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一眚掩大德
读音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不要”。
- 以:介词,表示“因为”“由于”。
- 一:数词,表示“一个”“一次”。
- 眚(shěng):原指眼睛的疾病,引申为“小过失”“小错误”。
- 掩:动词,意为“掩盖”“遮蔽”。
- 大德:指“重大的德行”“高尚的品德”。
整体含义:不要因为一个人犯了一次小错误,就否定或掩盖他整体的高尚品德或重大贡献。强调评价他人时应全面、客观,避免因小失大。
典故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春秋时期,秦穆公派大将孟明视等人攻打郑国,但因战略失误导致秦军大败。孟明视等人被俘后释放回国,秦穆公并未因一次战败而惩罚他们,反而继续重用。后来孟明视等人励精图治,最终为秦国雪耻。秦穆公的行为体现了“不以一眚掩大德”的胸怀。 - 《资治通鉴》中的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即使臣子偶尔犯错,只要其才能和品德出众,他仍会给予机会。例如,魏征曾多次直言进谏,有时言辞激烈,但唐太宗并未因此疏远他,反而称赞他是“镜子”,帮助自己明辨是非。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一位官员因一次误判案件被贬职,但他平日勤政爱民,百姓联名上书请求朝廷重新启用他。皇帝调查后,发现他确实德行高尚,便恢复其官职,并告诫众人:“不可因小过而废大才。”
近义词
- 瑕不掩瑜: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小缺点不影响整体的优点。
-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强调全面看待他人。
- 宽宏大量:形容人胸怀宽广,能包容他人的过失。
- 既往不咎: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侧重宽容的态度。
反义词
- 以偏概全:用局部现象推断整体,片面否定他人。
-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小毛病,形容过分苛责。
- 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现象迷惑,看不到全局。
- 因噎废食: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全部,与“不以一眚掩大德”的智慧相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告诉小明:“虽然你这次算错了一道题,但平时表现很好,我们不以一眚掩大德。”
- 小红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妈妈说:“没关系,你平时很懂事,妈妈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批评你。”
-
小学高年级
- 班长竞选时,小刚因为一次迟到被同学质疑,但老师说:“我们要看他的责任心,不以一眚掩大德。”
- 历史课上,老师讲道:“唐太宗重用魏征,正是因为他懂得‘不以一眚掩大德’的道理。”
-
初中
- 班主任在班会上说:“评价同学要全面,比如小李虽然体育成绩一般,但他学习刻苦,我们不能不以一眚掩大德。”
- 议论文素材:“古人云‘不以一眚掩大德’,这对现代管理也有启示——领导者应包容下属的偶尔失误。”
-
高中及以上
- 公司年度评优时,经理强调:“某员工曾因项目延期被批评,但他全年贡献突出,我们应不以一眚掩大德。”
- 学术讨论中,教授指出:“科学史上许多伟大发现曾遭质疑,但后人应以‘不以一眚掩大德’的态度重新审视。”
错误用法
-
混淆“眚”与“省”
- 错误:写作“不以一省掩大德”(“省”指检查或节约,与“过失”无关)。
- 纠正:必须用“眚”字,因其特指小过错。
-
滥用场景
- 错误:用于描述物品瑕疵,如“这个花瓶有个小裂缝,但不以一眚掩大德。”(成语仅用于评价人)。
- 纠正:应改为“瑕不掩瑜”。
-
片面强调“不掩大德”
- 错误:为包庇错误找借口,如“他虽然贪污,但以前做过好事,不以一眚掩大德嘛!”(大德不适用于严重道德问题)。
- 纠正:成语仅适用于无关原则的小过失。
-
忽略语境
- 错误:在严肃批评场合使用,如“你考试作弊,但我不以一眚掩大德。”(作弊属于原则性错误)。
- 纠正:应明确区分“小过”与“大错”。
通过理解“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们学会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人,同时避免滥用这一智慧。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精华,更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
高才大德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词语“高才大德”的读音、含义及典故。该词用来赞扬在才华和品德上都有卓越表现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德艺双馨、才德兼备等,反义词为德薄能鲜、无才无德等。通过多个例句描述了高才大德的人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高才大德这一词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眚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眚”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眼睛长白翳,也有过错之意。文章详细解析了该字的动名词用法,包括眼睛生翳、削减、过失等含义,并引用了古籍中的例句。
不以人废言
文章介绍了成语“不以人废言”的含义、出处、典故和用法。该成语强调应客观对待他人言论,不因个人身份、地位等因素而否定或忽视其言论内容。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正确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交流、评价中应尊重每个人所言,以言辞内容价值为重,而非说话人的身份或地位。
大度包容是什么意思
大度包容是一个具有深远内涵的词汇,读音dà dù bāo róng。它代表心胸开阔,能宽容对待他人和事物,容纳不同意见和差异的品质。典故源自古代一位仁慈的君主,他的大度和包容使国家繁荣昌盛。近义词如宽容大度、包容并蓄等,反义词如心胸狭窄等。在日常交往中,大度包容是优秀的品质,应该学习并运用。处理国际关系、家庭矛盾等场合都需要大度包容。但也要注意,大度包容并不意味着纵容或没有底线的退让。总之,大度包容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促进和谐与进步。
关于君子的诗词
关于君子的诗词(第1篇)关于君子的古诗词全解析自古以来,君子之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充满智慧的篇章。以下是关于君子的部分古诗词及详细解析: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不知归期,曷至而归?家室有成,室家复以生矣。作者未知。朝代表达了女子对于出征的丈夫的思念,体现了一种期盼与坚持的美好情感。这里的君子代指有责任感和担当的战士,即便不知归期,依旧被期盼能平安归来。二、《君子行》君子防未然,当忧在先。不饮浊酒,不饮贪泉。作者:佚名(具体作者不详)此诗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修养,要防患于未然,做到清廉自守。不饮浊酒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饮贪泉则意味着不为利益所动摇。此
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n bù wàng wēi。其含义是在安稳的环境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下》和《左传·襄公十一年》。安不忘危的含义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安稳所迷惑。此外,安不忘危还有近义词如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等,反义词包括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安于现状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安不忘危的道理,无论是个人生活、工作还是国家安全方面,都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错误使用安不忘危的情况包括将其与反义词混淆,以及在安全环境中放松警惕等。
描写赞美别人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赞美他人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赠从弟》、《七绝·赠友人》等。这些诗词以景起兴或直接赞美人物品行与才貌,体现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之情。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详细解析,展示了诗人对他人美好品质的崇高敬意。这些赞美他人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性之美的颂扬,传达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敬仰。
耻言人过是什么意思
“耻言人过”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轻易指责他人的错误,以自己的过失为耻,并强调自我反省和宽容他人的品质。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其近义词包括知过必改、反躬自省等,反义词则是责备求全、苛责他人等。正确使用方式是作为自我反省和宽容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过错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改正,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他人的过错。错误用法是回避问题,只宽容他人而忽视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章通过多个例子阐述了“耻言人过”的应用和正确理解。
抉瑕掩瑜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抉瑕掩瑜”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意为过于关注微小缺陷而忽略整体优点,源自于古代对玉的描述,出自《左传》。文章还提供了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最后举例说明了在使用时应该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白圭之玷
白圭之玷的读音和含义,源于古代玉器鉴赏,比喻虽有缺点或过失,但依然值得珍视或欣赏。其近义词包括瑕瑜互见、美中不足等,反义词为完美无瑕。该成语可用来形容人、事物、作品等,虽有缺点但仍有其价值。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完全无法接受或不值得珍视的事物,以及与“完美无瑕”混淆使用。