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股肱: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读音
ěr mù gǔ gōng
含义
- 耳:耳朵,指听觉器官。
- 目:眼睛,指视觉器官。
- 股:大腿,指支撑身体的重要部分。
- 肱:手臂,指执行动作的关键部位。
整体含义:比喻身边最亲近、最得力的助手或亲信,如同人的耳朵、眼睛、大腿和手臂一样不可或缺。
典故
- 《尚书·益稷》
大禹在治理洪水时,曾对舜帝说:“臣作朕股肱耳目。”意思是自己愿意成为舜帝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治理天下。 - 《左传·昭公九年》
晋国大夫叔向在劝谏国君时提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强调大臣是国君的重要依靠。 - 《汉书·苏武传》
苏武出使匈奴前,汉武帝对他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为朕耳目股肱。”表达了对苏武的信任和倚重。
近义词
- 左膀右臂:比喻得力的助手。
- 心腹之人:指极其信任的亲信。
- 得力干将:指能力强、能担当重任的助手。
- 股肱之臣:专指对国家或君主极为重要的大臣。
反义词
- 孤家寡人:形容孤立无援,没有得力助手的人。
- 形单影只:指独自一人,缺乏支持。
- 众叛亲离:形容失去所有亲信和帮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的小助手就像她的耳目股肱,帮她收发作业。
- 班长是班主任的耳目股肱,管理班级很认真。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在运动会上,体育委员是老师的耳目股肱,负责组织比赛。
- 这位科学家是团队的耳目股肱,没有他实验很难成功。
-
初中
- 总经理的耳目股肱是他的两位副总,公司大小事务都离不开他们。
- 在古代,宰相往往是皇帝的耳目股肱,协助处理朝政。
-
高中及以上
- 在创业初期,他的几位合伙人就是他的耳目股肱,共同度过了艰难时期。
- 这位将军的副官不仅是他的耳目股肱,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贬义
- ❌ “他是老板的耳目股肱,专门打小报告。”(错误:成语本身不含贬义,不应用于形容间谍或告密者。)
- ❌ “这个间谍是敌军的耳目股肱。”(错误:间谍不属于“得力助手”的范畴。)
-
误用于非人事物
- ❌ “这台电脑是我的耳目股肱。”(错误: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而非物品。)
- ❌ “这把刀是厨师的耳目股肱。”(错误:工具不能替代“助手”的角色。)
-
误用于自我描述
- ❌ “我是公司的耳目股肱。”(错误:成语多用于他人评价,而非自称。)
-
误用于普通关系
- ❌ “我的同桌是我的耳目股肱。”(错误:同桌关系通常不涉及“重要助手”的含义。)
“耳目股肱”是一个充满褒义的成语,正确使用能生动体现对他人的高度评价,但要注意避免贬义或不当搭配哦!
你可能感兴趣
心膂股肱是什么意思
心膂股肱的读音心膂(xīn lǚ)和股肱(gǔ gōng)连读,整体读音为“xīn lǚ gǔ gōng”。心膂股肱的含义心膂股肱,原意是指人的内心深处和身体的主要部分,引申为比喻亲信得力的大臣或部下。其中,“心膂”指的是君王的心中要地,“股肱”则是指国之重臣,如大腿和手臂对于人身体的重要性。心膂股肱的典故此成语最早出自于《尚书·周书·君牙》中的“惟文王之德,柔远能迩,心膂股肱,无淫无虐。”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王的德行,能使远方的人来归附他,而亲近的人也愿意为他出力尽忠。后来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君臣关系,如《左传》中也有“君之股肱耳目,以备懿德”的记载。心膂股肱的近义词心腹重臣:指君主最为信任并
汉字"肱"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解析肱骨笔顺含义及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汉字“肱”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含义。肱指的是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文章还详细解析了肱的字形结构,并引述了相关古籍中的解释和用法,如《说文》、《诗经》和《论语》等。同时,也阐述了肱在帝王卿佐中的比喻意义,以及股肱之臣的概念。
耳目闭塞
耳目闭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ěr mù bì sāi,表示因为某些原因听力和视力受到阻碍,无法接收外界信息,对外界事物无知或缺乏了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于信息获取的重视。近义词有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消息闭塞等。反义词包括耳聪目明、见多识广、信息畅通等。有时人们会误用或混淆其用法。文章主人公可能因居住偏远地区或缺乏社交活动而耳目闭塞,无法跟上时代发展。
五尺竖子是什么意思
五尺竖子的读音五尺竖子(wǔ chǐ shù zǐ)五尺竖子的含义五尺竖子,指尚未成年的少年,形容其身材矮小但已显露出成熟之相。其中,“五尺”表示身高的矮小,“竖子”则指少年。五尺竖子的典故典故一:据《史记》记载,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五尺竖子,亦有所成。”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年少时的经历和成长过程的肯定,也暗示了五尺竖子虽然身材矮小,但也有所成就。典故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五尺竖子也常被用来形容少年英雄的形象。如《水浒传》中就有“五尺竖子,志气如虹”的描述,形容少年英雄的英勇和豪情。五尺竖子的近义词少年:指年龄在十几岁左右的年轻人。幼童:指年龄较小的孩子,常用来形容年幼的男孩。
一笔抹煞是什么意思
一笔抹煞的读音一笔抹煞的拼音是:yī bǐ mǒ shà。一笔抹煞的含义“一笔抹煞”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笔轻轻一抹,就完全抹去或否定某事。现在常用来形容轻率地否定或忽略某事,或者对某事进行全盘否定或一笔勾销。一笔抹煞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据传,元朝时期有一位文人,他在写文章时,突然觉得某一段写得不好,于是他拿起笔来,轻轻一抹,就将那段文字全部抹去。这个举动被后人引申为“一笔抹煞”,用来形容对某事进行全盘否定或轻率地忽略。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与“一笔抹煞”相关。据传清朝乾隆皇帝曾经问一位大臣:“你写的奏折中有一处错误,该如何处理?”大臣回答说:“请皇上用朱笔圈出错误之处。”乾隆
背本趋末
背本趋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běn qū mò。它指的是舍弃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而追求商业和手工业的利润。该成语源于《汉书·食货志》,用于形容舍弃根本、追求次要、忽视本质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和舍农从商等。反义词包括守本分、守农耕和守土有责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用于形容某些正当的经济活动或发展模式,而应对那些背离根本、追求非本质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提醒。背本趋末的例句涉及经济发展、工作、政府政策、学习等方面,提醒人们要始终坚持基础,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本质。
德配天地
“德配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 pèi tiān dì。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与天地相匹配。其含义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媲美的程度。该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并且在古代文献中,德才兼备的人常被誉为“德配天地”。其近义词包括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误用语境、混淆概念、不符合事实和用词重复等错误。该成语常用于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揣奸把猾
本文介绍了“揣奸把猾”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和场景示例。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藏着奸诈,行为狡猾,喜欢欺骗他人。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中对某些人的特征总结。在商业交易和人际关系中,有些人可能会使用此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破坏信任和和谐关系。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性格单纯的人或自嘲时轻描淡写地描述严重问题。
五行并下是什么意思
五行并下的读音读音:wǔ xíng bìng xià拼音注音:wǔ xíng bìng xià五行并下的含义“五行并下”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同时处理多种事务或学习多种知识的能力。其中,“五行”常用来指代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或事物,而“并下”则表示同时进行。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才智出众,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学习多种知识,具有很高的能力和效率。五行并下的典故“五行并下”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学者们,他们常常需要同时处理多种学问和事务,以展现其卓越的学识和能力。虽然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我们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中看到许多才智出众的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事务的例子。例如,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要同
不以一眚掩大德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以一眚掩大德"的读音、含义、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强调在评价人或事物时,不能因为一次过失或错误而忽略其主要的优点和价值。文章还提供了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