捕雀:遮住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行事。
  3. 掩鼻偷香:捂住鼻子偷香,比喻自欺欺人。
  4. 欲盖弥彰:越想掩盖,反而暴露得越明显。

反义词

  1.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事,不弄虚作假。
  2. 光明磊落:行为坦荡,不隐瞒欺骗。
  3. 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毫无隐瞒。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作弊时捂住耳朵,真是“盗铃掩耳”。
  2. 小学高年级:他以为删掉聊天记录就能瞒过老师,简直是盗铃掩耳。
  3. 初中:公司做假账被曝光,老板却装作不知情,这不是盗铃掩耳吗?
  4. 高中:某些国家一边高喊环保,一边大量排放污染物,完全是盗铃掩耳的行为。
  5. 大学及以上:政客们试图用谎言掩盖真相,不过是盗铃掩耳,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6. 日常口语:你偷偷玩手机还假装学习,这不是盗铃掩耳吗?
  7. 写作例句:历史证明,任何盗铃掩耳的欺骗行为都逃不过人民的眼睛。
  8. 讽刺用法:他以为关掉监控就能逃避责任,真是现代版的盗铃掩耳。
  9. 寓言故事:就像盗铃掩耳的小偷一样,他以为没人发现他的小动作。
  10. 商业案例:这家企业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最终因盗铃掩耳而破产。

错误用法

  1. 误解为“聪明”
    ❌ 他盗铃掩耳,成功骗过了所有人。(错误:成语本身带有贬义,指愚蠢的自欺行为。)
  2. 用于褒义
    ❌ 这位侦探盗铃掩耳,巧妙地破获了案件。(错误:成语不能用于形容机智行为。)
  3. 字面理解
    ❌ 他捂住耳朵听音乐,像盗铃掩耳一样专注。(错误:成语不适用于形容专注或隔音行为。)
  4. 混淆近义词
    ❌ 他盗铃掩耳,欲盖弥彰。(重复使用近义成语,语义冗余。)
  5. 用于物理行为
    ❌ 她盗铃掩耳,不想听到噪音。(错误:成语比喻的是心理上的自欺,而非实际捂耳朵。)

总结:这个成语生动地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提醒人们要诚实面对现实,否则只会像故事中的小偷一样,成为笑柄。

你可能感兴趣

掩耳盗钟是什么意思

掩耳盗钟的读音读音:yǎn ěr dào zhōng掩耳盗钟的含义掩耳盗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捂住耳朵去偷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并试图掩盖事实真相。它也用来形容那些愚蠢、盲目自信、不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掩耳盗钟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人想要偷别人的钟,但他又怕钟声太大被人发现。于是他决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然而,当他偷取钟时,还是被人发现了。这个典故用来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却最终无法逃脱真相的揭露。掩耳盗钟的近义词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掩人

塞耳盗钟是什么意思

“塞耳盗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ài ěr dào zhōng。其含义为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忠告,自欺欺人,最终自食恶果。该成语来源于一个偷钟的典故。近义词包括“掩耳盗铃”等,反义词包括“虚心纳谏”等。然而,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被误用,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用法及误用情况。

关于愚人诗词

关于愚人诗词(第1篇)关于愚人诗词一、引言愚人诗词,顾名思义,是描绘或揭示愚人、愚昧之态的诗词。这类诗词或以讽刺、戏谑的手法,或以寓言、哲理的方式,展现对愚昧、无知之态的洞察与批判。下面将根据这一主题,选取几首符合条件的古诗词进行解析。二、愚人诗词《嘲鲁四娘子》作者:朱元璋(明朝)东家女儿娇且艳,嫁作鲁家妇婵娟。莫道此生无好伴,犹胜世上愚痴汉。解析:此诗以讽刺手法,描绘了鲁四娘子的美貌与愚昧丈夫的对比,暗指愚痴之人不识美玉。《醒世恒言·愚公移山》作者:未知(可能为明清时期作品)愚公年老志不衰,欲移大山造良田。世人笑他太痴傻,却不知其志在长远。山高路远何所惧,心存大志志更坚。终有一日山移尽,世人

掩耳偷铃是什么意思

掩耳偷铃的读音读音:yǎn ěr tōu líng(注音)。掩耳偷铃的含义“掩耳偷铃”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指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故意不去面对或采取错误的行动来欺骗自己和他人,就像掩住耳朵去偷铃铛一样,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声就不知道真相。掩耳偷铃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愚蠢的人,他想要偷走别人家的铃铛。为了不让自己听到铃声,他竟然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能无声无息地偷走铃铛。然而,他仍然能听到铃声,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这个典故也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自欺欺人的人。掩耳偷铃的近义词近义词包括“自欺欺人”、“掩目捕雀”

掩耳盗铃 读后感

掩耳盗铃 读后感(第1篇)掩耳盗铃 读后感初读《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我被其简洁的情节和深邃的寓意所吸引。故事以一个荒诞的情节,展示了人类自欺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初看让人发笑,深思则让人不禁深思。《掩耳盗铃》的故事很简单,描述一个人掩上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以为别人听不见,自己就能顺利地偷走。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书中最值得分享的部分,是它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采取一些自欺欺人的行为。他们或许能暂时地逃避现实,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自己内心

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掩耳盗铃的读音读音:yǎn ěr dào líng掩耳盗铃的含义“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偷盗时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即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因为不愿面对现实而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典故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偷,在偷盗一个铜铃时,为了不让人发现,他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最终还是被人们发现。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自欺欺人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不是解决问题。掩耳盗铃的近义词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并欺骗他人。掩目捕雀:指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愚蠢行为。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弄巧成拙:指本想耍聪明却反而办

假仁假意

本文介绍了假仁假意的读音、含义和典故。假仁假意形容一个人或团体表面装作仁慈善良,实则内心毫无真正的善意和同情心,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虚伪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风气的复杂性和一些人的虚伪行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假仁假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在使用假仁假意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性,避免错误使用。

扶危拯溺

扶危拯溺的读音为fú wēi zhěng nì,意为在他人危难之时给予帮助。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源于古代典故,如楚国大夫沈诸梁的事迹。近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等。使用扶危拯溺的例句需根据语境判断,强调实际行为和持续性。错误用法应避免只口头上说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情况。

阿q正传片段读后感

《阿Q正传》读后感阅读了《阿Q正传》的片段,我深感这部经典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探讨的深刻性。鲁迅笔下的阿Q,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Q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他既有着善良、勤劳的品质,又常常因为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自己的愚蠢行为而陷入困境。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他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自我安慰,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虽然让人觉得心酸,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对阿Q的描绘,我们能够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以及当时社会的冷漠与不公。这部作品的主题是揭示社会的冷酷和不公,以及人性的复杂与多样。阿Q的形象生动而鲜活,他的遭遇让我

申祸无良是什么意思

“申祸无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 huò wú liáng,用来形容在遭受灾难或困难时,不但没有表现出善良和仁慈,反而做出不良行为的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强调在困境中应展现良好品德。其近义词包括恶贯满盈、罪恶滔天等,反义词则是仁至义尽、善良无私等。该成语的应用场景特定,应在遭受灾难或困难时使用,不应轻率用于轻微过失或不道德行为。日常语境中滥用或错误使用都属于错误用法。通过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帮助理解其在语境中的正确应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